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本草 > 杜仲藤功效和作用

【拼音名】DùZhònɡTénɡ

【別名】藤杜仲、藤仲、土杜仲、雞腿藤、牛腿子藤、白皮膠藤

【來源】為夾竹桃科杜仲藤屬植物毛杜仲藤ParabariumhuaitingChunetTsiang,以老莖及根入藥。全年可采,鮮用或切片曬幹用。

【性味】苦、微辛,平。有小毒。

【功能主治】祛風活絡,強筋狀骨。用於風濕痹痛,腰肌勞損,腰腿痛,跌打損傷;外用治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3~5錢。外用適量,莖皮及幹葉研粉撒患處。

【備註】

(1)本品有小毒,過量服用可出現頭暈、嘔吐等癥狀。

(2)同屬植物尚有下列兩種近緣植物,其老莖和根在廣東、廣西也作杜仲藤(藤杜仲)入藥,功效近似:白杜仲藤(白喉崩、九牛藤)Parabariummicranthum(Wall.)Pierre.;紅杜仲藤(紅喉崩)ParabariumchunianumTsiang。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杜仲藤《全國中草藥匯編》

【來源】衛矛科杜仲藤EuonymuschinensisLindl.,以全株入藥。

【生境分布】廣東。

【性味】微辛、澀,平。

【功能主治】舒筋活絡,強壯筋骨。主治風濕腰腿痛,跌打損傷,高血壓。

【用法用量】1~2兩。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杜仲藤《中華本草》

【拼音名】DùZhònɡTénɡ

【別名】藤杜仲、紅杜仲、土杜仲、白杜仲、軟羌藤、白皮膠藤、九牛藤、雞嘴藤、老鴉嘴、松筋藤、白膠藤、土續斷、大種筆須藤、小白皮芯、結衣藤

【來源】

藥材基源:為夾竹桃科植物杜仲藤、紅杜仲藤及毛杜仲藤的莖皮和根皮。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Parahariummicranthum(A.DC.)Pierre[EcdysantheramicranthaA.Dc.]2.ParabariumchunnianumTsiang3.parabariumhuaitingiiChunetTsiang

采收和儲藏:秋季采收,剝取莖皮和根皮,切片,曬幹。

【原形態】

1.粗壯木質攀援藤本。枝有不明顯的皮孔,具乳汁,除花冠外,全株無毛。葉對生;葉柄長1-1.5cm,有微毛;葉片橢圓形或卵狀橢圓形,長5-8cm,寬1.5-3cm,先端漸尖,基部銳尖。聚傘花序總狀,頂生及腋生,花小密集,水紅色;花萼5深裂,內面基部腺體不多或缺,裂片披針形;花冠白色或粉紅色,壇狀,裂片在花蕾中內褶;雄蕊5,著生於花冠筒基部,花藥箭頭狀,花絲短;花盤環狀;子房具微柔毛,花柱短,柱頭圓錐狀。蓇葖果基部膨大,向先端漸狹尖成長喙狀。種子長達2cm;種毛長約4cm;絹質白色。花期3-6月,果期7-12月。

2.本種與杜仲藤的區別在於:葉片卵圓狀橢圓形,背面具黑色乳頭狀腺點。蓇葖果雙生或有時:個不發育;種毛長約1.5cm。花期4-11月,果期8月至翌年2月。

3.本種與前兩種的區別在於:全株除花冠外,均密被銹色柔毛。種毛輪生,長約3cm。花期4-6月,果期7月至翌年6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1.生於海拔300-800m的山谷、疏林或密林、灌木叢、水旁等處。

2.生於海拔250-500m的山林密林中。

3.生於海拔200-1000m的熱帶雨林中、疏林中濕潤處。

資源分布:1.分布於廣東、海南、廣西、四川、雲南等地。

2.分布於廣東、海南。廣西等地。

3.分布於湖南、廣東、廣西、貴州等地。

【性狀】

性狀鑒別⑴杜仲藤樹皮呈卷筒狀或槽狀,厚1-2.5mm。外表面帶栓皮,灰棕色或灰黃色,有皺紋及橫長皮孔,黃白色,刮去栓皮顯紅棕色,較平坦。內表面紅棕色或黃棕色,有細縱紋。折斷面有白色膠絲相連,稍有彈性。氣微,味微苦、澀。

⑵紅杜仲藤樹皮呈不規則卷筒狀或槽狀,厚1-3mm。外表面紫褐色或黑褐色,有皺紋及橫向裂紋,皮孔稀疏,呈點狀,刮去栓皮顯紫紅色或紅褐色。內表面紫紅褐色,具細密縱紋。折斷面有白色膠絲相連,稍有彈性。

⑶毛杜仲藤樹皮呈卷簡狀或槽狀,厚2-5mm。外表面灰棕色,稍粗糙,無橫向裂紋,皮孔稀疏細小,灰白色,刮去栓皮呈棕紅色。或黃棕色。折斷面有白色膠絲相連,稍有彈性。

顯微鑒別樹皮橫切面:⑴杜仲藤:木栓層細胞10余列,切向壁稍厚,木化,栓內層明顯。皮層窄,有多數石細胞群散在,近栓內層處呈斷續環狀排列,有的胞腔含棕色物;有的石細胞伴有非木化纖維。韌皮部寬廣,有石細胞群和乳汁管散在,有時可見膠質團塊。射線寬1-5列細胞。本品薄壁細胞含草酸鈣方晶及細小澱粉粒。

⑵紅杜仲藤木栓細胞10余列。皮層窄,有眾多石細胞群散在,近栓內層1-4列石細胞斷續排列成環帶;纖維數個或數十個成束。韌皮部寬廣,其外側及中部有石細胞群散在。乳汁管眾多,有時可見膠質團塊。射線寬2-6列細胞。本品薄壁細胞含草酸鈣方晶及細小澱粉粒。

⑶毛杜仲藤木栓細胞4-10余列。皮層窄,石細胞單個或數個成群散在,或斷續排列成環;纖維束易見。韌皮部寬廣,其外側散有石細胞;乳汁管多見。射線寬1-5列細胞。本品薄壁細胞含草酸鈣方晶及細小澱粉粒。

粉末特征:⑴杜仲藤:紅棕色。

①石細胞多,成群或散在,類矩形、類方形、橢圓形或形狀不規則,長40-90μm,直徑20-60μm,大部分石細胞層紋明顯。纖維狀石細胞長180μm。②草酸鈣方晶多,直徑10-25μm。③澱粉粒多,革粒橢圓形、類圓形、類三角形等,直徑4-15μm,臍點十字形、人字形或裂縫狀。④膠絲長條形,彎曲或扭曲成團狀,直徑30-60μm。⑤乳汁管直徑30-40μm。⑥纖維較少,一種壁薄,另一種壁厚,直徑20-30μm。⑦木栓細胞表面觀呈多角形,直徑15-50μm。⑧篩管側壁篩域少,橢圓形或類圓形。⑨射線寬1-5列細胞。

⑵紅杜仲藤紅棕色。①草酸鈣方晶多,直徑15-30μm。②石細胞淡黃色,呈橢圓形、類方形、類長方形、類三角形或形狀不規則,長30-120μm,直徑15-40μm,孔溝及壁孔明顯,壁厚薄不一,腔大小不等,內常含棕色物。分支狀石細胞,壁厚,層紋明顯,直徑達80μm,纖維狀石細胞長可至225μm。

③膠絲常彎曲或扭曲成團,直徑12-54μm。④乳汁管直徑15-23μm,內常見膠絲。⑤纖維少見,壁厚,直徑15-25μm。⑥篩管側壁篩域小,橢圓形或圓形。⑦木栓細胞表面觀多角形,直徑12-23μm。⑧澱粉粒,多單粒,橢圓形或類圓形;復粒2-3個,直徑4-10μm。⑨射線寬2-6列細胞。

⑶毛杜仲藤紅棕色。①草酸鈣方晶多,直徑15-30μm。②石細胞多,呈橢圓形、類方形、類長方形,長43-110μm,直徑23-45μm,壁孔及孔溝明顯,胞腔較大。③澱粉粒多,直徑4-15μm,單粒,長橢圓形或橢圓形、類三角形,臍點短縫狀。④膠絲長條形,彎曲或扭曲成塊狀,直徑15-40μm。⑤乳汁管直徑35μm。⑥纖維較少,長梭形,壁厚,直徑15μm。⑦篩管側壁篩域較小,橢圓形或長橢圓形。⑧木栓細胞表面觀多角形,直徑15-56μm。⑨射線寬1-5列細胞。

【性味】苦;微辛;性微溫;小毒

【歸經】肝;腎經

【功能主治】祛風濕;強筋骨。主風濕痹痛;腰膝酸軟;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9g;或浸酒。外用:適量,搗敷或研末撒。

【註意】內服過量有頭暈、嘔吐等中毒癥狀。解毒可用甘草60g,水煎服;或用紅糖60g,生姜15g,水煎服。本品不可混作杜仲使用。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杜仲藤相關圖片

杜仲藤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 上一个: 杜仲  下一个:杜仲藤葉>>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