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本草 > 灰栒子功效和作用

【拼音名】HuīXúnZǐ

【來源】薔薇科灰栒子CotoneasteracutifoliusTurcz.,以枝、葉及果實入藥。

【生境分布】內蒙古、河北、山西、河南、陜西、甘肅、青海、湖北、四川、貴州、雲南、西藏。

【性味】苦、澀,平。

【功能主治】涼血,止血。治鼻衄,牙齦出血,月經過多等癥。

【用法用量】1~3錢。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灰栒子《*辭典》

【出處】《西藏常用中草藥》

【拼音名】HuīXúnZǐ

【來源】為薔薇科植物灰栒子的枝葉及果實。6~8月采收。

【原形態】落葉灌木,高2~4米。枝圓柱形,紅棕色,細瘦開張,幼時有長柔毛.葉互生,具柄;橢圓狀卵形,長2.5~5厘米,寬1~2厘米,先端急尖,基部楔形,全緣,幼時兩面被毛,下面較密,老時逐漸脫落,上面綠色,下面淡綠色;托葉線狀披針形。花2~5朵組成短聚傘花序;花粉紅色(花萼筒鐘狀或短筒狀,外有細毛,萼片三角形,頂端急尖。果實橢圓形,長約1厘米,黑色,通常有2核。

【生境分布】生於山坡灌木叢中。分布河北、甘肅、內蒙古及西藏等地。

【性味】苦澀,平。

【功能主治】涼血,止血。治鼻衄,牙齦出血,月經過多。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3錢。

【摘錄】《*辭典》

灰栒子《中華本草》

【出處】出自《西藏常用中草藥》

【拼音名】HuīXúnZǐ

【英文名】FruitofPekingCotoneasteer

【別名】栒子

【來源】

藥材基源:為薔薇科植物灰栒子的枝葉及果實。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otoneasteracutifoliusTurcz.[C.acutifoliaTurcz.var.pekinensisKoehne]

采收和儲藏:6-8月采收。

【原形態】灰栒子落葉灌木,高2-4m。枝條開展,圓柱形,棕褐色或紅褐色,幼時被長柔毛。單葉互生;葉柄長2-5mm,具短柔毛;托葉線狀披針形,脫落;葉片橢圓卵形至長圓卵形,長2.5-5cm,寬1.2-2cm,先端急尖,基部寬楔形,全緣,幼時兩面均被長柔毛,下面較密,老時逐漸脫落。花兩性;2-5朵組成聚傘花序,總花梗和花梗被長柔毛;苞片線狀披針形;花直徑7-8cm;萼筒鐘狀或短鐘狀,外面被短柔毛,內面無毛;萼片5,三角形;花瓣5,直立,先端圓鈍,白色外帶紅暈;雄蕊10-15,比花瓣短;花柱通常2,離生,短於雄蕊,子房下位。果實橢圓形稀倒卵形,直徑7-8mm,黑色,內有小核2-3個。花期5-6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1400-3700m的山坡、山麓、山溝及叢林中。

資源分布:分布於華北及陜西、甘肅、青海、河南、湖北等地。

【性味】苦、澀;涼

【歸經】肝經

【功能主治】涼血止血,解毒斂瘡。主鼻衄;牙齦出血;月經過多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3錢。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灰栒子相關圖片

灰栒子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 上一个: 灰樹花  下一个:灰葉>>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