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本草 > 蕪菁功效和作用

【出處】《別錄》

【拼音名】WúJīnɡ

【別名】葑(《詩經》),須、薞蕪(《爾雅》),蕘、大芥(《方言》),蔓菁(《禮記》鄭玄註),葑蓯(《爾雅》孫炎註),芥(陸璣《詩疏》),九英菘(《食療本草》),九英蔓菁(《本草拾遺》),諸葛菜(《嘉話錄》),臺菜(《埤雅》),雞毛菜(《本草衍義》),大頭菜、狗頭芥(《醫林纂要》)。

【來源】為十字花科植物蕪菁的塊根及葉。

【原形態】

二年生草本,高達90厘米。塊根肉質,球形、扁圓形或有時長橢圓形,須根多生於塊根下的直根上。莖直立,上部有分枝,基生葉綠色,羽狀深裂,長而狹,長30~50厘米,其中1/3為柔弱的葉柄而具有少數的小裂片或無柄的小葉,頂端的裂片最大而鈍,邊緣波浪形或淺裂,其他的裂片越下越小,全葉如琴狀,上面有少許散生的白色刺毛,下面較密;下部莖生葉象基生葉,基部抱莖或有葉柄;莖上部的葉通常矩圓形或披針形,不分裂,無柄,基部抱莖。總狀花序長,花小,鮮黃色,長約7毫米;萼片4,2列,展開;花瓣4,十字形,具長爪;雄蕊6,4強;雌蕊1,子房上位,1室,由1層膜質隔膜隔成假2室。長角果圓柱形,長3.5~6厘米,喙細長。花期春季。

本植物的花(蕪菁花),種子(蕪菁子)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生境分布】全國各地均有栽培。

【性味】

苦辛甘,平。

①《別錄》:"味苦溫,無毒。"

②《飲膳正要》:"味甘,平,無毒。"

③《綱目》:"辛甘苦。"

【功能主治】

開胃下氣,利濕解毒。治食積不化,黃疸,消渴,熱毒風腫,疔瘡,乳癰。

①《千金·食治》:"主消風熱毒腫。"

②《食療本草》:"下氣,治黃疸,利小便。根:主消渴,治熱毒風腫。""冬月作菹煮作羹食之,能消宿食,下氣,治嗽。"

③《飲膳正要》:"溫中益氣,去心腹冷痛。"

④《本草備要》:"搗敷陰囊腫大如鬥,末服解酒毒,和蕓薹根搗汁,雞子清調塗諸熱毒。"

⑤《醫林纂要》:"利水解熱,下氣寬中,功用略同蘿蔔。"

【用法用量】內服:煮食或搗汁飲。外用:搗敷。

【註意】

①《千金·食治》:"不可多食,令人氣脹。"

②《本草衍義》:"過食動氣。"

【附方】

①治卒毒腫起,急痛:蕪菁根大者,削去上皮,熟搗,苦酒和如泥,煮三沸,急攪之,出,敷腫,帛裹上,日再三易。(《補缺肘後方》)

②治疔腫有根:以蔓菁根、鐵生衣等分,搗塗於上,有膿出即易。忌油膩、生冷、五辛、粘滑、陳臭。(《肘後方》)

③治乳癰疼痛寒熱:蔓菁根葉,凈擇去土,不用洗,以鹽搗敷乳上,熱即換,不過三、五度。冬無葉即用根。切須避風。(《兵部手集方》)

④治男子陰腫大,核痛:蕪菁根搗敷之。(《集療方》)

⑤治豌豆瘡:蔓菁根,搗汁,挑瘡破,敷在上。(《肘後方》)

⑥治鼻中衄血:諸葛菜,生搗汁飲。(《十便良方》)

⑦治猘犬咬人重發:服蔓菁汁佳。(《補缺肘後方》)

⑧治小兒頭禿瘡:不中水蕪菁葉,燒作灰,和豬脂敷之。(《千金方》)

【摘錄】《*辭典》

蕪菁《中華本草》

【出處】出自《名醫別錄》。

【拼音名】WúJīnɡ

【英文名】rootofTurnip

【別名】葑、須、蕵蕪、蕘、大芥、蔓菁、葑蓯、芥、九英菘、九英蔓菁、諸葛菜、臺菜、五美菜、大頭菜、狗頭芥。

【來源】

藥材基源:為十字花科植物蕪菁的根及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BrassicarapaL.

采收和儲藏:冬季及翌年3月間采收,鮮用或曬幹。

【原形態】蕪菁二年生草本,高達100cm。塊根肉質,球形。扁圓形或長圓形,外皮白色、黃色或紅色,內面白色,無辣味。莖直立,有分枝,下部稍有毛,上部無毛。基生葉大頭羽裂成為復葉,長20-34cm,頂裂片和小葉很大,邊緣波狀或淺裂,側裂片或小葉約5對,向下漸變小,上面有少數散生的刺毛,下面有白色尖銳刺毛;葉柄長10-16cm,有小裂片;中部及上部的莖生葉長圓披針形,長3-12cm,無毛,帶粉霜,基部寬心形至少半抱莖。總狀花序頂生;萼片4,稍開展,長圓形,外側2枚略大,基部略呈囊狀;花瓣4,黃色,倒披針形,長4-8mm,有短寬爪;雄蕊4長2短;雌蕊1,桂頭頭狀。長角果細圓柱形,長3.5-8cm,具喙。種子球形,褐色或淺棕黃色,表面有細網狀紋。花期3-4月,果期5-6月。

【生境分布】原產於歐洲。我國各地均有栽培。

【性狀】性狀鑒別塊根肉質,膨大成球形、扁圓形或長橢圓形,直徑5-15cm。上部淡黃棕色,較光滑,下部類白色或淡黃色,兩側各有1條縱溝,溝中著生多數須狀側根,根頭部有環狀排列的葉痕。橫切面類白色,木質部占大部分,主要為薄壁組織。氣微,味談。葉多皺縮成條狀,基生葉展平後呈闊披針形,長20-50cm,羽狀深裂,裂片邊緣波狀或淺齒裂,表面藍綠色,疏生白色糙毛;葉柄長10-15cm,兩側有葉狀小裂片。質厚。氣微,味淡。

【化學成份】塊根(可食部分)含蛋白質,脂肪,糖類(包括葡萄糖,蔗糖,果糖),粗纖維,鈣,磷,鐵,核黃素,煙酸,維生素C。還含纈氨酸(valine),亮氨酸(leucine),精氨酸(arginine),蛋氨酸(methionine),天冬酰胺(asparagine),谷酰胺(glutamine),天冬氨酸(asparticacid),谷氨酸(gglutamicacid),酪氨酸(tyrosine)以及對-香豆酸(p-coumaricacid),咖啡酸(caffeicacid),阿魏酸(ferulicacid),龍膽酸(gentisicacid),苯丙酮酸(phenylpyruvicacid),對羥基苯甲酸(p-hydroxybenzoicacid)。種子油中含前告伊春(progoitrin),葡萄糖庭薺素(glucoalyssin),葡萄糖異硫氰酸戊-4-烯酯(glucobrassicanapin),異硫氰酸烯丙酯(allylisothiocyanate),異硫氰酸丁-3-烯酯(3-butenylisothiocyanate),菜子甾醇(brassicasterol)和大量的芥酸(erucicacid),亞油酸(linoleicacid)及亞麻酸(linolenicacid)。

【藥理作用】葉、根的水提取物可抑制大腸桿菌的生長,但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無效。塊根皮中含黃色油狀物Rapine,在1:100000濃度時,有抑制細菌、真菌、酵母及人的某些寄生蟲的作用。以其提取物飼餵大鼠7個月,可增加甲狀腺中碘酪氨酸而降低碘甲腺氨酸的量,也就是幹擾了甲狀腺素後階段的合成。

【性味】苦;辛;甘;溫

【歸經】心;肺;脾;胃經

【功能主治】消食下氣,解毒消腫。主宿食不化;心腹冷痛;咳嗽;疔瘡癰腫

【用法用量】內服:煮食或搗汁飲。外用:適量,搗敷。

【註意】

1.《千金·食治》:不可多食,令人氣脹。

2.《本草衍義》:過食動氣。

【各家論述】

1.《千金·食治》:主消風熱毒腫。

2.《食療本草》:下氣,治黃疸,利小便。根:主消渴,治熱毒風腫。冬月作俎煮作羹食之,能消宿食,下氣,治嗽。

3.《飲膳正要》:溫中益氣,去心腹冷痛。

4.《本草備要》:搗敷陰囊腫大如鬥,末服解酒毒,和蕓薹根搗汁、雞子清調塗諸熱毒。

5.《醫林纂要》:利水解熱,下氣寬中,功用略同蘿蔔。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蕪菁相關圖片

蕪菁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 上一个: 吳茱萸葉  下一个:蕪菁甘藍子>>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