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本草 > 毛葉石楠功效和作用

【拼音名】MáoYèShíNán

【別名】糯米珠、鄧向觀

【來源】薔薇科毛葉石楠Photiniavillosa(Thunb.)DC.,以根、果入藥。

【生境分布】貴州、江西。

【化學成份】含兒茶精、鞣質。

【性味】苦,平。

【功能主治】除濕熱,止吐瀉。治上吐下瀉,赤白痢疾,恢復疲勞。

【用法用量】鮮果4~5兩,水煎,沖黃酒、紅糖,早晚飯前各服1次。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毛葉石楠《中華本草》

【出處】出自《貴州民間藥物》

【拼音名】MáoYèShíNán

【英文名】RootofOrientalPhotinia

【別名】鄧向觀根

【來源】

藥材基源:為鞠躬科植物毛葉石楠的根、果實。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hotiniavillosa(Thunb.)DC.[CrataegusvillosaThunb.]

采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根,洗凈,曬幹。8-9月果實成熟時摘果,曬幹。

【原形態】毛葉石楠,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2-5m。小枝灰褐色,幼時生白色長柔毛,後脫落。葉互生;葉柄長1-5mm,有長柔毛;葉片草質,倒卵形或長圓狀倒卵形,長3-8cm,寬2-4cm,先端尾尖,基部楔形,邊緣上半部密生銳鋸齒,幼時兩面有白色長柔毛,老葉僅下面沿葉脈有柔毛。花兩性;頂生傘房花序,有花10-20朵,總花梗和花梗有長柔毛;花梗在果期具疣點;苞片或小苞片鉆形;早落,萼筒杯狀,外面有長柔毛;萼片5,三角狀卵形,外面有長柔毛;花白色,直徑7-12mm,基部有短爪;雄蕊20;花柱3,離生。梨果橢圓形或卵形,直徑6-8mm,紅色或黃紅色,稍有柔毛。花期4月,果期8-9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800-1200m的山坡灌叢中。

資源分布:分布於甘肅、山東、江蘇、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廣東、貴州、雲南等地。

【化學成份】種子含油離37.90%,脂肪酸主要為亞油酸(linoleicacid)和油酸(oleicacid),棕櫚酸(palmiticacid),硬脂酸(stearicacid)及花生酸(arachidicacid)。

【性味】味辛;苦;性平

【歸經】脾;胃;大腸經

【功能主治】清熱利濕;和中健脾。主濕熱內蘊;嘔吐;泄瀉痢疾;勞傷疲乏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15g。

【各家論述】《貴州民間藥物》:除濕熱,止瀉痢。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毛葉石楠相關圖片

毛葉石楠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 上一个: 毛葉腎蕨  下一个:毛葉柿葉>>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