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本草 > 莨菪葉功效和作用

【出處】《科學的民間藥草》

【拼音名】LànɡDànɡYè

【別名】鈴鐺草(《青海常用中草藥手冊》),麻性草(《湖南藥物誌》)。

【來源】為茄科植物莨菪的葉片,立夏後采收,曬幹。

【性狀】幹燥葉大多皺縮破碎,完整者呈長卵形或三角狀卵形,長約26厘米,寬約10厘米,葉端尖,葉緣不規則羽狀分裂,裂片三角形,上面黑綠色,下面淡灰綠色,密具毛茸,主脈上毛茸更多。由腺毛分泌的物質,在葉片不很幹燥時帶粘著性。以葉片綠色,密生茸毛、幹燥、無雜質者為佳。

【化學成份】莨菪葉含灰分20%,總生物堿0.045~0.14%,其中主要是天仙子胺、東莨菪堿及阿托品;另含一種苦甙名天仙子苦甙。

【性味】《陜甘寧青中草藥選》:"苦,寒,有大毒。"

【功能主治】

鎮痛,解痙。治胃痛,齒痛,氣管炎咳喘。

①李承祜《生藥學》:"鎮靜,鎮痛。用於支氣管疾病引起的咳嗽、喘息,齒痛等癥。又可為麻醉劑、催眠劑。"

②《中國藥植誌》:"為膀胱炎與淋病的鎮痛藥,與瀉藥共享,可防上腸絞痛。"

③《東北藥植誌》:"治胃痛,神經痛,氣喘等。"

④《內蒙古中草藥》:"鎮痛,解痙,止瀉,治氣管炎,咳嗽,氣喘。"

【用法用量】內服:研末,3~5厘;制成酊劑、浸膏。流浸膏或混入煙葉內燒煙吸。

【附方】

①治氣管炎:莨菪葉、三棵針、金剛骨各等分為末。每次服一分五厘。(《內蒙古中草藥》)

②治老人咳嗽、氣喘:莨菪葉少許,混煙葉中吸之。(《內蒙古中草藥》)

③治牙疼:莨菪葉少許,混煙葉中,吸(煙)含口內。(《黑龍江常用中草藥手冊》)

【摘錄】《*辭典》

莨菪葉《中華本草》

【出處】出自《科學的民間藥草》

【拼音名】LànɡDànɡYè

【英文名】leafofBlackHenbane

【別名】鈴鐺草、麻性草

【來源】

藥材基源:為茄科植物莨菪的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HyoscyamusnigerL.

采收和儲藏:秋播者從第2年4月起便可選晴天陸續采收下部老葉片,最後在采收種子前5-6d將全部葉片采下,曬幹。

【原形態】

一年生工二年生草本,高達1m。全株被粘改建的腺毛。根粗壯,肉質。一年生植株莖極短,莖基部具蓮座狀葉叢,葉長可達30cm,寬達10cm。二年生植析莖伸長分枝。莖生葉互生,無柄,基部半抱莖;葉片卵形至三角狀卵形,長4-10cm,寬2-6cm,先端鈍或漸尖,邊緣呈羽狀淺裂或深裂;向頂端的葉呈淺波狀,兩面除生粘性腺毛外,沿葉脈並被柔毛。花腋生,單一,徑2-3cm;花萼筒狀鐘形,5淺裂,花後增大成壇狀,有10條縱助,外被直立白柔毛;花冠鐘狀,5淺裂,黃色囊有紫堇色網紋;雄蕊5,著生於花冠筒的近中部,稍長於花冠;花藥縱綻裂形,深藍紫色;子房2室,柱頭頭狀,2淺裂。蒴果藏於宿存的萼內,長卵圓形,成熟時蓋裂。種子小,近圓盤形,淡黃棕色,有多數網狀凹穴。花期5月,果期6月。

形態與上種十分接近,主要區別:本種為一年生草本,植株較小。根細瘦而帶木質。無蓮座葉從,莖生葉不作羽狀分裂或僅有極淺的波大辯論淺裂。

【性狀】

性狀鑒別本品多數為皺縮破碎的葉及花枝,完整的葉呈長卵形或三角狀卵形,長約26cm,寬約10cm;葉端尖,葉緣不規則,羽狀分裂,裂片呈三角形,葉片上表面黑綠色,下表面淡灰綠色,密具毛茸,主脈寬闊,著生毛茸更多,由腺毛分泌的物質,在呈片不很幹燥時,帶粘著性。無葉柄(根出葉具長柄)。

顯微鑒別葉橫切面:①上下表皮均有氣孔,毛茸易察見。②葉肉的柵欄組織為1列細胞,排列較不整齊;海綿組織為3-4列細胞。在柵欄組織下方的葉肉細胞(結晶層)中,有含草酸鈣方晶。③主脈頗扁闊,維管束雙韌型;木質部位於主脈中央部;稍偏下方,略作橫條狀,導管稀疏散在,韌皮部細胞位於木質部的上下則,維管束的四周,有細胞壁稍厚的細胞環。在主脈部的薄壁細胞中,散有草酸鈣砂晶。上下表皮的內方有數列厚角細胞。

粉末特征:灰綠色至暗綠色。①表皮細胞壁略呈波狀,氣孔不等式,副衛細胞3-4個。②腺毛柄長1-4細胞,腺頭均為多細胞,約至10細胞以上,全形呈橢圓形或卵圓形;也有為單細胞腺頭的腺毛。③非腺毛由1-10細胞組成,以2-4細胞為多見,長約100-300μm。④草酸鈣結晶以方晶最多,存在於葉肉組織細胞中,有時可見雙晶。稀有簇晶、圓形結晶及砂晶,主要存在於主脈薄壁細胞中。

【化學成份】莨菪葉含生物堿,主要天仙子胺(gyoscya-mine),東莨菪堿(sco-polamine)及阿托品(a-tropine)。另含天集郵冊子苦甙(gyospicrin)[1]。

【藥理作用】

1.對中樞神經系統的作用:1.1.對行為的影響:兔側腦室註射東莨菪堿6mg/kg,可出現閉眼、側臥、翻正反射消失,約經40分鐘恢復,但活動仍較少。東莨菪堿與冬眠合劑合用於人、猴、犬均可產生全身麻醉。東莨菪堿與戊巴比妥或眠爾通合用也可使小鼠活動明顯減少,表現出與中樞抑制藥的協同作用。小劑量東莨菪堿(0.1-0.2mg/kg)使小鼠自主活動增加。小鼠腹腔註射東莨菪堿4mg/kg,能增強中樞興奮藥(苯丙胺、脫氧麻黃堿、咖啡因等)所引起的活動增加,並能對抗利血平及氯丙嗪引起的活動減少,表現中樞興奮作用。因此認為,東莨菪堿對中樞神經系統的作用是雙向性的。

1.2.對腦電的影響:給埋藏電極的清醒貓腹腔註射氫溴酸東莨菪堿0.05-0.1mg/kg,5分鐘後,腦電圖由低幅快波轉變為不規則的高幅慢波。但此時驚醒反應仍存在,動物表現安靜。若劑量增至0.25-0.50mg/kg時,腦電活動出現高度同步化和不規則高幅慢波,而且腦電驚醒反應亦消失;動物表現興奮狂躁。對猴、犬、兔和大鼠等動物,東莨菪堿所引起的腦電反應非常近似,並能阻斷多種生理刺激所引起的驚醒反應。

1.3.對條件反射的影響:大鼠皮下註射東莨菪堿0.05-100mg/kg,能不同程度地阻斷回避性條件反射和二級條件反射,阻斷率與劑量呈平行關系。在抑制大鼠回避性條件反射時,東莨菪堿影響二級條件反射及條件反射最強,阿托品則較弱。

1.4.對痛覺的影響:兔鉀離子透入法和小鼠熱板法證明東莨菪堿有一定的鎮痛作用,並能加強杜冷丁的鎮痛作用,對抗去甲腎上腺素側腦室註射引起的痛閾降低和杜冷丁鎮痛作用的減弱。小鼠腹腔註射洋金花總堿每只0.2mg,15分鐘後,對輻射熱的痛閾可提高54.7%。亦有報道,東莨菪堿能對抗震顫素的中樞鎮痛作用,且較阿托品為強。

1.5.與神經遞質的相互影響:用1/10萬的東莨菪堿作貓側腦室灌流,能增加乙相膽堿的釋放量,灌流期間合並靜脈註射東莨菪堿1mg/kg,並不能使乙酰膽堿釋放量進一步增加但大鼠腹腔註射東莨菪堿0.63mg/kg,腦中乙酰膽堿含量可減少31%,作用在給藥後60分鐘,為最強,於120分鐘時恢復正常,說明非側腦室給藥仍能促進腦內乙酰膽堿的釋放。而使腦組織中乙酰膽堿含量下降。兔靜脈註射利血平0.5-1.0mg/kg或腦室註射對氯苯丙氨酸(PCPA)每只5.0mg,均能延長側腦室註射東莨菪堿2-3mg/kg引起的麻醉,但腦室註射5-HT每只250mg,靜脈註射優降寧50mg/kg均顯著縮短其麻醉時間;而腦室內註射去甲腎上腺素每只20Oμg,對東莨菪堿的麻醉時間無明顯影響。

因此,東莨菪堿對大腦皮層和皮層下某些部位主要是抑制作用,如使意識消失,產生麻醉等,認為這與其阻滯大腦皮層和腦幹網質結構M-膽堿受體有關,也可能與它在中樞神經系統對抗去甲腎上腺素作用有關。但對延髓和脊髓則有不同程度的興奮作用,特別對延髓的呼吸中樞,興奮作用較明顯。為此,東莨菪堿可提高清醒犬的呼吸頻率,從而抵消冬眠藥物(杜冷丁和氯丙嗪)減慢呼吸的作用。

2.對循環系統的作用:2.1.對心血管的作用:東莨菪堿能解除迷走神經對心臟的抑制,使交感神經作用占優勢,故心率加快。阿托品有類似作用,且更強。正常兔和麻醉犬靜脈註射阿托品2-4mg/kg或東莨菪堿4mg/kg後,可拮抗腎上腺素或去甲腎上腺素50μg/kg所誘發的心律紊亂(房性或室性期前收縮,室性心動過速等)、但不能拮抗引起的心率加快。離體兔耳血管灌流表明,20mg的東莨菪堿可以拮抗去甲腎上腺素20μg/0.1mg引起的血管收縮作用,但此作用比阿托品弱得多。

2.2.對血流動力學的影響:出血性休克犬靜脈註射洋金花總堿,心排血量未見增高,但輸血以補充血容量後,洋金花總堿能使心排血量增加。說明洋金花對心排血量的影響與血容量有關。麻醉兔靜脈註射東莨菪堿10-20mg/kg,能拮抗靜脈註射5μg/kg腎上腺素或去甲腎上腺素的升壓作用。實驗還表明,東莨菪堿能改善失血性犬的微循環。

3.對呼吸系統和平滑肌器官的作用:小劑量洋金花註射液可完全拮抗乙酰膽堿引起離體豚鼠氣管平滑肌的收縮作用。洋金花對實驗性氣管炎大鼠的氣管粘液腺有抑制作用,杯狀細胞顯著減少,此作用與切斷單側迷走神經的作用相似。東莨菪堿能降低胃腸道的蠕動及張力,能阻斷膽堿能神經的功能,使膀胱逼尿肌松弛,尿道括約肌收縮,引起尿瀦留。

4.其它作用:洋金花總堿或東莨菪堿用作與麻醉劑時,可使病人周圍血管擴張,體表溫度升高,而體溫下降。但術後2-6小時體溫出現回升。對精神病患者應用洋金花麻醉後,靜脈註射給藥可見血膽堿酯酶活力的平均值有顯著提高,而肌肉註射則不明顯。

【鑒別】理化鑒別參見:顛茄草“條。

【性味】味苦;性寒;大毒

【功能主治】鎮痛;解痙。主脘腹疼痛;牙痛;咳嗽氣喘

【用法用量】內服:研末,0.1-0.16%;或混入煙葉內燒煙吸。

【註意】《內蒙古中草藥〉:“內服慎用,心臟病、心力衰竭者忌用。”

【附方】①治氣管炎:莨菪葉、三棵針、金剛骨各等分為末。每次服一分五厘。(《內蒙古中草藥》)②治老人咳嗽、氣喘:莨菪葉少許,混煙葉中吸之。(《內蒙古中草藥》)③治牙疼:莨菪葉少許,混煙葉中,吸(煙)含口內。(《黑龍江常用中草藥手冊》)

【各家論述】

1.李承祜《生藥學》:鎮靜,鎮痛。用於支氣管疾病引起的咳嗽、喘息,齒病等癥。又可為麻醉劑、催眠劑。

2.《內蒙古中草藥》:鎮痛,解痙,止瀉。治氣管炎,咳嗽,氣喘。

3.《中國藥植誌》:為膀胱炎與淋病的鎮痛藥,與瀉藥共享,可防止腸絞痛。

4.《東北藥植誌》:治胃痛,神經痛,氣喘等。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莨菪葉相關圖片

莨菪葉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 上一个: 莨菪根  下一个:廊茵>>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