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粗糠樹、千羊白、白馬桑
【來源】忍冬科水馬桑WeigelajaponicaThunb.var.sinica(Rehd.)Bailey,以根入藥。
【生境分布】華東、華中、華南、西南。
【功能主治】補虛弱。
【用法用量】根3~5錢,燉雞蛋或豬肉吃。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水馬桑《中華本草》
【出處】《新修本草》載有楊櫨木,雲:"生籬垣間,一名空疏,所在皆有。"《植物名實圖考》載半邊月,雲:"生廬山,小樹枝,攢生梢頭,葉似繡球花葉而窄,粗紋極類。春開五瓣短筩子花,外白內紅,似杏花而尖,多蕊。"觀其附圖為子房下位,合瓣花,葉對生,結合產地、生境描述及《新修本草》所載枝葉臨床功用,上述所指應為本種。
【拼音名】ShuǐMǎSānɡ
【別名】白馬桑、水吞骨
【來源】
藥材基源:為忍冬科植物半邊月的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WeigelajaponicaThunb.Var.sinica(Rehd.)Bailey[Dieruillajaponica(Thunb.)DC.var.sinicaRehd.]
采收和儲藏:秋、冬季采挖,洗凈切片曬幹。
【原形態】半邊月灌葉灌木,高達6m;葉柄長0.5-1.5cm,有毛;葉長卵形至卵狀橢圓形,稀倒卵形,長5-15cm,寬3-8cm,先端漸尖至長漸尖,基部寬楔形至圓形,邊緣具鋸齒,上面深綠色,疏生短柔毛,脈上毛較密,下面淺綠色,密被短柔毛。單花或具3朵花的聚傘花序,生於短枝的葉腋或頂端;萼筒長10-12mm,裂片5,條形,長5-10mm,被柔毛;花冠白色或淡紅色,花開後逐漸變紅色,漏鬥狀鐘形,長2.5-3.5cm,通常有毛,筒基部呈狹筒形,中部以上突然擴大,裂片5;雄蕊5,著生近花冠中部,花絲白色,花藥黃褐色;花柱細長,柱頭盤形,伸出花冠外。蒴果長圓柱形,長1.5-2cm,先端有短柄狀喙,疏生柔毛。種子具狹翅。花期4-6月,果期6-7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450-1800m的山坡林下、山頂灌叢和溝邊等地。
資源分布:分布於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等地。
【性味】味甘;性平
【功能主治】益氣;健脾。主所虛食少;消化不良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或燉雞蛋或豬肉。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