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本草 > 夾蛇龜肉功效和作用

【出處】《食性本草》

【拼音名】JiáShéGuīRòu

【來源】為龜科動物夾蛇龜的肉。

【性味】

①《食性本草》:"寒,有毒。"

②《綱目》:"甘,寒,有毒。"

【功能主治】

①《食性本草》:"主筋脈,補損,肉生研厚塗。"

②《日華子本草》:"肉可生搗,罯敷蛇毒。"

【摘錄】《*辭典》

夾蛇龜肉《中華本草》

【出處】出自《食性本草》

【拼音名】JiáShéGuīRòu

【英文名】tortoisemeat

【來源】

藥材基源:為龜科動物黃緣閉殼龜或三線閉殼龜的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Cuoraflavomarginata(Gray)2.Cuoratrifasciata(Bell)

采收和儲藏:夏、秋季捕捉後,殺死去骨臟、外殼,取肉鮮用。

【原形態】

1.黃緣閉殼龜,背甲長127-142mm,寬92-97mm。殼高63-65mm。頭部光滑無小鱗;吻端平切直下,上喙口喙明顯鉤曲;背甲顯著拱起,邊緣齊脊棱三條,鈍圓不顯;頸盾較大,後面較寬,第1枚椎盾前寬後窄,第2枚反之,第3-4枚寬大於長,緣盾近方形,背面盾片均具明顯的同心環。腹甲大而平膽,前後渾圓,無同心環,喉盾左右合攏時呈心形,肛盾單枚,其上有1行盾溝為肛盾長度的一半左右;甲橋不明顯,無腑盾及胯盾,背腹甲及胸、腹盾片間有韌帶相連,殼可完全閉合,前臂鱗片寬大,略呈覆瓦狀,掌跖部具平扁大鱗,指趾間半蹼,尾甚短,背甲棕褐色,正中脊棱蠟黃或淺褐色,腹面黑褐色,腹甲邊緣及甲橋黃色,眼後有一鑲黑邊的檸檬黃縱紋,在枕部相連成“V”形斑,下喙正中橘紅,喉部黃色,四肢背面鐵灰,腹面蠟黃,尾背具黑褐色縱紋。

2.三線閉殼龜,背甲長90-165mm,寬71-112mm,高37-58mm。頭較小,光滑無鱗,吻較尖鈍,上喙緣稍鉤曲,鼓膜小而顯,背甲脊棱3條,中央寬圓,兩側不顯。頸盾窄小,第1枚椎盾三角形,第2、3、4枚六角形,第5枚扇形,第8、9核算緣盾最大,腹甲大而平坦,前緣深圓,後緣有缺刻。背腹甲和胸、腹盾片間以韌帶相連,甲殼可完全閉合。甲橋不明顯,無腑盾,胯盾極小。指、趾間全蹼爪細而彎曲,尾短小。背面棕褐色,三條縱棱黑色,腹甲黑色,其邊緣為黃色,甲橋有一長黑紋,頭背蠟黃色,與頭側黑色地截然分明,並在眼後嵌有紅褐色橢圓斑。幼龜脊棱明顯,緣盾邊緣略向上翹。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1.棲息於陸地。以蛞蝓、蝸牛、昆蟲以及植物等為食。

2.生活於山谷河流。

資源分布:1.分布於江蘇、浙江、福建、臺灣、河南、湖北等地。

2.分布於福建、廣東、海南、廣西等地。

【性味】味甘;性寒;有毒

【歸經】肝經

【功能主治】滋補強壯;活血解毒。主虛贏瘦;關節痛;跌打損傷;風濕痹痛;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內服:煮食,適量。外用:適量,生搗敷。

【各家論述】

1.《食性本草》:主筋脈,補損,肉生研厚塗。

2.《日華子本草》:肉可生搗,罯敷蛇毒。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夾蛇龜肉相關圖片

夾蛇龜肉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 上一个: 夾蛇龜  下一个:夾竹桃>>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