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本草 > 紅緣層孔菌功效和作用

【拼音名】HónɡYuánCénɡKǒnɡJūn

【別名】紅緣樹舌、紅緣層孔、松生層孔、紅帶菌

【來源】

藥材基源:為多孔菌科真菌松生擬層孔菌的子實體。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Fomitopsispinicola(Sow.exFr.)Karst.[Fomespinicola(Sow.exFr.)Cooke;PolyporuspinicolaFr.]

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收,采摘後去掉汙物,切片,曬幹備用。

【原形態】松生擬層孔菌子實體多年生,木質。菌蓋半圓形、扇形或馬蹄形,側生,(4-30)cm×(6-40)cm,厚2.5-20cm,蓋面初期有一層橙紅色膠樣皮殼,後漸變硬,顏色變為灰色、汙灰色、黑褐色至黑色,有明顯的環棱;蓋緣鈍,薄或厚,新生的蓋緣近白色,漸變灰黃色、紅色至紅褐色。管口面白色或乳白色,幹燥後呈黃色或米黃色;管口小,圓形,每1mm間3-5個,管壁厚;菌管多層,每層厚3-5mm,新鮮之菌管層可與上層剝離。菌肉木栓質至木質,近白色,幹燥後呈淡褐色,有環紋。有小囊狀體,無色,薄壁。孢子卵形至橢圓形,光滑,無色,(5.5-7.5)μm×(3.5-4)μm。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2600-3800m的松、杉等針葉樹腐木上,偶生於闊葉樹上。

資源分布:分布於東北、華北及陜西、甘肅、新疆、江蘇、福建、臺灣、湖南、廣東、廣西、四川、雲南、西藏等地。

【性狀】子實體無柄。菌蓋扁平,半球形或馬蹄形,長徑7-35cm,短徑5-24cm,厚3-8cm。表面灰色或黑色,有的具紅色膠質皮殼,有較寬的同心環棱,邊緣赤栗色、黃色或類白色。管口面淺黃色或銹褐色,管口圓形,每1mm間3-5個。縱剖面可見菌管多層,每層厚3-7mm。木質或木栓質。氣微,味淡。

【化學成份】含以亞油酸(linoleicacid)為主及棕櫚酸(palmiticacid),油酸(oleicacid),22-26個碳原子的2-羥基酸,2,3-二羥基酸等長鏈脂肪酸,植物鞘氨酸(phytosphingosine),β-D-葡聚糖(β-D-glucan),α-葡聚糖,半纖維素(hemicellulose),α-β-和γ-纖維素和果膠物質。

【性味】微苦;平

【功能主治】祛風除濕。主風寒濕痹;關節疼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15g。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紅緣層孔菌相關圖片

紅緣層孔菌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 上一个: 紅芋  下一个:紅雲草>>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