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本草 > 蘇鐵蕨功效和作用

【拼音名】SūTiěJué

【別名】貫眾

【來源】

藥材基源:為烏毛蕨科植物蘇鐵蕨的根莖。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Braineainsignis(Hook.)J.Smith[BoweringiainsignisHook.]

采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收,洗凈,曬幹或鮮用。

【原形態】植株高約1.2m。根莖木質,粗短,直立;有圓柱狀主軸;密被紅棕色、長鉆形鱗片。葉簇生於主軸頂端;葉柄長6-20cm,棕禾稈色,基部密被鱗片,向上近光滑;葉片革質,長圓狀披針形至卵狀披針形,長60-100cm,寬10-30cm,先端短漸尖,基部略縮狹,兩面光滑,一回羽狀;羽片多數,線狀披針形,互生或近對生,平展,中部的較長,長10-15cm,寬10-13mm,頂端長漸尖,基部為不對稱的心形,下側耳片較大,邊緣有細密鋸齒,常向下反卷,下部羽片逐漸縮短或略縮短,有時淺裂或呈波狀;葉脈羽狀,上面稍下凹,下面隆起,中脈兩側各有一行斜上的三角形網眼,網眼外的小脈分離,單一或分叉。孢子囊群幼時沿網脈生長,以後向外滿布葉脈;無囊群蓋。

【生境分布】分布於福建、臺灣、廣東、廣西、貴州、雲南等地。

【栽培】生於海拔200-1800m的較幹旱的荒坡或路邊。

【性狀】

1.性狀鑒別本品呈圓柱形,有時稍彎曲,多縱切成兩半或橫切、斜切成厚片。根莖粗壯,直徑3-5cm,密被極短的葉柄殘基及須根和少量褐色鱗片,或葉柄殘基全被削除;質堅硬。橫切面圓形,灰棕色至紅棕色,密布黑色小點;邊緣呈不規則圓齒形,外皮黑褐色;皮內散布多數黃色點狀維管束,中柱維管束10余個,多呈“U”、“V”字形或短線形,排成一圓圈,形成花紋。葉柄基部橫切面近圓形,直徑5-8mm,密布小黑點,維管束6-10個,環列。氣微弱,味澀。

2.顯微鑒別葉柄基部橫切面:外側為數列厚壁細胞,棕色,類圓形或縱向延長。基本組織散在眾多紅棕色石細胞群,分體中柱6-10個排列成環,周韌型維管束。

根莖橫切面:構造與葉柄相似,分體中柱約12個,呈腎形、長圓形或“U”形,環狀排列,周韌型維管束。

理化鑒別:參見“貫眾”條。

【化學成份】含東北貫眾素(dryocrassin)。

【藥理作用】體外試驗:蘇鐵蕨有較強抗腺病毒(Ad3)活性。對豬蛔蟲有一定的殺傷作用。蘇鐵蕨3.54g/kg灌胃稍可縮短家兔凝血酶原時間。

【鑒別】

(1)薄層色譜取本品粗粉3g,加水30ml,加熱提取30min,濾過,濾液加鹽酸酸化,用乙醚提取3次,合並濾液,濃縮至幹,加氯仿2ml溶解,點於矽膠G薄層板上,以氯仿-丙酮-冰醋酸(80:20:2.5)展開,先噴以新配的0.5%牢固藍B鹽(fastblueBsalt)溶液,再噴0.1mol/L氫氧化鈉溶液,綿馬酸類顯橙紅色斑點。

(2)取本品橫切面片,滴加1%香草醛乙醇溶液及濃鹽酸,鏡檢,可見細胞間隙的內生腺毛顯紅色。

【性味】微澀;涼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活血止血;驅蟲。主感冒;燒傷;外傷出血;蛔蟲病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15g。外用:適量,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蘇鐵蕨相關圖片

蘇鐵蕨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 上一个: 蘇鐵花  下一个:蘇鐵葉>>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