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本草 > 灰貫眾功效和作用

【出處】《湖南藥物誌》

【拼音名】HuīGuànZhònɡ

【別名】蜈蚣草

【來源】為鱗毛蕨科植物對生耳蕨的全草。夏、秋采收,曬幹或鮮用。

【原形態】多年生草本,高20~90厘米。根狀莖直立,連同葉柄基部密生披針形鱗片。葉簇生;葉柄長5~10厘米,基部以上禾稈色,疏生鱗片;葉片披針形,紙質,長15~25厘米,中部寬2.5~3.5厘米,基部幾不變狹,近光滑,一回羽狀;中部羽片長1.2~1.8厘米(基部一對略短),基部寬6~8毫米,斜長方形或菱狀三角形,銳尖頭而具一凸尖,基部上側較寬,三角形凸起,下側平切,邊緣具三角狀尖鋸齒;葉脈羽狀分叉。孢子囊群生於小脈頂端,通常僅在主脈上側排成1行(有時下側上部有1~3枚);囊群蓋圓盾形,多少有鋸齒。

【生境分布】生石灰巖縫中。分布雲南、四川、湖南、湖北、安徽、廣東、臺灣等地。

【性味】酸澀,微寒。

【功能主治】活血止痛,消腫,利尿。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0.5~1兩。外用:搗敷或研末撤。

【附方】

①預防感冒:對生耳蕨五錢,水煎當茶飲。

②治跌打損傷:對生耳蕨、馬鞭草,搗碎,敷患處。

③治外傷、蛇咬傷:㈠對生耳蕨葉,搗碎(先將患處汙血吸出)敷患處,如傷口潰爛.則將此葉研末,敷患處;㈡如腫勢向上升:對生耳蕨一兩,大蒜一錢,雄黃少許,水煎服。

【摘錄】《*辭典》

灰貫眾《中華本草》

【出處】出自《湖南藥物誌》

【拼音名】HuīGuànZhònɡ

【英文名】Triangular-toothedShieldFern

【別名】蜈蚣草、胃痛藥、小牛肋巴、昏頭雞、蓖子草

【來源】

藥材基源:為鱗毛蕨科植物對生耳蕨的全草或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olystichumdeltodon(Bak.)Diels[AspidiumdeltodonBak.]

采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收。挖出後洗凈,鮮用或曬幹。

【原形態】植株高20-35cm。根莖直立,與葉柄基部密被披針形鱗片。葉簇生;葉柄長5-10cm,向上疏生鱗片;葉片披針形,長15-25cm,中部寬2.5-3.5cm,近光滑,一回羽狀;中部羽片斜長方形或菱狀三角形,銳尖頭,基部上側較寬,三角形突起,下側平切,邊緣具三角狀尖鋸齒;葉脈羽狀分叉。孢子囊群生於小脈先端,通常僅在主脈上側排成1行(有時下側上部有1-3枚);囊群蓋圓盾形,多少有鋸齒。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700-1800m的山坡石灰質巖石縫中。

資源分布:分布西南及安徽、臺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等地。

【性味】酸;澀;微寒

【歸經】肝;腎經

【功能主治】活血止血;清熱解毒。主感冒;跌打損傷;外傷出血;蛇咬傷;預防感冒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搗敷或研末撒。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灰貫眾相關圖片

灰貫眾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 上一个: 灰鳳梨  下一个:灰薊>>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