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本草求原》
【拼音名】RùDìJīnNiú
【別名】蔓椒、豕椒(《本經》),豬椒、彘椒、狗椒(《別錄》),豨椒(陶弘景),金椒(《本草圖經》),金牛公、兩邊針(《嶺南采藥錄》),山椒(《廣州植物誌》),上山虎、花椒刺、胡椒竻(《廣西中獸醫藥植》),出山虎、入山虎(《陸川本草》)。
【來源】為蕓香科植物兩面針的根或枝葉。全年可采,洗凈,切片,曬幹。
【原形態】木質藤本,禿凈。幼枝、葉柄及小葉的中脈上有鉤狀小刺。單數羽狀復葉,長7~15厘米;小葉3~9枚,具短柄,革質而亮,卵形至卵狀矩圓形,長4~7厘米,寬2~3.5厘米,先端鈍或短漸尖,基部渾圓,邊緣有疏離的圓鋸齒或幾為全緣。花小,為腋生、無柄的圓錐花序,花序長2.5~5厘米;萼片4,極小,卵狀三角形;花瓣4,矩圓狀卵形,長約2毫米;雄花的雄蕊4,略長於花瓣,退化心皮先端常為4裂;雌花的退化雄蕊極短小,心皮4個。成熟心皮1~4個,紫紅色,幹時皺折。種子卵珠形,黑色光亮。花期3~4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多生於低丘陵坡地灌木叢中。分布廣東、廣西、福建、臺灣、雲南、湖南等地。
【性狀】幹燥根多切成薄片,黃色,周圍有1~6毫米厚的黃棕色皮層,常有褐色小斑點。橫切面光滑,在放大鏡下可看到多數孔點。質硬。味苦,有麻舌感。
【性味】
辛苦,溫,有小毒。
①《本經》:"苦,溫。"
②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辛苦,微溫。"
③廣州空軍《常用中草藥手冊):"辛,平,有小毒。"
【功能主治】
祛風,通絡,消腫,止痛。治風濕骨痛,喉痹,瘰癧,胃痛,牙痛,跌打損傷,湯、火燙傷。
①《本經》:"主風寒濕痹,歷節疼,除四肢厥氣,膝痛。"
②《千金方》:"治水,通身腫,豬椒枝葉煎如餳,空腹服一匕,日三。癢,以汁洗之。"
③《食療本草》:"主賊風攣急。"
④《本經逢原》:"能通經脈,去風毒、濕痹。"
⑤《本草求原》:"治痰火竊核,並急喉痰閉危篤,去外皮,煎水飲。"
⑥《嶺南采藥錄》:"理跌打及蛇傷。患牙痛,煎水含漱。"
⑦《陸川本草》:"接骨,消腫,止痛,去瘀。治跌打骨折,損傷腫痛,風濕骨痛,心胃氣痛,牙痛。並治蛇傷。"
⑧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祛風活絡。治腰肌勞損,破傷風,湯、火燙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2~3錢;研末或浸酒。外用:煎水洗;搗敷、酒磨塗或研末撒。
【附方】
①治喉閉,水飲不入:入地金牛根,擂爛,用黃糖煮,做成彈子,含化。(《本草求原》)
②治風濕骨痛:兩面針根皮三錢,雞蛋一只。水煎服。(《陸川本草》)
③止牙痛:㈠兩面針幹根三至五錢。水煎服;或研成粉五分,水沖服。(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㈡兩面針四兩,了哥王一兩。加入75%酒精500毫升(浸),用棉花蘸藥水塞入患處。(《中草藥新醫療法處方集》)
④治跌打勞傷,風濕骨痛:兩面針根一兩,泡酒一斤,七天後可服,每次服5~10毫升,一日三次;或用兩面針根三至五錢,煎服。(《雲南中草藥選》)
⑤治燙傷:兩面針幹根,研成粉撒布局部,在撒粉前先用兩面針,煎水外洗。(《廣西實用中草藥新選》)
⑥治對口瘡:兩面針鮮根皮配紅糖少許,搗爛外敷。(《福建中草藥》)
⑦治蛇咬傷:㈠鮮兩面針根一兩。水煎服;另用鮮根酒磨外敷。㈡兩面針幹根研末,每次三錢,開水送服;另取末調米泔水外敷。(《福建中草藥》)
【臨床應用】
①止痛
用入地金牛註射液,每次肌註2毫升(相當於根皮3克),每日1~2次。治療神經痛、頭痛、風濕痛、胃腸絞痛500余例,一般用藥後5~10分鐘即可止痛。有用兩面針和七葉蓮制成註射液,每次肌註2毫升(每毫升相當於生藥兩面針0.5克,七葉蓮1克),對205例病人進行止痛效果觀察,有效率達95%。一般用藥後3~10分鐘止痛,藥效持續4~8小時。對膽道蛔蟲病、腸蛔蟲病,潰瘍病的疼痛療效尤佳。
②用於表面麻醉、局部麻醉
將兩面針制成表面麻醉劑,用於口腔科手術可代替氯乙烷,拔牙101只(84例病人),無痛98只;齒齦膿腫切開18例,無痛14例。用法:用小棉球蘸藥液少許,放於需要進行手術的牙齦周圍或膿腫的表面上,囑病人咬住,1~2分鐘後便可進行手術。如制成0.5%溶液可行局部麻醉,用於一般門診小手術、輸卵管結紮術、扁桃體切除術、闌尾切除術等共62例,麻醉效果穩定,無不良反應,亦無肝、腎損害等缺點。註射後約經3~6分鐘即產生麻醉作用。
⑧治療腰腿痛
以20%入地金牛溶液,用低頻直流感應電療機離子導入,每日1次,每次20分鐘,10次為一療程。經觀察,對腰肌勞損及扭、挫傷療效較佳,對腰椎肥大及椎間盤脫出引起的坐骨神經痛亦能緩解癥狀。據153例統計,有效率在90%以上。在治療過程中,部分病例疼痛有所減輕,但未消失,而終止治療後仍可繼續緩解。個別病例出現皮疹、皮膚潮紅充血等過敏現象,可用紅外線照10~15分鐘進行脫敏,或用濕冷毛巾外敷。此外,每日用入地金牛註射液肌肉註射,每次1毫升(含有效成分100毫克),治療風濕性及類風濕性關節炎189例,有效率亦在90%以上,大部分病人在用藥6~6天內即顯示效果。
④治療急性扁桃體炎
取兩面針根莖的第2層皮1兩研粉,加入琥珀粉5分,調勻,噴於扁桃體表面和咽部;亦可制成片劑含化。每日4~6次,每次1克。28例急性扁桃體炎、扁桃體周圍膿腫、咽旁膿腫患者,經治療2~6天(平均3.7天),全部獲愈。一般用藥12~24小時後病情即顯好轉,表現為體溫下降,血象正常,癥狀改善。
⑤過敏反應
曾報告1例在註射入地金牛10分鐘後出現過敏反應,表現為全身皮膚發癢發紅,臉頰及發際尤甚,輕度煩躁,呼吸稍促,伴惡心嘔吐,血壓升高。經口服白糖水1杯,1小時後癥狀逐漸消失。
【摘錄】《*辭典》
入地金牛《中華本草》
【出處】出自《本草求原》
【拼音名】RùDìJīnNiú
【英文名】ShinyleafPricklyashRoot,RootofShinyleafPricklyash
【別名】蔓椒、豬椒、彘椒、豨椒、狗椒、金椒、金牛公、兩邊針、山椒、上山虎、花椒刺、胡椒竻、出山虎、入山虎、馬藥、下山虎、金牛母、雙背針、光葉花椒、鳥不踏、貓公刺、山胡椒、葉下穿針、崖椒、鳥踏刺、雙面針、黃根、魚殼刺、藤椒。
【來源】
藥材基源:為蕓香科植物兩面針的根或枝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Zanthoxylumnitidum(Roxb.)DC.[FagaranitidumRoxb.]
采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收,洗凈,切片,曬幹或鮮用。
【原形態】兩面針常綠木質藤本,高1-2m。幼枝、葉軸背面和小葉兩面中脈上都有鉤狀皮刺。奇數羽狀復葉互生;葉柄軟著生在葉軸最下端的小葉片短;小葉柄長1-4mm;小葉3-11,卵形至卵狀長圓形,長4-11cm,寬2.5-6cm,先端鈍或短尾狀,基部圓形或寬楔形,近全緣或有疏離的圓鋸齒,無毛,革質而有光澤。傘房狀圓錐花序,腋生,長2-8cm;花柄長1-2mm;萼片4,寬卵形,長不及1mm;花瓣4,卵狀長圓形,長約2mm;雄花的雄蕊4,藥隔先端有短的突尖體,退化心皮先端常為4叉裂;雌花的退化雄蕊極短小,心皮4。成熟心皮1-4,紫紅色,幹時表面皺褶。蓇葖果成熟時紫紅色,有粗大腺點。種子卵圓形,直徑5-6mm,黑色光亮。花期3-4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多生於低丘陵坡地灌木叢中、路旁等向陽地。
資源分布:分布於浙江、福建、臺灣、湖南、廣東、海南、廣西、四川、雲南。
【性狀】
性狀鑒別根圓柱形,稍彎曲,直徑0.7-5cm或更粗,表面深黃棕色至淺棕色,具粗縱皺紋,有時具橫向裂隙,皮孔突起,類圓形,鮮黃色或黃褐色。橫斷面栓皮薄,皮部淺棕色,有稍具光澤的渾黃色斑點;木部灰黃色,可見同心性環紋及密集的小孔。商品多切成不規則的塊片或段,厚1-4mm。質堅硬,氣微香,味辛辣麻舌而苦。以根皮厚、味濃者為佳。
顯微鑒別根根切面:木栓層為10-15列木栓細胞,韌皮部有少數草酸鈣方晶及油細胞散在,油細胞長徑52-122μm,短徑28-87μm,韌皮部外緣有木化的纖維,單個或2-5個成群。木質部導管直徑35-98μm,周圍有纖維束;木射線寬1-3列細胞,有單紋孔。薄壁細胞充滿澱粉粒。
【化學成份】莖皮合生物堿:光葉花椒堿(nitidine),光葉花椒酮堿(oxynitidine),6-甲氧基-5,6-二氫白屈菜紅堿(6-methoxy-5,6-dihydrochelerythrine),氧化白屈菜紅堿(oxychelerythrine),去-N-甲基白屈萊紅堿(des-N-methylchelerythrine),白屈菜紅堿(chelerythrine),阿爾洛花椒酰胺(arnottianamide),鵝掌極堿(liriodenine),博落回醇堿(bocconoline),德卡林堿(decarine),氧化特日哈寧堿(oxyterihanine),全緣葉花椒酸胺(integriamide),異阿爾洛花椒酰膠(isoarnottianamide)。又含木質素:左旋細辛素(asarinin),左旋芝麻素(sesamin),左旋丁香樹脂酚(sy-ringaresinol)。還含香豆精成分:馬栗樹皮素二甲酸(aes-culetindimethylether)。又含甾醇:β-谷甾醇(β-sitosterol)。根和根皮中含光葉花椒堿,白屈菜紅堿,異崖椒定堿(isofa-garidine),氯化光葉花椒堿(nitidinechloride),光葉花椒酮堿,二氫光葉花椒堿(dojudrpmotodome),氧化白屈菜紅堿,6-乙氧基白屈菜紅堿(6-ethoxychelerythrine),去-N-甲基白屈菜紅堿,6-甲氧基-5,6-二氫白屈菜紅堿,a-別隱品堿(a-allocryptopine),茵芋堿(slo,,oamome),7-去甲-6-甲氧基-5,6-二氫白屈菜紅堿(7-demethyl-6-methoxy-5,6-dihydrochelerythrine),6-乙氧基-5,6-二氫白屈菜紅堿(6-ethoxy-5,6-dihydrochelerythrine)。根莖合香葉木甙(diosmin)。果實和葉含揮發油。
【藥理作用】
1.
2.從兩面針中提取得一種褐色油狀物(N-4),對醋酸引起的小鼠扭體反應、兔K+透入測痛試驗,均表現較好的鎮痛作用。此外,尚能抑制小鼠自發活動,協同戊巴比妥鈉及水合氯醛的催眠作用。兩面針中提取的一種木脂類化合物結晶-8,10mg/kg腹腔註射,對小鼠扭體反應表現有鎮痛作用,200?g/kg腦室註射,對大鼠光熱刺激也明顯提高痛閾。
3.兩面針結晶-8,10-40mg/kg腹腔註射可誘發小鼠僵住癥,20mg/kg腹腔註射可誘發大鼠僵住癥。
4.兩面針結晶-8,1×10-6-1×10-4g/ml濃度,對正常豚鼠離體腸管無影響,但可對抗乙酰膽堿、匹羅卡品、BaCl2及組胺引起的腸管收縮。
【鑒別】
理化鑒別(1)取本品根皮粉末1g,加濃氨試液0.5ml濕潤,加氛仿10ml,浸泡30min,超聲處理30min,濾過,濾液蒸幹,殘渣加甲醇1ml使溶解,取此甲醇溶液3-4滴,置10ml具塞試管中,加變色酸溶液0.5ml和硫酸3ml,置水浴上加熱10min,顯深紫色。(檢查光葉花椒堿)(2)取粗粉5g,加含0.5%鹽酸的乙醇40ml,水浴回流10min,趁熱濾過,取濾液15ml,加氨試液使成中性,蒸幹,殘渣加5%硫酸5ml,使溶解,濾過,取濾液1ml,加碘化鉍鉀試液2滴,產生棕色沈澱。(檢查生物堿)(3)薄層色譜①取本品粗粉約1g,置索氏提取器中,加甲醇100ml,加熱回流提取,回流至無色。提取液置水浴中回收甲醇至約2ml,移至10ml量瓶中,用少量甲醇分數次洗滌容器,洗液並入量瓶中,加甲醇稀釋至刻度,搖勻,作為供試品溶液。或取粉末1g,加乙醇15ml,溫浸30min,超聲處理30min,濾過,濾液蒸幹,殘渣加乙醇1ml,溶解,亦可作供試液。另取氯化光葉花椒堿(氯化兩面針堿)對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吸取供試品溶液和對照品溶液各2μl,分別點於同一矽膠G薄層板上,以苯-醋酸乙酯-甲醇-異丙醇-濃氨試液(20:5:3:1:0.12)為展開劑,置於以展開劑預飽和10min的層析缸內,展開,取出,晾幹,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的淺黃色的熒光斑點。②取乙氧基白屈菜紅堿對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吸取乙氧基白屈某紅堿對照品溶液及①項下的供試品溶液各2μm,分別點於同一桂膠G薄層板上,以甲-醋酸乙酯-甲醇(25:2:0.1)為展開劑,置於以濃氨試液預飽和10min的層析缸內,展開,取出,晾幹,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的橘黃色熒光斑點。
品質標誌按《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1995年版規定:本品按幹燥品計算,光葉花椒堿(兩面針堿C21H18NO2),不得少於0.25%。
【炮制】取根或枝葉,去泥沙、洗凈、切片、曬幹,備用
【性味】辛;苦;微溫;小毒
【歸經】肝;心經
【功能主治】祛風通絡;勝濕止痛;消腫解毒。主風寒濕痹;筋骨疼痛;跌打骨折;疝痛;咽喉腫痛;胃疼;蛔劂腹痛;牙痛;瘡癰瘰癧;燙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4.5-9g;研末,1.5-3g;或浸酒。外用:適量,煎水洗,或含漱;或鮮品搗敷。
【註意】陰虛火亢、孕婦、小兒及年老體弱的病人慎用。
【附方】1.治喉閉,水飲不入:入地金牛根,擂爛,用黃糖煮,做成彈子,含化,(《本草求原》)2.治風濕骨痛:兩面針根皮三錢,雞蛋一只。水煎服。(《陸川本草》)3.止牙痛:一·兩面針幹根三至五錢。水煎服;或研成粉五分,水沖服。(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二·兩面針四兩,了哥王一兩。加入75%酒精500O毫升(浸),用棉花蘸藥水塞入患處。(《中草藥新醫療法處方集》)4.治跌打勞傷,風濕骨痛:兩面針根一兩,泡酒一斤,七天後可服,每次服5~10毫升,一日三次;或用兩面針根三至五錢,煎服。(《雲南中草藥選》)5.治燙傷:兩面針幹根,研成粉撒布局部,在撒粉前先用兩面針,煎水外洗。(《廣西實用中草藥新選》)6.治對口瘡:兩面針鮮根皮配紅糖少許,搗爛外敷。(《福建中草藥》)7.治蛇咬傷:一.鮮兩面針根一兩。水煎服;另用鮮根酒磨外敷,二.兩面針幹根研末,每次三錢,開水送服;另取末調米泔水外敷。(《福建中草藥》)
【各家論述】
1.《本經》:主風寒濕痹,歷節疼,除四肢厥氣,膝痛。
2.《千金方》:治水,通身腫,豬椒枝葉煎如餳,空腹服一匕,日三。癢,以汁洗之。
3.《食療本草》:主賊風攣急。
4.《本經逢原》:能通經脈,去風毒、濕痹。
5.《本草求原》:治痰火癧核,並急喉痰閉危篤,去外皮,煎水飲。
6.《嶺南采藥錄》:理跌打及蛇傷。患牙痛,煎水含漱。
7.《陸川本草》:接骨,消腫,止痛,去瘀。治跌打骨折,損傷腫痛,風濕骨痛,心胃氣痛,牙痛。並治蛇傷。
8.《綱目》:此椒蔓生,氣臭如狗蔓,故得諸名。蔓椒,野生林箐間,枝軟如蔓,子葉皆似椒,山人亦食之。《爾雅》雲,椒、蔓、醜蔓,謂其子叢生也。陶氏所謂蔓子,當作蔓子,諸椒之通稱,非獨蔓椒也。
9.《名醫別錄》:蔓椒,生雲中川谷及丘冢間。采莖、根煮釀酒。
10.陶弘景:(蔓椒)山野處處有。俗呼為蔓,似椒小,不香爾。一名蔓椒,可以蒸病出汗也。
11.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祛風活絡,治腰肌勞損,破傷風,湯、火燙傷。
【臨床應用】
1.止痛用入地金牛註射液,每次肌註2ml(相當於根皮3g),每日1-2次。治療神經痛、頭痛、風濕痛、胃腸絞痛500余例,一般用藥後5-10分鐘即可止痛。有用兩面針和七葉蓮制成註射液,每次肌註2ml(每ml相當於生藥兩面針0.5克,七葉蓮1克),對205例病人進行止痛效果觀察,有效率達95%。一般用藥後3-10分鐘止痛,藥效持續4-8小時。對膽道蛔蟲病、腸蛔蟲病、潰瘍病的疼痛療效尤佳。
2.用於表面麻醉、局部麻醉將兩面針制成表面麻醉劑,用於口腔科手術可代替氯乙烷,拔牙101只(84例病人),無痛98只;齒齦膿腫切開18例,無痛14例。用法:用小棉球蘸藥液少許,放於需要進行手術的牙齦周圍或膿腫的表面上,囑病人咬住,1-2分鐘後便可進行手術。如制成0.5%溶液可行局部麻醉,用於一般門診小手術、輸卵管結紮術、扁桃體切除術、闌尾切除術等共62例,麻醉效果穩定,無不良反應,亦無肝、腎損害等缺點。註射後約經3-6分鐘即產生麻醉作用。
3.治療腰腿痛以20%入地金牛溶液,用低頻直流感應電療機離子導入,每日1次,每次20分鐘,10次為1療程。經觀察,對腰肌勞損及扭、挫傷療效較佳,對腰椎肥大及椎間盤脫出引起的坐骨神經痛亦能緩解癥狀。據153例統計,有效率在90%以上。在治療過程中,部分病例疼痛有所減輕,但未消失,而終止治療後仍可繼續緩解。個別病例出現皮疹。皮膚潮紅充血等過敏現象,可用紅外線照10-15分鐘進行脫敏,或用濕冷毛巾外敷。此外,每日用入地金牛註射液肌肉註射,每次1ml(含有效成分100mg),治療風濕性及類風濕性關節炎189例,有效率亦在90%以上,大部分病人在用藥5-6日內即顯示效果。
4.治療急性扁桃體炎取兩面針根莖的第2層皮1兩研粉,加入琥珀粉5分,調勻,噴於扁桃體表面和咽部;亦可制成片劑含化。每日4-6次,每次1克。28例急性扁桃體炎、扁桃體周圍膿腫、咽旁膿腫患者,經治療2-6日(平均3.7日),全部獲愈。一般用藥12-24小時後病情即顯好轉,表現為體溫下降,血象正常,癥狀改善。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