首頁 > 中華本草 > 節節花功效和作用

【出處】《生草藥性備要》

【拼音名】JiéJiéHuā

【別名】耐驚菜(《救荒本草》),蝦蠊菜(《生草藥性備要》),滿天星(《植物名實圖考》),蝦鉗萊、白花仔(《廣州常見經濟植物》),白花節節草、曲節草、蛇癇(《福建民間草藥》),水牛膝、一包針(《民間常用草藥匯編》),豬屎草(《閩南民間草藥》),水金鈴(《四川中藥誌》),地扭子、飛疔草(《貴州草藥》),耐驚花(江西《草藥手冊》)。

【來源】為莧科植物蓮子草的全草或帶根全草。夏季采收,曬幹。

【原形態】

蓮子草(《救荒本草》)

一年生草本。莖細長,上升或匍匐,有兩行縱列的白色柔毛,節上密被柔毛。葉對生,橢圓狀披針形或披針形,長2~8厘米,先端急尖或鈍,基部漸狹成短葉柄,全緣或中部呈波狀。頭狀花序腋生,長0.5~1厘米;每花有苞片5,披針形,幹膜質;花密集,花被5,白色,幹膜質;雄蕊通常3枚,不育雄蕊三角狀鉆形,花絲基部合生成杯狀;雌蕊1,心皮1,柱頭頭狀。胞果倒卵形,稍扁平,兩側有狹翅。花期5月。果期7月。

【生境分布】生於水邊、田邊等潮濕地。分布華中、華東、華南和西南。

【性味】

苦,涼。

①《福建民間草藥》:"甘,平,無毒。"

②《四川中藥誌》:"味微苦,性寒,無毒。"

③《泉州本草》:"味淡,微寒,無毒。"

【歸經】《泉州本草》:"入心、小腸二經。"

【功能主治】

清熱,利尿,解毒。治咳嗽吐血,痢疾,腸風下血,淋病,癰疽腫毒,濕疹。

①《生草藥性備要》:"散瘀,消毒,敷瘡。"

②《植物名實圖考》:"洗無名腫毒。"

③《福建民間草藥》:"消炎止痛,拔毒退腫。"

④《民間常用草藥匯編》:"治咳嗽,吐血,下乳。"

⑤《四川中藥誌》:"清火退熱,治牙痛,利水,療腸風下血。"

⑥《泉州本草》:"清熱解毒,逐血消瘀,通淋利小便。治發熱口渴,淋癥,腸癰,痢疾,外敷癰疽腫毒。"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5錢(鮮者1~2兩)。外用:搗敷或煎水洗。

【附方】

①治肺熱咳血:蝦鉗菜三兩。搗汁,加食鹽少許,燉溫服。(《福建中草藥》)

②治赤白痢疾:節節花鮮全草五至八錢,水一碗半,煎七分。赤痢和白糖,白痢和紅糖服;或調蜂蜜最妙。(《閩南民間草藥》)

③治腸風下血:水牛膝、落地金錢。燉內服。

④治諸種淋癥:節節花鮮全草煎湯服,每次二兩,每日二次。

⑤治小便疼痛:節節花全草,每次二兩,煎湯泡食鹽或糖,代茶頻服。

⑥治慢性腸癰:節節花鮮全草,搗絞汁泡酒服,每次一兩,每日三次。(《泉州本草》)

⑦治疔瘡腫毒:鮮曲節草,用冷開水洗凈,和冬蜜搗貼,日換兩次。(《福建民間草藥》)

⑧治蜂窩癰:節節花鮮全草適量,搗汁和雞蛋清調敷。(《閩南民間草藥》)

⑨治牙痛:水牛膝、地骨皮、蒲草頭。水煎服。(《四川中藥誌》)

⑩治虛火牙疼:水牛膝、路邊雞、桂花根,水煎服。(《四川中藥誌》)

⑾治蛇傷:鮮曲節草二至四兩,地瓜燒酒四兩,酌加水煎取成半碗,內服。所余藥渣,搗勻敷貼傷處。(《福建民間草藥》)

⑿治濕疹、皮炎、癬疥:蝦鉗菜煎水洗。(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⒀治瘧疾:地扭子嫩葉尖一兩。煮稀飯吃。(《貴州草藥》)

⒁治痞塊:地扭子適量,搗爛包痞塊硬處。(《貴州草藥》)

【摘錄】《*辭典》

節節花《中華本草》

【出處】出自《生草藥性備要》。

【拼音名】JiéJiéHuā

【別名】耐驚菜、蓬子草、蝦蠊菜、滿天星、蝦鉗菜、白花仔、白花節節草、曲節草、蛇癇、水牛膝、一包針、豬屎草、水金鈴、地扭子、飛疔草、蟛蜞菊、耐驚花、鱟腳菜

【來源】

藥材基源:為莧科植物蓮子草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lternantherasessilis(L.)DC.[Illece-bruin。SessileL.]

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收,鮮用或曬幹。

【原形態】多年生草本,高10-45cm。莖上升或匍匐,多分枝,具溝,溝內有柔毛,在節處有一行橫生柔毛。單葉對生;無柄;葉片條狀披針形、倒卵狀長圓形、長圓形、倒卵形,長1-5cm,0.2-2cm,先端漸尖,基部漸窄,全緣或具不明顯鋸齒。頭狀花序1-4個腋生,球形或長圓形,無總梗;花密生,花軸密生白色柔毛;苞片、小苞片和花被片均白色,宿存;雄蕊3個,花絲基部連合成環狀,花藥長圓形,退化雄蕊三角狀鉆形,全緣;子房1室,有胚珠1枚,柱頭短裂。胞果倒心形,邊緣常具翅,包於宿存花被片內。種子卵球形。花期5-7月,果期7-9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平曠野路邊、水邊、田邊請潮濕處。

資源分布:分布於華東南和西南等地。

【性狀】

性狀鑒別與空心莧(參見“空心莧”條)相近似,唯莖有明顯的條紋及縱溝,溝內有柔毛,在節處有1行橫‘柔毛。葉緣有時具不明顯鋸齒。頭狀花序1-4個,腋生,無總花梗;花白色。雄蕊3。

顯微鑒別與空心莧相似,但葉片上短蠶形非腺毛為4-5細胞,頂端細胞顯著形狹而略延長。

【化學成份】

全草含24-亞甲基環木菠蘿烷醇(24-methylenecycloartanol),環案烯醇(cycloeucalenol),豆甾醇(stig-master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菜油甾醇(campesterol),α-菠菜甾醇(α-spinasterol),5-α-豆甾烷-7-烯醇(5-α-stigmasta-7-enol)[1],二十九烷(nonacosane),16-三十一烷酮(16-hentriacon-tanone),漢地醇(handianol)[2]。葉中分得3β-O-β-D-吡喃葡萄糖基熊果酸酯(3β-O-β-D-glucopyranosyluronicacid),28-O-β-D-吡喃葡萄糖齊域果酸酯(28-O-β-D-giucopyranosyloleanolicacid)[3]。

有報道說分得以齊墩果酸為甙元,葡萄糖和鼠李糖為糖部分的皂甙。[4]從根中提取分得羽扇豆醇(lupeol)[5].

【性味】甘;性寒

【歸經】心;胃;小腸經

【功能主治】涼血散瘀;清熱解毒;除濕通淋。主咳血;吐血;便血;濕熱黃疸;痢疾;泄瀉;牙齦腫痛;咽喉腫痛;腸癰;乳癰;癢腮;癰疽腫毒;濕疹;淋癥;跌打損傷;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15g(鮮品30~60g);或搗汁燉服。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水洗。

【各家論述】

1.《生草藥性備要》:散瘀,消毒,敷瘡。

2.《植物名實圖考》:洗無名腫毒。

3.《福建民間草藥》:消炎止痛,拔毒退腫。

4.《民間常用草藥匯編》:治咳嗽,吐血,下乳。

5.《四川中藥誌》:清火退熱,治牙痛,利水,療腸風下血。

6.《泉州本草》:清熱解毒,逐血消瘀,通淋利小便。治發熱口渴,淋癥,腸癰,痢疾,外敷癰疽腫毒。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節節花相關圖片

節節花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 上一个: 節節茶  下一个:結血蒿>>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