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本草 > 茅草葉功效和作用

【出處】《重慶草藥》

【拼音名】MáoCǎoYè

【來源】為禾本科植物白茅的葉片,全年可采。

【化學成份】葉和莖中得到無羈萜、山小桔萜醇及其甲醚、羊齒烯醇及其甲醚、羊齒烯酮、蘆竹素等三萜化合物。

【功能主治】通經絡,配合風濕筋骨藥用。

【附方】

①治婦女產後風濕痛:老茅草葉、石菖蒲、陳艾。水煎外洗。

②治發風丹:茅草葉、南木葉、糠殼(炒)各一兩。以水煎服。(功用主治以下出《重慶草藥》)

【摘錄】《*辭典》

茅草葉《中華本草》

【出處】出自《重慶草藥》。

【拼音名】MáoCǎoYè

【英文名】LeafofLalangGrass

【來源】

藥材基源:為禾本科植物白茅的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ImperatacylindricaP.Beauv.Var.Major(Nees)C.E.Hubb.

采收和儲藏:全年可采。

【原形態】白茅,多年生草本。高20-100cm。根莖白色,匍匐橫走,密被鱗片。稈從生,直產,圓柱形,光滑無毛,基部被多數老葉及殘留的葉鞘。葉線形或線狀披針形;根出葉長幾與植株相等;莖生葉較短,寬3-8mm,葉鞘褐色,無毛,或上部及邊緣和鞘口具纖毛,具短葉舌。圓錐花序緊縮呈穗狀,頂生,圓筒狀,長5-20cm,寬1-2.5cm;小穗披針形或長圓形,成對排列在花序軸上,其中一小穗具較長的梗,另一小穗的梗較短;花兩性,每小穗具1花,基部被白色絲狀柔毛;兩穎相等或第1穎稍短而狹,具3-4脈,第2穎較寬,具4-6脈;稃膜質,無毛,第1外稃卵狀長圓形,內稃短,第2外稃披針形,與內稃等長;雄蕊2,花藥黃色,長約3mm;雌蕊1,具較長的花柱,柱頭羽毛狀。穎果橢圓形,暗褐色,成熟的果序被白色長柔毛。花期5-6月,果期6-7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路旁向陽幹草地或山坡上。

資源分布:分布於東北、華北、華東、中南、西南及陜西、甘肅等地。

【化學成份】葉和莖中得到無羈萜(friedelin),山柑子萜醇(arborinol)及其甲醚,羊齒烯醇(fernenol)及其甲醚,山柑子萜酮(arborinone),蘆竹素(arundoin)等三萜化合物。

【性味】辛;微苦;平

【功能主治】祛風除濕。主風濕痹痛;皮膚風疹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煎水洗。

【臨床應用】配合風濕筋骨藥用。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茅草葉相關圖片

茅草葉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 上一个: 茅草箭  下一个:茅膏菜>>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