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本草 > 蜂蠟功效和作用

【拼音名】FēnɡLà

【英文名】CERAFLAVA

【來源】本品為蜜蜂科昆蟲中華蜜蜂ApisceranaFabricius或意大利蜂ApismelliferaLinnaeus分泌的蠟。將蜂巢置水中加熱,濾過,冷凝取蠟或再精制而成。

【性狀】本品為不規則團塊,大小不一。呈黃色、淡黃棕色或黃白色,不透明或微透明,表面光滑。體較輕,蠟質,斷面砂粒狀,用手搓捏能軟化。有蜂蜜樣香氣,味微甘。

【炮制】用時熔化,澄清,除去雜質。

【性味】甘,微溫。

【功能主治】收澀,斂瘡,生肌,止痛。外用於潰瘍不斂,臁瘡糜爛,創傷,燒、燙傷。

【用法用量】外用適量,熔化敷患處;常作成藥賦型劑及油膏基質。

【貯藏】置陰涼處,防熱。

【摘錄】《中國藥典》

蜂蠟《中華本草》

【出處】

出自《神農本草經》;1.《別錄》:白蠟,生武都山谷。生於密房木石間。

2.《本草經集註》:此蜜蠟爾,生於蜜中,故謂蜜蠟。蜂皆先以此為蜜ZHU、煎蜜亦得之,初時極香軟,人更煮煉,或加少醋酒便黃赤、以作燭色為好。今藥家皆應用白蠟,但取削之、於夏月日暴百日許,自然白;卒用之,亦可烊納水中十余過、亦白。

3.《本草圖經》:蠟,蜜脾底也,欲啖,當合大棗咀嚼即易爛也。

4.《綱目》:蠟乃蜜脾

【拼音名】FēnɡLà

【英文名】honey-wax

【別名】蜜蠟、蠟、蜜跖、黃蠟、白蠟、黃占

【來源】

藥材基源:為蜜蜂科動物中華蜜蜂等分泌的蠟質,經人工精制而成的塊狀物。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pisceranaFabr.

采收和儲藏:春、秋季,將取去蜂蜜後的蜂巢,入水鍋中加熱熔化,除去上層泡沫雜質,趁熱過濾,放冷,蜂蠟即凝結成塊,浮於水面,取出,即為黃蠟。黃蠟丙經熬煉、脫色等加工過程,即成蜂蠟。

【原形態】

1.中華蜜蜂,蜂群由工蜂、蜂王及雄蜂組成。工蜂全體被黃褐色毛。頭略呈三角形。胸部3節。翅2對,膜質透明。足3對,有采集花粉的構造。腹部圓錐狀,有毒腺和螫針。腹下有蠟板4對,內有蠟腺,分泌蠟質。蜂王體最大,翅短小,腹部特長,生殖器發達,專營生殖產卵。雄蜂較工蜂稍大,頭呈球形,尾無毒腺和螫針,足上無采貯花粉構造,腹無蠟板及蠟腺。

2.意大利蜜蜂,體似中華蜜蜂,但較之為大。

【生境分布】我國大部分地區均有養殖。

【性狀】

1.黃蠟(《金匱要略》)又名:黃占(《種福堂公選良方》)。多為不規則的塊狀,大小不一,全體呈黃色或黃棕色,不透明或微透明。表面光滑,觸之有油膩感。體輕,能浮於水面,冷時質軟脆,碎斷面顆粒性,用手搓捏,能軟化。有蜂蜜樣香氣,味淡,嚼之細膩而粘。不溶於水,可溶於醚及氯仿中。以色黃、純凈、質較軟而有油膩感、顯蜂蜜樣香氣者為佳。

2.白蠟(《別錄》)又名:蜂白蠟。為白色塊狀。質較純。氣味較微弱,其它均與黃蠟同。全國大部地區均有生產。

【化學成份】

1.蜂蠟(蜜蠟)主要成分可分為4大類,即酯類、遊離酸類、遊離醇類和烴類。此外還含微量的揮發油及色素。在酯類中有軟脂酸蜂花酯(Myricylpalmitate,,約占80%,是蜂蠟主要成分),蠟酸蜂花酯(Myricylcerotate),落花生油酸蜂花酯(Myrcylhypogaeate);在遊離酸類中有蠟酸(Ceroticacid,約占15%),甘四酸(Lignocericacid),褐煤酸(Montanicacid),蜂花酸(Melissicacid),葉虱酸(Psyllicacid),落花生油酸(Hypogaeicacid),新蠟酸(Neoceroticacid)即廿五酸;在遊離醇類中有正廿八醇(n-Octacosanol),蜂花醇(Myricylalcohol);在烴類中有廿五烷(Pentacosane),廿七烷(Heptacosane),廿九烷(Nonacosane),卅一烷(Hentriacontane)及不飽和的蜂花烯(Melene)。以上所舉,是一概略,例如所含脂酸可能包括從C24至C34的偶數碳的正脂酸,醇類可能包括從C24至C34的偶數碳的伯醇。黃、白兩種蜂蠟的成分,基本相同。

2.蜂蠟據稱尚含一種芳香性有色物質,名為蟲蠟素(Cerolein)。

【藥理作用】

1.活性氨清除作用,中國產蜂蠟對來自芬頓體系的·OH和來自X/XO系的O2均有清除作用。2.5μg/ml以上濃度完全抑制脂質過氨化,還可濃義依賴性抑SOD誘導。

2.其他作用,蜂蠟及其乳濁液有抑菌和防腐作用。且將肝素100-150mg懸浮在蜂蠟0.5-1.5ml內,靜脈註射給予,可使肝素抗凝血作用時間延長。

【性味】味甘;淡;性平

【歸經】脾;胃;大腸經

【功能主治】解毒;生肌;止痢;止血;定痛。主癰疽發背,潰瘍為斂;急心痛;下痢膿血;久瀉不止;胎動下血;遺精;帶下

【用法用量】內服:溶化和服,5-10g;或入丸劑。外用:適量,溶化調敷。

【附方】①治赤白痢,少腹痛不可忍,後重,或面青手足俱變者:黃蠟三錢,阿膠三錢。同溶化,入黃連末五錢,攪勻,分三次熱服。(《金匱要略》調氣飲)②治產後三日內,下諸雜五色痢:阿膠一兩,蠟如博棋三枚,當歸一兩半,黃連二兩,黃柏一兩,陳廩米一升。以水八升,煮米蟹目沸,去米納藥,煮取二升,去滓,納膠、蠟令烊,分四服,一日令盡。(《千金方》膠蠟湯)③治老少下痢,食入即吐:白蠟方寸匕,雞子黃一個,石蜜、苦酒、發灰、黃連末各半雞子殼。先煎蜜、蠟、苦酒、雞子四味,令勻,乃納連、發,熬至可丸乃止,二日服盡。(華佗)④治急心疼痛:黃蠟,燈上燒化,丸芡子大,百年霜為衣,井水下三丸。(《綱目》)⑤治妊娠胎動,腹痛下血:蠟一錢。以清酒二盞,煎三、五沸,投蠟令銷,頓服。(《聖濟總錄》蠟酒方)⑥治癰疽發背已成未膿之際,恐毒氣不能外出,必致內攻,預服此丸,護膜護心,且亦散血解毒:白礬一兩二錢,黃蠟一兩,雄黃一錢二分,琥珀一錢(另研極細),朱砂一錢二分,蜂蜜二錢(臨入)。先將白礬、雄黃、琥珀、朱砂四味碾研極細,另將蜜、蠟銅勺內熔化,離火片時,候蠟四邊稍凝時,方入上藥,攪勻,共成一塊,以一人將藥火上微烘,眾手急丸,小寒豆大,用朱砂為衣,磁罐收貯。每服二、三十丸,白湯食後送下,病甚者,早晚日進二次。(《外科正宗》琥珀蠟礬丸)⑦治代指:蠟、松膠。相和,火炙,籠代指。(《千金翼方》)⑧治小兒腳凍,如有瘡:濃煎蠟塗之。(姚和眾)⑨治臁瘡、金瘡、湯火等瘡:黃蠟一兩,香油二兩,黃丹半兩。同化開,頓冷,瓶收,攤貼。(《王仲勉經驗方》)⑩治諸般瘡毒,不拘生在何宮,初起即消,已成即潰:黃蠟一兩,白礬六錢。將蠟熬化稍冷,入礬末,為丸豆大。瘡在上,服一兩,在下服七錢,小兒減半,酒和開水下。忌蔥三日。(《醫學集成》)蠟礬丸)(11)治湯火傷瘡,赤疼痛,毒腐成膿,用此拔熱毒,止疼痛,斂瘡口:麻油四兩,當歸一兩,煎焦去滓,入黃蠟一兩,攪化放冷,攤帛貼之。(《醫林集要》)(12)治被傷風濕如瘧者:黃蠟一塊,熱酒化開服。與玉真散對用尤妙。(《瑞竹堂經驗方》)(13)治肺虛隔熱,咳嗽氣急,胸中煩滿,肢體倦疼,咽幹口苦,燥渴欲飲冷,肌瘦發熱,減食嗜臥,音聲不出:黃蠟(濾去滓,用漿水煮,秤)八兩,蛤粉四兩(研末)。上件,每兩作十五丸,用前蛤粉為農養藥,每服一丸,胡桃瓤半個,細口爵溫水下,臨臥閉口不語。(《普濟方》立效丸)(14)治呃逆不止:黃蠟燒煙熏二、三次。(《醫方摘要》)(15)治雀目:黃蠟不以多少,器內熔成汁,取出入蛤粉,相和得所成球。每用以刀子切下二錢,以豬肝二兩,批開,摻藥在內,麻繩紮定,水一碗,同入銚子內煮熟取出,乘熱熏眼,至溫冷並肝食之,日二,以平安為度。(《姚僧坦集驗方》)

【各家論述】

1.《綱目》:蜜之氣味俱厚,故養脾。蠟之氣味俱薄,故養胃。厚者味甘而性緩質柔,故潤臟腑。薄者味淡而性嗇質堅,故止泄痢。張仲景治痢有調氣飲,《千金方》治痢有膠蠟湯,其效甚捷,蓋有見於此歟。

2.《本草求真》:凡蕩除下焦之藥,以此(蠟)裹丸,亦免傷上焦之意。

3.《本經》:主下痢膿血,補中,續絕傷,金瘡,益氣。

4.《別錄》:療久泄辟後重見白膿,補絕傷,利小兒。

5.《本草通玄》:貼瘡生肌止痛。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蜂蠟相關圖片

蜂蠟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 上一个: 蜂膠  下一个:蜂蜜>>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