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本草 > 天仙子功效和作用

【拼音名】TiānXiānZǐ

【英文名】SEMENHYOSCYAMI

【別名】莨菪子、山煙、牙痛子、熏牙子

【來源】本品為茄科植物莨菪HyoscyamusnigerL.的幹燥成熟種子。夏、秋二季果皮變黃色時,采摘果實,曝曬,打下種子,篩去果皮、枝梗,曬幹。

【性狀】本品呈類扁腎形或扁卵形,直徑約1mm。表面棕黃色或灰黃色,有細密的網紋,略尖的一端有點狀種臍。剖面灰白色,油質,有胚乳,胚彎曲。無臭,味微辛。

【鑒別】

(1)取本品粉末0.5g,置試管中,加濃氨試液0.5ml,混勻,再加氯仿5ml,密塞,時時振搖半小時,濾過,濾液蒸幹,殘渣加0.5ml氯仿使溶解,取溶液5滴,置水浴上蒸幹,加發煙硝酸4滴,蒸幹,殘渣加無水乙醇1ml與氫氧化鉀1小粒,顯紫。

(2)取本品粉末1g,加石油醚(30~60℃)10ml,超聲處理15分鐘,棄去石油醚液,同上再處理一次,藥渣揮幹溶劑,加濃氨試液與乙醇的等量混合溶液2ml濕潤,加氯仿20ml,超聲處理15分鐘,濾過,濾液蒸幹,殘渣加無水乙醇0.5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硫酸阿托品、氫溴酸東莨菪堿對照品,加無水乙醇制成每1ml各含1mg的混合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5μl,分別點於同一矽膠G薄層板上,以醋酸乙酯-甲醇-濃氨試液(17:2: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幹,依次噴以碘化鉍鉀試液與亞硝酸鈉乙醇試液。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的兩個棕色斑點。

【性味】苦、辛,溫;有大毒。

【歸經】歸心、胃、肝經。

【功能主治】解痙止痛,安神定喘。用於胃痙攣疼痛,喘咳,癲狂。

【用法用量】0.06~0.6g。

【註意】心臟病、心動過速、青光眼患者及孕婦忌服。

【貯藏】置通風幹燥處。

【摘錄】《中國藥典》

天仙子《*辭典》

【出處】《本草圖經》

【拼音名】TiānXiānZǐ

【別名】莨菪子(《本經》),莨蓎子(《本草經集註》),牙痛子(《本草原始》),小顛茄子(《嶺南采藥錄》),熏牙子(《陜西中藥誌》)。

【來源】為茄科植物莨菪的種子。8~9月,果實成熟時割取全株或果枝,曬幹後,打下種子,除去雜質。

【原形態】

莨菪,又名:橫唐(《本經》),行唐(《別錄》),葾(《玉篇》),山煙、山大煙、野大煙。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有特殊臭味。根肉質、粗大,多分枝。莖高40~80厘米,上部具分枝,全體被白色腺毛。基生葉大,葉柄扁寬而短,葉片長卵形,長14~20厘米,呈不整齊的羽狀淺裂,裂片三角形或窄三角形,先端急尖,兩面被白色直立長柔毛及腺毛,以下面較多;莖生葉互生,排列較密,無柄,卵狀披針形,每側有2~5個疏大齒牙或淺裂,葉漸上漸小,最上部的葉常呈交叉互生,成2列狀。花腋生,單一,徑2~3厘米;萼杯狀,綠色,5齒狀淺裂,外被直立白柔毛;花冠漏鬥狀,5淺裂,常有一裂隙較深,裂片先端圓鈍,淺黃色,具紫色網狀脈紋,外被短柔毛;雄蕊5,著生於花冠管上,不等長,略與花冠管等長,花藥深藍紫色;子房略呈橢圓形,花柱單一,柱頭頭狀。萼管基部膨大,宿存,內包壺形蒴果,2室,蓋裂。種子多數,呈不規則闊腎形,胚彎生。花期5月。果期6月。

本植物的根(莨菪根)亦供藥用,另詳專條。

【生境分布】生於宅邊的荒地上,或為栽培。分布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河南、浙江、江西、山東、江蘇、山西、陜西、甘肅、內蒙古、青海、新疆、寧夏、西藏等地。

【性狀】

幹燥的種子,略呈腎形或寬卵圓形,兩面扁平,直徑約1毫米,表面棕黃色或灰棕色,有細密的網紋,臍點處凸出。氣無,味微辛。以粒大、飽滿、無雜質者為佳。

主產河南、河北、遼寧。此外,吉林、黑龍江、江西、青海、陜西、浙江、西藏等地亦產。

過去尚有一種進口天仙子,商品習稱"南天仙子",為爵床科植物水蓑衣(參見"大青草"條)的種子。外形略呈心臟形而扁平,表面紅褐色或棕紅色,較平坦,無網紋或突起,但邊緣有一圈灰黃色透明物,遇水則成粘液狀。氣微,味淡。曾習用於廣東、廣西、福建等地。此種進口天仙子,與上述天仙子截然不同,不能同等使用。

【化學成份】含莨菪堿(hyoscyamine)、阿托品(atropine)、東莨菪堿(scopolamine)、l-東莨菪堿(atroscine)、脂肪油等。

【炮制】《雷公炮炙論》:"修事十兩,以頭醋一鎰,煮盡醋為度,卻用黃牛乳汁浸一宿,至明,看乳汁黑,即是莨菪子,曬幹別搗重篩用。"

【性味】

苦辛,溫,有毒。

①《本經》:"味苦,寒。"

②《雷公炮炙論》:"大毒。"

③《別錄》:"甘,有毒。"

④《藥性論》:"味苦辛。微熱,有大毒。"

【歸經】《四川中藥誌》:"入心、胃,肝三經。"

【功能主治】

定癇,止痛。治癲狂,風癇,風痹厥痛,神經痛,喘咳,胃痛,久痢,久瀉,脫肛,牙痛,癰腫,惡瘡。

①《本經》:"主齒痛出蟲,肉痹拘急。"

②《別錄》:"療癲狂風癇,顛倒拘攣。"

③《藥性論》:"生能瀉人,熱炒止冷痢,炒焦研細末,治下部脫肛。"

④《本草拾遺》:"主痃癖,除邪逐風。"

⑤《日華子本草》:"燒熏蟲牙,洗陰汗。"

【用法用量】內服:入丸、散,2~4分。外用:煎水洗,研末調敷或燒煙熏。

【註意】

有大毒,內服宜慎。

①《本經》:"多食令人狂走。"

②《雷公炮炙論》:"勿誤服,沖人心,大煩悶,眼生星火。"

【附方】

①治五癲,反側羊嗚,目翻吐沫,不知痛處:豬卵一具(陰幹百日),莨菪子三升,牛黃八分(研),鯉魚膽五分,桂心十分(研)。上五味,切,以清酒一升,漬莨菪子,暴令幹,盡酒止,乃搗令下篩。酒服五分匕,日再,當如醉,不知稍增,以知為度。忌生蔥等。(《古今錄驗方》莨菪子散)

②治風痹厥痛:天仙子三錢(炒),大草烏頭、甘草半兩,五靈脂一兩,為末,糊丸,梧子大,以螺青為衣。每服十丸,男子菖蒲酒下,女子芫花湯下。(《聖濟總錄》)

③治積冷痃癖,不思飲食,四肢羸困:莨菪子三分(水淘去浮者),大棗四十九枚。上藥,以水三升相和,煮水盡,即取棗去皮核。每於食前吃一枚,粥飲下亦得,覺熱即止。(《聖惠方》)

④治年久呷嗽:莨菪子、木香、熏黃等分。為末,以羊脂塗青紙上,撒末於上,卷作筒,燒煙熏吸之。(《崔氏纂要方》)

⑤治水瀉日久:青州幹棗十個,去核,入莨菪子填滿,紮定,燒存性。每粟米飲服一錢。(《聖惠方》)

⑥治赤白痢,臍腹疼痛,腸滑後重:大黃半兩,莨菪子一兩。上搗羅為散,每服一錢,米飲調下,食前。(《普濟方》妙功散)

⑦治石癰堅如石,不作膿者:醋和莨菪子末,敷頭上。

⑧治惡瘡似癩者:燒莨菪子末敷之。

⑨治被打傷破,腹中有瘀血:末茛菪子敷瘡上。

⑩治猘犬毒:服莨菪子七枚,日一。(⑦方以下出《千金方》)

【摘錄】《*辭典》

天仙子《中華本草》

【出處】

出自《本經圖經》。

1.《綱目》:莨菪、雲實、防葵、赤商陸,皆能令人狂惑,昔人有未發其義者,蓋此者皆有毒,能使痰迷心竅,蔽其神明,以亂其視聽故耳。

2.《日華子本草》:莨菪子有毒,甘草、升麻、犀角並能解之。

【拼音名】TiānXiānZǐ

【英文名】BlackHenbane

【別名】莨菪子、莨菪實、牙痛子、小顛茄子、米罐子、熏牙子

【來源】

藥材基源:為茄科植物莨菪、小天仙子的成熟種子。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HyoscyamusnigerL.2.HyoscyamusbohemicusF.W.Schmit.

采收和儲藏:秋播者於6月上旬,春播者7月中旬,嵫方在8-9月,當下部果皮呈共同色,上部種子充實呈淡黃色時,於分枝處割下,放通風處,1星期後脫粒曬幹即成。

【原形態】

一年生工二年生草本,高達1m。全株被粘改建的腺毛。根粗壯,肉質。一年生植株莖極短,莖基部具蓮座狀葉叢,葉長可達30cm,寬達10cm。二年生植析莖伸長分枝。莖生葉互生,無柄,基部半抱莖;葉片卵形至三角狀卵形,長4-10cm,寬2-6cm,先端鈍或漸尖,邊緣呈羽狀淺裂或深裂;向頂端的葉呈淺波狀,兩面除生粘性腺毛外,沿葉脈並被柔毛。花腋生,單一,徑2-3cm;花萼筒狀鐘形,5淺裂,花後增大成壇狀,有10條縱助,外被直立白柔毛;花冠鐘狀,5淺裂,黃色囊有紫堇色網紋;雄蕊5,著生於花冠筒的近中部,稍長於花冠;花藥縱綻裂形,深藍紫色;子房2室,柱頭頭狀,2淺裂。蒴果藏於宿存的萼內,長卵圓形,成熟時蓋裂。種子小,近圓盤形,淡黃棕色,有多數網狀凹穴。花期5月,果期6月。

形態與上種十分接近,主要區別:本種為一年生草本,植株較小。根細瘦而帶木質。無蓮座葉從,莖生葉不作羽狀分裂或僅有極淺的波大辯論淺裂。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村邊、山野、路旁、宅旁等處。

生於村邊、田野、路旁等處。

資源分布:分布於東北、華北、西北及山東、安徽、河南、四川、西藏等地。

分布於東北、河北。

【栽培】

生物學特性性喜溫暖濕潤氣候,生長適宜的溫度為20-30℃,不耐嚴寒,喜陽光,以土層深厚、疏松肥活、排水良好的中性及微堿性砂質壤土栽培為宜。忌連作,不宜以西紅柿等茄科植物為前作。

栽培技術用種子繁殖。直播法:北方播種時間為3月至4月中旬,長江流域可秋播或春播,以秋播為主。條播或穴播。條播:行距30-40cm,開淺溝,將種子均勻撒入,覆土,以蓋沒種子為度。穴播:穴距30cm×30cm或40cm×40cm,每穴播種10顆左右,播後可稍鎮壓,應經常淺水,溫度在18-23℃有足夠的土壤溫度,播後10d左右出苗,苗齊後進行間苗1次,每穴留壯苗1株。

田間管理秋播者中耕除草3次。第1次在當年11-12月,第2次於翌年2-3月,第3次在4月。春播者在4月上中旬、5月下旬、6月上旬各中耕1次。中耕宜淺,每穴中耕後追肥1次,以氮肥為主,先淡後濃,先少後多。4月上旬及5月上旬花果期再用2%的磷酸鈣溶液根外追肥兩次,可提高種子產量。

病蟲害防治蟲害有紅蜘蛛,春季發生,可用化學藥劑防治,並註意不宜選豆類、棉花、茄等為前作。

【性狀】

性狀鑒別(1)莨菪子種子細小,腎形或卵圓形,稍扁,直徑1mm。表面棕黃色或灰黃色,具細密隆起的網紋,種臍處突起。氣微,味微辛。

(2)小莨菪子種子與莨菪子不易區別。

以顆粒飽滿、均勻者為佳。

顯微鑒別莨菪種子縱切面:種皮外表皮細胞呈不規則波狀凸起,波峰頂端漸尖或鈍圓,長至125μm,細胞壁具透明的紋理;種皮內表皮細胞1列,壁薄,內含棕色物。胚乳細胞含脂肪油及糊粉粒;胚彎曲,子葉細胞含脂肪油,胚根明顯。

【化學成份】

1.莨菪種子含天仙子胺(hyoscyamine)0.02%-0.17%,東莨菪堿(scopolamine)0.01%-0.08%[1]及阿托品(atropine)[2]等;還含脂肪,其量可達25%。脂肪酸組成為:肉豆蔻酸(myristicaicd)0.3%,棕櫚酸(palmiticacid)6.5%,硬脂酸(stearicacid)1.6%,油酸(oleicacid)35.2%,亞油酸(linoleicacid)56.4%[3]。

2.小天仙子種子含天仙子胺0.04%,東莨菪堿0.01%[1]。

【藥理作用】

1.對循環系統的作用:1.1.對心臟的作用:東莨菪堿能解除迷走神經對心臟的抑制,使交感神經作用占優勢,故可使心率加快。阿托品有類似作用,而且更強。給兔和犬靜脈註射阿托品2-3mg/kg或東莨菪堿4mg/kg,可拮抗腎上腺素或去甲腎上腺素所誘發的心律紊亂,但不能拮抗引起的心律加快。

1.2.對血管及血流動力學的作用:離體兔血管灌流表明,東莨菪堿可以拮抗腎上腺素引起的收縮作用,但比阿托品弱,同時還能對抗乙酰膽堿所致的血壓下降,改善微循環。

2.對中樞神經的作用:2.1.對行為的影響:東莨菪堿註射於兔側腦室,可出現閉眼,側臥、翻正反射消失,活動減少等現象,與冬眠合劑或與戊巴比妥類合用均可使動物活動減少,表現出與中樞抑制藥的協同作用。但有報告,小劑量東莨菪堿能使小鼠自主活動增加,並能對抗利血平等引起的活動減小,表現中樞興奮作用。因而認為,東莨菪堿對中樞神系系統的作用是雙向性的。

2.2.對動物腦電的影響:給清醒貓腹腔註射氫溴酸東莨菪堿0.05-0.1mg/kg,腦電圖由低幅快波轉變為不規則的高幅慢波,動物表現安靜。當劑量增至0.25-5mg/kg時,腦電圖出現高度同步化和不規則高幅慢波,此時動物表現興奮狂躁。東莨菪堿對犬、兔和大鼠等動物所引起的腦電反應亦非常近似,並能阻斷多種生理刺激所引起的驚醒反應。

2.3.對條件反射的影響:東莨菪堿能不同程度地阻斷大鼠回避性條件反射和二級條件反射,阻斷率與劑量呈平行關系,阿托品作用較弱。

2.4.對痛覺的影響:家兔鉀離子透入法測痛試驗表明,腹腔註射東莨菪堿4mg/kg,給藥後30分鐘痛閾提高49%。靜脈註射同樣劑量的東莨菪堿,給藥後20分鐘痛閾提高37%。而側腦註射5mg/只後20分鐘痛閾提高53%,與度冷丁(60mg/kg腹腔註射)合用痛閾提高147%,而單用度冷丁痛閾升高93%,提示兩藥合用有協同作用。小鼠熱板法試驗表明,腹腔註射東莨菪堿1.25mg/kg,給藥後15分鐘痛閾提高62%,與小劑量度冷丁(10mg/kg腹腔註射)合用,給藥後15分鐘痛閾提高126%,而單用小劑量度冷丁痛閾僅提高23%,這些與家兔實驗結果相一致。另外,給家兔側腦室註射去甲腎上腺素20mg/只後,10分鐘時痛閾下降46%,並能減弱度冷丁的鎮痛作用。東莨菪堿和去甲腎上腺素合用,則能對抗後者的抗鎮痛作用。因此推測東莨菪堿的鎮痛和加強度冷丁鎮痛的作用,可能與其抗去甲腎上腺素的作用有關。

3.對腺體及平滑肌的作用:阿托品對腺體分泌有抑制作用,對活動過強或痙攣狀態下的平滑肌有明顯的弛緩作用。

4.其它作用::阿托品具有散瞳,升高眼壓及調節麻痹的作用,保護胃粘膜作用,鈣拮抗作用,對腎功能衰竭保護作用,另對脊髓損傷也有治療作用。

【毒性】

阿托品作用範圍很廣,利用其一種作用於治療時,其他作用即成為不需要的副作用,5-10mg即能產生顯著的中毒癥狀,最低致死量則為0.08-0.13g,相差十幾倍。

東莨菪鹼對成人的最小致死量約為100mg,幼兒約為10mg。阿托品5-10mg即可產生中毒癥狀,最低致死量則為0.08-0.13g。

【鑒別】理化鑒別(1)取本品粉末0.5g,置試管中,加乙醚5ml與10%,氨溶液數滴,密寒,振搖,2h後,吸取醚液少量於栽玻片上,揮幹醚液,滴加碘化鉍鉀試液2滴,數分鐘後,置顯微鏡下觀察,可見黃紫色,似飛鳥狀結晶。(檢查莨菪類生物堿)(2)取本品粉末0.5g,置試管中,加濃氨試液0.5ml,混勻,再加氯仿5ml,密寒,振搖0.5h,濾過。濾液蒸幹,殘渣加氯仿溶解,吸取溶液5滴,置水浴上蒸幹,加發煙硝酸4滴,蒸幹,殘渣加無水乙醇1ml與氫氧化鉀1小粒,顯紫色。(檢查莨菪類生物堿)(3)薄層色譜取本品粉末1g,加石油醚(30-60℃)10ml,超聲處理15min,棄去石油醚液,同上再處理1次,藥渣揮幹溶劑,加濃氨試液與乙醇的等量混合溶液2ml濕潤,加氯仿20ml,超聲處理15min,濾過。濾液蒸幹,殘渣加無水乙醇0.5ml溶解,作供試品溶液。另取硫酸阿托品、氫溴酸東莨菪堿加無水乙醇制成每1ml各含1mg的混合溶液,作對照品溶液,吸取上述2種溶液5μm,分別點於同一矽膠G薄層板上,以醋酸乙酯-甲醇-濃氨試液(17:2:1)展開,取出,晾幹,依次噴碘化鉍鉀與亞硝酸鈉乙醇試液。樣品色譜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位置上顯相同的兩個桔紅色斑點。

【炮制】《雷公炮炙論》:修事十兩,以頭醋一鎰,煮盡醋為度,卻用黃牛乳汁浸一宿,至明,看乳汁黑,即是莨菪子,曬幹別搗重篩用。

【性味】味苦;辛;性溫;大毒

【歸經】歸心;肝;胃經

【功能主治】解涇昌湧;安心定癇。主脘腹疼痛;風濕痹痛;風蟲牙痛;跌打傷痛;喘嗽不止;瀉痢脫肛;癲狂;驚癇;癰腫瘡毒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0.6-1.2g;散劑,0.06-0.6g。外用:適量,研末調敷衍;煎水洗;或燒煙熏。

【註意】

有大毒,內服宜慎。

1.《本經》:多食令人狂走。

2.《雷公炮炙論》:勿誤服,沖人心,大煩悶,眼生星火。

【各家論述】

1.《本經》:主齒痛出蟲,肉痹拘急。

2.《別錄》:療癲狂風癎,顛倒拘攣。

3.《藥性論》:生能瀉人,熱炒止冷痢,炒焦研細末,治下部脫肛。

4.《本草拾遺》:主痃癖,除邪逐風。

5.《日華子本草》:燒熏蟲牙,洗陰汗。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天仙子相關圖片

天仙子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 上一个: 天仙藤  下一个:天香爐>>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