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綱目》
【拼音名】èGǔ
【來源】為鷹科動物鶚的骨胳。
【原形態】
鶚(《綱目》),又名:睢鳩(《詩經》),王睢(《爾雅》),沸波(《淮南子》),魚鷹(《禽經》),下窟烏(《理傷續斷秘方》),雕雞、食魚鷹(《綱目》)。
雄鳥體長約50厘米。嘴黑,蠟膜暗藍色。虹膜黃色。頭頂和頸後羽毛白色,有暗褐色縱紋;頭後羽毛延長成矛狀;耳羽黑褐,形成一寬紋,向後延至頸側;上體包括兩翼的表面概暗褐色,上背特濃,各羽具有棕色狹端;飛羽黑褐,內翈基部均綴以白色,並具黑斑;尾羽褐色較淡,除中央一對外,各羽內翈均轉為白色,並雜以褐色橫斑。下體白色,上胸稍雜棕褐色縱紋。腳和趾近黃色,具銳爪黑色,趾底遍生細刺,外趾復能由前向後反轉,適於捕魚。雌鳥與雄鳥相似,但體形較大。頭部羽毛暗褐色,頦和喉的羽幹暗褐;胸部具較寬的暗褐色橫斑,羽緣為淡黃和白色。
【生境分布】常見於江河海濱,掠取魚類為食。營巢於海岸或島嶼的巖礁上。夏季遍布於我國西部和北部,冬季遷移華南一帶。
【功能主治】《綱目》:"接骨。"
【附方】接骨:下窟烏骨(燒存性)、古銅錢(煆,醋淬七次)等分。為末,骨斷夾縛訖,用藥一錢,以酒調下,不可過多;病在下,空心服;在上食後服。(《理傷續斷秘方》)
【摘錄】《*辭典》
鶚骨《中華本草》
【出處】出自《本草綱目》:鶚,雕類也,似鷹而上黃色,深目,好峙。雄雌相得,鷙而有別,交則雙翔,別則異處。能翺翔水上捕魚食,江表人呼為食魚鷹,亦啖蛇。其肉腥惡不可食。
【拼音名】èGǔ
【英文名】Ospreybone
【別名】鶚、睢鳩、王睢、沸波、魚鷹、下窟烏、雕雞、食魚鷹
【來源】
藥材基源:為鷹科動物鶚的骨胳。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andionhaliaetusLinnaeus
【原形態】鶚,雌雄相似,雄鳥體長50cm。嘴黑,蠟膜暗藍色。虹膜工黃色。頭頂和頸後羽毛白色,具有暗褐色縱紋;頭後羽毛延長成矛狀;耳羽黑褐,形成一寬紋,後延至頸側;上體包括2翼的表面概暗褐色,上背色重,各羽具有棕色狹端;飛羽黑褐,內翈基部均綴以白色,並具黑斑;尾羽褐色較淡,除央1對外,各羽內翈均轉為白色,並雜以褐色橫斑。下體白以,上胸稍雜棕褐色縱紋。腳和趾近黃色。具銳爪黑色,趾底遍生細刺,外趾能由前向後反轉,適於捕魚。雌鳥體形略大,羽色較深。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常見於江、河、海濱,掠取魚類為食。營巢於海岸或島嶼的巖礁上。
資源分布:夏季遍布於我國西部和北部,冬季適移至華南一帶。
【性味】鹹;平
【歸經】腎經
【功能主治】續筋骨;消腫痛。主跌打損傷;骨折
【用法用量】內服:燒存性研末,3-5g。
【附方】接骨:下窟烏骨(燒存性)、古銅錢(煆,醋淬七次)等分。為末,骨斷夾縛訖,用藥一錢,以酒調下,不可過多:病在下,空心服;在上食後服。(《理傷續斷秘方》)
【各家論述】《綱目》:接骨。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