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名】ShēnShānHuánɡJǐn
【別名】野芹菜、巖黃連
【來源】罌粟科深山黃堇Corydalispallida(Thunb.)Pers.,以根入藥。
【生境分布】廣西、江蘇、浙江。
【性味】苦、澀,寒。有毒。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殺蟲。主治熱毒癰瘡,無名腫毒,皮膚頑癬。
【用法用量】用根研粉調醋塗患處。
【註意】忌內服。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深山黃堇《中華本草》
【拼音名】ShēnShānHuánɡJǐn
【別名】石蓮、斷腸草、田飯酸、水黃連、千人耳子、雞糞草。
【來源】
藥材基源:為罌粟科植物深山黃堇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orydalispallida(Thunb.)Pers.[FumariapallidaThunb.]
采收和儲藏:春、夏季采收,鮮用或曬幹。
【原形態】深山黃堇二年生草本,高20-60cm,無毛。主根長直。莖直立,上部有少數分枝。葉互生;下部葉有長柄,上部葉柄極短;葉片輪廓卵形至寬卵形,長達20cm,2-3回羽狀全裂,一回裂片常5-7枚,末回裂片卵形,多淺裂,下面有白粉。總狀花序頂生或腋生,長達25cm,疏生數花;苞片狹卵形至條形,全緣,下部者略具齒;要片小;花冠淡黃色,長17-23mm,距圓筒形,長約為外輪上花瓣全長的1/3-1/2;子房條形,柱頭2裂,具8乳突,蒴果串珠狀,長3cm,直徑約2mm,種子扁球形,直徑約1.5mm,黑色,表面密生短圓錐狀小突起。種阜緊裹種子的一半。花期4-6月,果期5-7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丘陵林下或溝邊潮濕處。
資源分布:分布於東北及山東、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河南等地。
【性狀】性狀鑒別莖無毛。葉2-3回羽狀全裂。總狀花序較長,花大,距圓筒形,長約5-6mm。蒴果串珠狀。種子黑色密生圓錐形小突起。
【化學成份】深山黃堇含原阿片堿(protopine),咖坡任堿(capaurine),咖坡明堿(capaurimine),咖坡定堿(capauridine),右旋四氫掌葉防己堿(tetrahydropalmatine),消旋四氫掌葉防己堿,紫堇堿(corydaline),隱品堿(cryptopine),消旋金罌粟堿(stylop-ine),深山黃堇堿(pallidine),奇科馬寧堿(kikemanine),清風藤堿(sinoacutine)及異波爾定堿(isoboldine)等生物堿。
【性味】微苦;涼;有毒
【歸經】肝;肺;大腸經
【功能主治】清熱利濕;解毒。主濕熱泄瀉;赤白痢疾;帶下;癰瘡熱癤;丹毒;風火赤眼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9g,鮮全草30g;或搗爛絞汁服。外用:適量,搗爛敷患處。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