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本草 > 臭黃荊葉功效和作用

【出處】《分類草藥性》

【拼音名】ChòuHuánɡJīnɡYè

【來源】為馬鞭草科植物臭黃荊的葉,4~7月采。

【功能主治】

①《分類草藥性》:"塗瘡生肌。"

②《重慶草藥》:"解毒。敷對口瘡或其他毒瘡。"

【用法用量】外用:開水浸泡,搗絨塗。

【摘錄】《*辭典》

臭黃荊葉《中華本草》

【出處】出自《分類草藥性》

【拼音名】ChòuHuánɡJīnɡYè

【英文名】LeafofPrivet-lidePremna

【來源】

藥材基源:為馬鞭草科植物臭黃荊的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remnaligustroidesHemsl.

采收和儲藏:4-7月采收,洗凈,切片曬幹。

【原形態】臭黃荊,灌木,植株高1-3m。多分枝,細弱,幼時有短柔毛,老時無毛。單葉對生;有短柄或近無柄;葉片卵狀披針形至披針形,長1.5-8cm,寬1-3cm,基部楔形,全緣或中部有3-5鈍齒,先端急尖至尾狀尖,兩面疏生柔毛,背面有紫紅色腺點。聚傘花序頂生,呈圓錐花序狀,被柔毛,長3.5-6cm,寬2-3cm;花萼杯狀,長約2mm,5淺裂,裂片長約1mm,圓形或三角形;花冠黃色,長3-5mm,兩面均被茸毛和黃色腺點,先端4裂,略呈二唇形,上唇1裂片寬,先端截平或微凹,下唇3裂片稍不相等;雄蕊4,2枚稍長;子房無毛,上部有黃色腺點。核果倒卵球形,長2.5-5mm,寬2.5-4mm。花、果期5-7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長於海拔500-1000m的山坡林中或林緣。

資源分布:分布於江西、湖北、四川、貴州。

【性味】味苦;性涼

【歸經】心;肝二經

【功能主治】解毒消腫。主癰腫疔毒

【用法用量】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水浸洗。

【各家論述】

1.《分類草藥性》:塗瘡生肌。

2.《重慶草藥》:解毒。敷對口瘡或其他毒瘡。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臭黃荊葉相關圖片

臭黃荊葉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 上一个: 臭黃荊根  下一个:臭節草根>>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