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名】CōnɡBái
【別名】大蔥
【來源】本品為百合科蔥屬植物蔥AlliumfistulosumL.,以鱗莖或全草入藥。全草四季可采,洗凈鮮用;蔥白(鱗莖)用時需剝去外膜,去須根及葉。
【性味】辛,溫。
【功能主治】發汗解表,通陽,利尿。用於感冒頭痛,鼻塞;外用治小便不利,癰癤腫毒。
【用法用量】0.3~1兩;外用適量,搗爛敷臍部或患處。
【備註】
(1)蔥白發散風寒,有發汗解表的作用,但發汗作用較弱,故主要用於感冒輕癥,或配合其它解表藥作為輔助藥,以助發汗。臨床上常和豆豉、生姜配伍同用。蔥白辛溫,能通陽氣而散陰寒,配合幹姜、附子等同用,適用於陰寒裏盛、陽氣不振的下利、脈微等癥。蔥白又可治膀胱氣化失司引起的小便不利,以及寒凝腹痛等癥,均可炒熟外熨臍腹。
(2)細香蔥(香蔥、火蔥、四季蔥)AlliumascalonicumL.,以全草入藥。功效同上種。
(3)蔥紫能補腎明目,主治腎虛,陽痿,遺精。研末服,每次1錢,每日2次。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蔥白《*辭典》
【出處】《別錄》
【拼音名】CōnɡBái
【別名】蔥莖白(《綱目》),蔥白頭(《藥品化義》)。
【來源】為百合科植物蔥的鱗莖。采挖後切去須根及葉,剝除外膜。
【原形態】
蔥(《詩經》),又名:和事草(《清異錄》),芤、菜伯、鹿胎(《綱目》),火蔥(《草木便方》),四季蔥。
多年生草本,高可達50厘米。通常簇生,全體具辛臭,折斷後有辛味之粘液。須根叢生,白色。鱗莖圓柱形,先端稍肥大,鱗葉成層,白色,上具白色縱紋。葉基生,圓柱形,中空,長約45厘米,徑1.5~2厘米,先端尖,綠色,具縱紋;葉鞘淺綠色。花莖自葉叢抽出,通常單一,中央部膨大,中空,綠色,亦有縱紋;傘形花序圓球狀:總苞膜質,卵形或卵狀披針形;花被6,披針形,白色,外輪3枚較短小,內輪3枚較長大,花被片中央有一條縱脈;雄蕊6,花絲伸出,花藥黃色,丁字著生;子房3室。蒴果三棱形。種子黑色,三角狀半圓形。花期7~9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布】我國各地均有栽植。
【化學成份】
鱗莖含揮發油,油中主要成分為蒜素;又含二烯丙基硫醚。葉鞘和鱗片細胞中有草酸鈣結晶體。
又含維生素C_97毫克%(濕重計)、維生素B1、維生素B2、煙酸、痕量的維生素A、脂肪油和粘液質。脂肪油中含棕櫚酸、硬脂酸、花生酸、油酸和亞油酸。粘液汁中主要成分為多糖類,其中有20%纖維素、3%半纖維素、41%原果膠及24%水溶性果膠。
【藥理作用】蔥白揮發性成分等對白喉桿菌、結核桿菌、痢疾桿菌、葡萄球菌及鏈球菌有抑菌作用,此乃作用於細菌的酶系統所致。水浸劑(1:1)在試管內對多種皮膚真菌有抑制作用。
【性味】
辛,溫。
①《素問》:"辛。"
②《別錄》:"平。"
③張元素:"味辛而甘,平。"
④《本草蒙筌》:"味辛,氣溫。"
【歸經】
入肺、胃經。
①張元素:"入手太陰、足陽明經。"
②《雷公炮制藥性解》:"入.肺、胃、肝三經。"
【功能主治】
發表,通陽,解毒。治傷寒寒熱頭痛,陰寒腹痛,蟲積內阻,二便不通,痢疾,癰腫。
①《本經》:"主傷寒寒熱,出汗中風,面目腫。"
②《別錄》:治"傷寒骨肉痛,喉痹不通,安胎。"
③孟詵:"通關節,止衄血,利大小便。"
④《日華子本草》:"治天行時疾,頭痛熱狂,通大小腸,霍亂轉筋及責豚氣,腳氣,心腹痛,目眩及止心迷悶。"
⑤《用藥心法》:"通陽氣,發散風邪。"
⑥李杲:"治陽明下痢下血。"
⑦《日用本草》:"能達表和裏,安胎止血。"
⑧《本草蒙筌》:"蛇傷、蚯蚓傷,和鹽罯即解。"
⑨《綱目》:"除風濕,身痛麻痹,蟲積心痛,止大人陽脫,陰毒腹痛,小兒盤腸內釣,婦人妊娠溺血,通奶汁,散乳癰,利耳鳴,塗猘犬毒。"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5錢,或煮酒。外用:搗敷、炒熨、煎水洗或塞耳、鼻竅中。
【註意】
表虛多汗者忌服。
①《千金·食治》:"食生蔥即啖蜜,變作下利。"
②《食療本草》:"上沖人,五臟閉絕。虛人患氣者,多食發氣。"
③《履巉巖本草》:"久食令人多忘,尤發痼疾。狐臭人不可食。"
④《綱目》:"服地黃、常山人,忌食蔥。"
⑤《本草經硫》:"病人表虛易汗者勿食,病已得汗勿再進。"
【附方】
①治傷寒初覺頭痛,肉熱,脈洪起一,二日:蔥白一虎口,豉一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頓服取汗。(《補缺肘後方》蔥豉湯)
②治時疾頭痛發熱者:連根蔥白二十根。和米煮粥,入醋少許,熱食取汗即解。(《濟生秘覽》)
③治妊娠七月,傷寒壯熱,赤斑變為黑斑,溺血:蔥一把,水三升,煮令熱服之,取扡,食蔥令盡。(《傷寒類要》)
④治脫陽,或因大吐大瀉之後,四肢逆冷,元氣不接,不省人事,或傷寒新瘥,誤與婦人交,小腹緊痛,外腎搐縮,面黑氣喘,冷汗自出.須臾不救:蔥白敷莖炒令熱,熨臍下,後以蔥白連須三七根,細銼,砂盆內研細,用酒五升,煮至二升。分作三服,灌之。(《華佗危病方》)
⑤治胃痛,胃酸過多,消化不良:大蔥頭四個,赤糖四兩。將蔥頭搗爛,混入赤糖,放在盤裏用鍋蒸熟。每日三次,每次三錢。(內蒙古《中草藥新醫療法資料選編》)
⑥治蟲積卒心急痛,牙關緊閉欲絕:老蔥白五莖。去皮須搗膏,以匙送入喉中,灌以麻油四兩,蟲積皆化為黃水而下。(《瑞竹堂經驗方》)
⑦治霍亂煩躁,臥不安穩:蔥白二十莖,大棗二十枚。水三升,煮取二升頓服之。(《補缺肘後方》)
⑧治小兒初生不小便:人乳四合,蔥白一寸。上二味相和煎,分為四服。(《外臺秘要方》)
⑨治小便難,小腸脹:蔥白三斤。細銼,炒令熱,以帕子裹,分作二處,更以熨臍下。(《本事方》)
⑩治小兒虛閉:蔥白三根。煎湯,調生蜜、阿膠末服。仍以蔥頭染蜜,插入肛門。(《全幼心鑒》)
⑾治少陰病下利:蔥白四莖,幹姜一兩,附子一枚(生,去皮,破八片)。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再服。(《傷寒論》白通湯)
⑿治赤白痢:蔥一握。細切,和米煮粥,空心食之,(《食醫心鏡》)
⒀治腹皮麻痹不仁者:多煮蔥白食之。(《世醫得效方》)
⒁治癰癤腫硬、無頭、不變色者:米粉四兩,蔥白一兩(細切)。上同炒黑色,杵為細末。每用,看多少,醋調攤紙上,貼病處,一伏時換一次,以消為度。(《外科精義》烏金散)
⒂治癰瘡腫痛:蔥全株適量,搗爛,醋調炒熱,敷患處。(江西《草藥手冊》)
⒃治疔瘡惡腫:刺破,(以)老蔥、生蜜杵貼二時,療出以醋湯洗之。(《聖濟總錄》)
⒄治陰囊腫痛:㈠蔥白、乳香搗塗。㈡煨蔥入鹽,杵如泥,塗之。(《綱目》)
⒅治小兒禿瘡:冷泔洗凈,以羊角蔥搗泥,入蜜和塗之。(《綱目》)
⒆治痔正發疼痛:蔥和須,濃煎湯,置盆中坐浸之。(孟詵《必效方》)
⒇治磕打損傷,頭腦破骨及手足骨折或指頭破裂,血流不止:蔥白搗爛,焙熱封裹損處。(《日用本草》)
【各家論述】
①陶弘景:"蔥亦有寒熱,白冷青熱,傷寒湯不得令有青也。"
②張元素:"蔥莖白專主發散,以通上下陽氣,故《活人書》治傷寒頭痛如破,用連須蔥白湯主之;張仲景治少防病下利清谷,裏寒外熱,厥逆脈微者,白通湯主之,內用蔥白。若面色赤者,四逆湯加蔥白。腹中痛者,去蔥白。成無己解之雲,腎惡燥,即食辛以潤之,蔥白辛溫,以通陽氣也。"
③《綱目》:"蔥,所治之癥,多屬太陰、陽明,皆取其發散通氣之功。通氣故能解毒及理血病。氣者,血之帥也,氣通則血活矣。金瘡磕損,折傷血出。疼痛不止者,王璆《百一方》用蔥白、砂糖等分研封之,雲痛立止,更無痕瘢也。蔥葉亦可用。又蔥管吹鹽入玉莖內,治小便不通及轉脬危急者。余常用,治數人得驗。"
④《本草經疏》:"蔥,辛能發散,能解肌,能通上下陽氣。故外來怫郁諸證,悉皆主之。傷寒寒熱,邪氣並也;中風面目腫,風熱郁也;傷寒骨肉痛,邪始中也。喉痹不通,君相二火上乘於肺也,辛涼發散,得汗則火自散而喉痹通也。肝開竅於目,散肝中邪熱,故雲歸目。除肝邪氣,邪氣散則正氣通,血自和調而有安胎安中利五臟之功矣。其曰益目睛,殺百藥毒者,則是辛潤利竅而兼解散通氣之力也。"
⑤《醫林纂要》:"蔥,陶氏謂白冷青熱,此卻不然。但全用則行通身,根與白行肌膚,青與尖專行達肌表,上頭目。又生用則外行,泡湯則表散,熟之則守中。"
⑥張壽頤:"鮮蔥白,輕用二、三枚,重至五枚,以柔細者為佳,吾吳謂之綿蔥。其粗壯者則曰胡蔥,氣濁力薄,不如柔細之佳。去青用白,取其輕清;或連須用,欲其兼通百脈;若單用青蔥莖,則以疏通肝絡之郁窒,與蔥白專主發散不同。"
【臨床應用】
①治療感冒
取蔥白、生姜各半兩,食鹽1錢,搗成糊狀,用紗布包裹,塗擦五心(前胸、後背、腳心、手心、胭窩、肘窩)一遍後讓患者安臥。部分病例半小時後出汗退熱,自覺癥狀減輕,次日可完全恢復。治療107例,均在1~2日內見效、一般用1次,少數病例用2次。
②治療蛔蟲性急腹痛
鮮蔥白1兩搗爛取汁,用麻油1兩調和,空腹1次服下(小兒酌減),每日2次。一般服1~7次後緩解。服藥後大便可能轉為稀便,但不致腹瀉。除個別外,多數未見有蛔蟲驅出。或用青蔥(連根須)2~3兩,搗爛取汁頓服,10分鐘後,再服菜油或麻油1兩。約半小時即可止痛,4~6小時後,排出粘液糞便,有時夾有蛔蟲。
③治療蟯蟲病
取食用大蔥及大蒜,去葉、皮、根須,洗凈。蔥白每兩加水100毫升,大蒜每兩加水200毫升,分別用微火煮爛,紗布過濾,裝瓶備用。在傍晚或臨睡前,任選-種煎液灌腸。劑量:4~5歲10毫升,7歲15毫升。治療後以棉拭漂浮法檢查蟲卵。結果:蔥白煎液治療116例,陰轉86例,陰轉率為74.1%;大蒜煎液治療38例,陰轉29例,陰轉率為76.3%。均以男孩的陰轉率較高;在年齡方面,蔥液的陰轉率隨年齡的增長而遞減,蒜液隨年齡的增長而增高。
④治療乳腺炎
以蔥白、半夏栓(簡稱蔥半栓)結合姜汁水罐治療早期急性乳腺炎130例,有效率達96.9%。蔥半栓是采用新鮮蔥白與生半夏搗爛如泥,捏成鼻孔一樣大小的栓子,塞入患乳對側的鼻孔中,經20分鐘左右除去,每日1~2次。姜汁水罐是采取生姜(或幹姜)的濃煎液,盛入小玻璃瓶內,抽出空氣,利用負壓,在炎性腫塊及其周圍拔罐。可用廢棄的青黴素瓶,磨去瓶底,不去瓶塞,以5~10個吸著在患乳上。配合蔥半栓同時進行。如乳腺局部炎性浸潤明顯,腋窩淋巴結腫大,且全身有畏寒、發熱癥狀者,宜同時內服清熱解毒劑;如膿腫已形成,則必須切開排膿,本法無效。
⑤治療小兒消化不良
取生蔥1根,生姜5錢,同搗碎,加入茴香粉3錢,混勻後炒熱(以皮膚能忍受為度),用紗布包好敷於臍部。每日1~2次,直到治愈為止。對吐瀉嚴重的病例,須按常規禁食及補液
【摘錄】《*辭典》
蔥白《中華本草》
【出處】
出自《名醫別錄》。
1.《唐本草》:人間食蔥,又有二種:有凍蔥,即經冬不死,分莖栽蒔而無子也;又有漢蔥,冬即葉枯,食用。入藥凍蔥最善,氣味亦佳。
2.《蜀本草》:《圖經》雲,蔥有冬蔥、漢蔥、胡蔥、蔥凡四種:冬蔥夏衰冬盛,莖葉俱軟美,山南江左有之:漢蔥冬枯,其莖實硬而味薄;胡蔥莖葉粗短,根若金,能療腫毒;蔥生於山谷,不入藥用。
3.《本草圖經》:蔥有數種,入藥用山蔥、胡蔥,
【拼音名】CōnɡBái
【英文名】FistularOnionStalk
【別名】蔥莖白、蔥白頭
【來源】
藥材基源:為百合科植物蔥的鱗莖。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lliumfislulosumL.
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挖,除去須根、葉及外膜,鮮用。
【原形態】蔥,多年生草本,高可達50cm。通常簇生、全體具辛臭,折斷後有辛味之粘液。須根叢生,白色。鱗莖圓柱形,先端稍肥大,鱗葉成層,白色,上具白色縱紋。葉基生,圓柱形,中空,長約45cm,徑1.5-2cm,先端尖,綠色,具縱紋;葉鞘淺綠色。花莖自葉叢抽出,通常單一,中央部膨大,中空,綠色,亦有縱紋;傘形花序圓球狀;總苞膜質,卵形或卯狀披針形;花被6,披針形,白色,外輪3枚較短小,內輪3枚較長大,花被片中央有一條縱脈;雄蕊6,花絲伸出,花藥黃色,丁字著生;子房3室。蒴果三棱形。種子黑色,三角狀半圓形,花期7-9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布】全國各地均有栽植。
【化學成份】
鱗莖含粘液質(macilage),粗脂肪(crudefat),粗蛋白質(crudeprotein),粗纖維(crudefiber),無氮浸出物(Nfreeexteact),戊聚糖(pentosan),多糖類(polysaccharides),其中粘液質主要成分是多糖,其次是纖維素(cellulose),半纖維素(hemicellulose),原果膠(protopectin)及水溶性果膠(pectin),還含糖(sugar),維生素(vitamin)C,胡蘿蔔素(carotene),維生素(vitanin)B1、B2、A、PP,草酸(oxalicacid),脂類(lipids),亞麻酸(linolenicacid),亞油酸(linoleicacid),棕櫚酸(palniticacid),油酸(oleicacid),花生酸(arachidicacid),泛醌-9及泛醌-10(ubiquinone-9,-10)。此外,鱗莖還含揮發油,油中主要成分為大蒜辣素(allicin),二烯丙基硫醚(allylsulfide)。
根含鋁。
【藥理作用】
1.抗菌:蔥白在體外誌賀痢疾桿菌有抑制作用。
2.抗真菌:水浸劑用試管稀釋法,1:10對許蘭毛癬菌、奧杜盎小孢子菌等有抑制作用。
3.抗滴蟲:研磨的濾液1:4在試管內經30分鐘對陰道滴蟲有殺滅作用。
【性味】味辛;性溫
【歸經】肺;胃經
【功能主治】發表;通陽;解毒;殺蟲。主感冒風寒;陰寒腹痛;二便不通;痢疾;瘡癰腫痛;蟲積腹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或酒煎。煮粥食,每次可用鮮品15-30g。外用:適量,搗敷,炒熨,煎水洗,蜂蜜或醋調敷。2
【註意】
表虛多汗者忌服。
1.《千金·食治》:食生蔥即啖蜜,變作下利。
2.《食療本草》:上沖人,五臟閉絕。虛人患氣者,多食發氣。
3.《履巉巖本草》:久食令人多忘,尤發痼疾。狐臭人不可食。
4.《綱目》:服地黃、常山入,忌食蔥。
5.《本草經疏》:病人表虛易汗者勿食,病已得汗勿再進。
【附方】①治傷寒初覺頭痛,肉熱,脈洪起一、二日:蔥白一虎口,豉一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頓服取汗。(《補缺肘後方》蔥豉湯)⑥治時疾頭痛發熱者:連根蔥白二十根。和米煮粥,入醋少許,熱食取汗即解。(《濟生秘覽》)③治妊娠七月,傷寒壯熱,赤斑變為黑斑,溺血;蔥一把,水三升,煮令熱服之,取汗,食蔥令盡。(《傷寒類要》)④治脫陽,或因大吐大瀉之後,四肢逆冷,元氣不接,不省人事,或傷寒新瘥,誤與婦人交,小腹緊痛,外腎搐縮,面黑氣喘,冷汗自出,須臾不救:蔥白數莖炒令熱,熨臍下,後以蔥白連須三七根,細銼,砂盆內研細,用酒五升,煮至二升。分作三服,灌之。(《華佗危病方》)⑤治胃痛,胃酸過多,消化不良:大蔥頭四個,赤糖四兩。將蔥頭搗爛,混入赤糖,放在盤裏用鍋蒸熟。每日三次,每次三錢。(內蒙古《中草藥新醫療法資料選編》)⑥治蟲積卒心急痛,牙關緊閉欲絕:老蔥白五莖。去皮須搗膏,以匙送入喉中,灌以麻油四兩,蟲積皆化為黃水而下。(《瑞竹堂經驗方》)⑦治霍亂煩躁,臥不安穩:蔥白二十莖,大棗二十枚。水三升,煮取二升頓服之。(《補缺肘後方》)⑧治小兒初生不小便:人乳四合,蔥白一寸。上二味相和煎,分為四服。(《外臺秘要方》)⑨治小便難,小腸脹:蔥白三斤。細銼,炒令熱,以帕子裹,分作二處,更以熨臍下。(《本事方》)⑩治小兒虛閉:蔥白三根。煎湯,調生蜜、阿膠末服。仍以蔥頭染蜜,插入肛門。(《全幼心鑒》)(11)治少陰病下利:蔥白四莖,幹姜一兩,附子一枚(生,去皮,破八片)。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夫滓分溫再服。(《傷寒論》白通湯)(12)治辦白痢:蔥一握。細切,和米煮粥,空心食之。(《食醫心鏡》)(13)治腹皮麻痹不仁者:多煮蔥白食之。(《世醫得效方》)(14)治癰癤腫硬、無頭、不變色者:米粉四兩,蔥白一兩(細切)。上同炒黑色,杵為細末。每用,看多少,醋調攤紙上,貼病處,一伏時換一次,以消為度。(《外科精義》烏金散)(15)治癰瘡腫痛:蔥全株適量,搗爛,醋調炒熱,敷患處。(江西《草藥手冊》)(16)治疔瘡惡腫:刺破,(以)老蔥、生蜜杵貼二時,療出以醋湯洗之。(《聖濟總錄》)(17)治陰囊腫痛:一、蔥白、乳香搗塗。二、煨蔥入鹽,杵如泥,塗之。(《綱目》)(18)治小兒禿瘡:冷泔洗凈,以羊角蔥搗泥,入蜜和塗之。(《綱目》)(19)治痔正發疼痛:蔥和須,濃煎湯,置盆中坐浸之。(孟詵《必效方》)(20)治磕打損傷,頭腦破骨及手足骨折或指頭破裂,血流不止:蔥白搗爛,焙熱封裹損處。(《日用本草》)
【各家論述】
1.陶弘景:蔥亦有寒熱,白冷青熱,傷寒湯不得令有青也。
2.張元素:蔥莖白專主發散,以通上下陽氣,故《活人書》治傷寒頭痛如破,用連須蔥白湯主之;張仲景治少陰病下利清谷,裏寒外熱,厥逆脈微者,白通湯主之,內用蔥白,若面色赤者,四逆湯加蔥白,腹中痛者,去蔥白。成無己解之雲,腎惡燥,即食辛以潤之,蔥白辛溫,以通陽氣也。
3.《綱目》:蔥,所治之癥,多屬太陰、陽明,皆取其發散通氣之功。通氣故能解毒及理血病。氣者,血之帥也,氣通則血活矣。金瘡磕損,折傷血出,疼痛不止者,王嵺《百一方》用蔥白、砂糖等分研封之,雲痛立止,更無痕瘢也。蔥葉亦可用。又蔥管吹鹽入玉莖內,治小便不通及轉脬危急者。余常用,治數人得驗。
4.《本草經疏》:蔥,辛能發散,能解肌,能通上下陽氣,故外來怫郁諸證,悉皆主之。傷寒寒熱,邪氣並也;中風面目腫,風熱郁也;傷寒骨肉痛,邪始中也。喉痹不通,君相二火上乘於肺也,辛涼發散,得汗則火自散而喉痹通也。肝開竅於目,散肝中邪熱,故雲歸目。除肝邪氣,邪氣散則正氣通,血自和調而有安胎安中利五臟之功矣。其曰益目睛,殺百藥毒者,則是辛潤利竅而兼解散通氣之力也。
5.《醫林纂要》:蔥,陶氏謂白冷青熱,此卻不然。但全用則行通身,根與白行肌膚,青與尖專行達肌表,上頭目。又生用則外行,泡湯則表散,熟之則守中。
6.張壽頤:鮮蔥白,輕用二、三枚,重至五枚,以柔細者為佳,吾吳謂之綿蔥。其粗壯者則曰胡蔥,氣濁力薄,不如柔細之佳。去青用白,取其輕清;或連須用,欲其兼通百脈:若單用青蔥莖,則以疏通肝絡之郁窒,與蔥白專主發散不同。
7.《本經》:主傷寒寒熱,出汗中風,面目腫。
8.《別錄》:治傷寒骨肉痛,喉痹不通,安胎。
9.孟詵:通關節;止衄血,利大小便。
10.《日華子本草》:治天行時疾,頭痛熱狂,通大小腸,霍亂轉筋及賁豚氣,腳氣,心腹痛,目眩及止心迷悶。
11.《用藥心法》:通陽氣,發散風邪。
12.李杲:治陽明下痢下血。
13.《日用本草》:能達表和裏,安胎止血。
14.《本草蒙筌》:蛇傷、蚯蚓傷,和鹽署即解。
15.《綱目》:除風濕、身痛麻痹,蟲積心痛,止大人陽脫,陰毒腹痛,小兒盤腸內釣,婦人妊娠溺血,通奶汁,散乳癰,利耳鳴,塗犬毒。
【臨床應用】
1.治療感冒:取蔥白、生姜各半兩,食鹽1錢,搗成糊狀,用紗布包裹,塗擦五心(前胸、後背、腳心、手心、窩、肘窩)一遍後讓患者安臥。部分病例半小時後出汗退熱,自覺癥狀減輕,次日可完全恢復。治療107例,均在1-2日內見效。一般用1次,少數病例用2次。
2.治療蛔蟲性急腹痛:鮮蔥白1兩搗爛取汁,用麻油1兩調和,空腹1次服下(小兒酌減),每日2次。一般服1-7次後緩解。服藥後大便可能轉為稀便,但不致腹瀉。除個別外,多數未見有蛔蟲驅出。或用青蔥(連棍須)2-3兩,搗爛取汁頓服,10分鐘後,再服菜油或麻油1兩。約半小時即可止痛,4-6小時後,排出粘液糞便,有時夾有蛔蟲。
3.治療蟯病:取食用大蔥及大蒜,去葉、皮、根須,洗凈。蔥白每兩加水100ml,大蒜每兩加水200ml,分別用微火煮爛,紗布過濾,裝瓶備用。在傍晚或臨睡前,任選一種煎液灌腸。劑量:4-5歲10ml,7歲15ml。治療後以棉拭漂浮法檢查蟲卵。結果:蔥白煎液治療116例,陰轉86例,陰轉率為74.1%;大蒜煎液治療38例,陰轉29例,陰轉率為76.3%。均以男孩的陰轉率較高;在年齡方面,蔥液的陰轉率隨年齡的增長而遞減,蒜液隨年齡的增長而增高。
4.治療乳腺炎:以蔥白、半夏拴(簡稱蔥半栓)結合姜汁水罐治療早期急性乳腺炎130例,有效率達96.9%。蔥半栓是采用新鮮蔥白與生半夏搗爛如泥,捏成鼻孔一樣大小的栓子,塞人患乳對側的鼻孔中,經20分鐘左右除去,每日1-2次。姜汁水罐是采取生姜(或幹姜)的濃煎液,盛入小玻璃瓶內,抽出空氣,利用負壓,在炎性腫塊及其周圍拔罐。可用廢棄的青黴素瓶,磨去瓶底,不去瓶塞,以5-10個吸著在患乳上。配合蔥半栓同時進行。如乳腺局部炎性浸潤明顯,腋窩淋巴結腫大,且全身有畏寒、發熱癥狀者,宜同時內服清熱解毒劑;如膿腫已形成,則必須切開排膿,本法無效。
5.治療小兒消化不良:取生蔥1根,生姜5錢,同搗碎,加入茴香粉3錢,混勻後炒熱(以皮膚能忍受為度),用紗布包好敷於臍部。每日1-2次,直到治愈為止。對吐瀉嚴重的病例,須按常規禁食及補液。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