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本草 > 黎豆功效和作用

【出處】《本草拾遺》

【拼音名】LíDòu

【別名】虎豆(《爾雅》郭璞註),貍豆(《綱目》),巴山虎豆、鼠豆(《植物名實圖考》)。

【來源】為豆科植物頭花黎豆的種子。秋後果實成熟時采收。

【原形態】

頭花黎豆,又名:欇、虎櫐(《爾雅》),橫欇(《爾雅》郭璞註)。

一年生纏繞草本,全體被疏柔毛。3出復葉,小葉片卵形,長6.5~9.5厘米,寬4~7.5厘米,先端圓,有細尖:小托葉剛毛狀。頭狀花序,有很短的總花梗;萼鐘狀,2唇形,密被銀色短柔毛;花冠深紫色,長25~30毫米;雄蕊10,9和1兩束;花柱絲狀,通常有短柔毛。莢果深棕色,長約9厘米,密被銀灰色茸毛;種子2~5顆,白底有灰色斑紋,或灰色底有黑色斑紋,長約1.4厘米,寬1厘米,厚6毫米,種臍長6毫米,有圍領狀隆起的白色種阜。花果期10月。

【生境分布】安徽黃山有栽培。

【化學成份】種子中分出L-3,4-二羥基苯丙氨酸1.9%,測定含量為2.65%。未測出生物堿、鞣質、皂甙。

【性味】《綱目》:"甘微苦,溫,有小毒。"

【歸經】《本草撮要》:"入手、足太陰經。"

【功能主治】《綱目》:"溫中,益氣。"

【摘錄】《*辭典》

黎豆《中華本草》

【出處】

出自1.《爾雅》郭璞註:摂,今虎豆,纏蔓林樹而生。莢有毛刺。

2.《本草拾遺》:黎豆,生江南,蔓如葛,子如皂莢子,作貍首文,故名黎豆。

3.《綱目》:貍豆野主,山人亦有種之者,三月下種生蔓,其葉如豇豆葉,但文理偏斜。六、七月開花成簇,紫色,狀如扁豆花,一枝結莢十余,長三、四寸,大如拇指,有白茸毛,老則黑而露筋,宛如幹熊指爪之狀,其子大如刀豆子,淡紫色,有斑點如貍文,煮去黑汁,同豬雞肉再

【拼音名】LíDòu

【英文名】SeedofCapitateflowerVelvetbean

【別名】虎豆、貍豆、巴山虎豆、鼠豆。

【來源】

藥材基源:為豆科植物頭花黎豆的種子。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tizolobiumcapitatum(Sweet)O.Kuntze[MucunacapitataSweet;CarpopogoncapitatumRoxb.]

采收和儲藏:秋季果實成熟時采收,曬幹,打下種子。

【原形態】頭花黎豆一年生纏繞草本。全株被白色疏柔毛。三出復葉;頂生小葉寬卵形,長6-9cm,寬4.5-7cm,先端鈍圓,有短尖,基部圓楔形,側生小葉偏斜;小托葉剛毛狀。總狀花序短縮成頭狀,腋生;萼鐘狀,二唇形,下面一個萼齒較長,密被白色短硬毛;花冠深紫色,長2.5-3cm;雄蕊10,二體,(9)十1;子房有棕色毛,花柱絲狀,有白色短柔毛。莢果木質,條形,深棕色,長約9cm,寬約1.5cm,密被淡黃色短柔毛。種子灰白色,腎形,長約1.5cm,寬1cm,周圍有圍領狀隆起的白色種阜。花、果期10月。

【生境分布】常為栽培,分布於江蘇、安徽。

【性狀】性狀鑒別種子扁橢圓形式腎形,長約1.4cm,寬約1cm,厚約6mm表面灰白色,有灰黑色斑紋,微皺縮,略具光澤,邊緣有灰黑色種臍,長約6mm,寬約1.5mm,種臍色。飛微,味淡,嚼之有豆腥氣。

【化學成份】

種子含L-3,4-二羥基苯丙氨酸(L-3,4-dihydroxyphebnylalanine),含量達2.65%,色氨酸(tryptophan),胱氨酸(cystine),蛋氨酸(methio-nine)。

全株含L-多巴(L-dopa)。

【性味】味甘;微苦;性溫

【歸經】肺;脾經

【功能主治】益氣;生津。主消渴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9g;或煮食。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黎豆相關圖片

黎豆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 上一个: 犁頭尖  下一个:黎辣根>>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