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本草 > 山櫻桃功效和作用

【出處】《綱目》

【拼音名】ShānYīnɡTáo

【別名】朱桃、麥櫻(《吳昔本草》),牛桃、英桃(《博物誌》),嬰桃、英豆(《BU錄》),李桃、奈桃(孟珗),梅槐(《八閩通誌》),山嬰桃(《綱目》),毛櫻桃(《河北習見樹木圖說》),野櫻桃、山豆子(《中國樹木分類學》)。

【來源】為薔薇科植物山櫻桃的果實。

【原形態】

落葉灌木,高可達3米。分枝開展,幼枝密生黃絨毛。芽通常3個並生,兩側為花芽,中間為葉芽,花芽開放較早,或與葉芽同時開放。單葉互生,或於短枝上簇生;葉片倒卵形或橢圓形,長4~7厘米,寬2.5~3.5厘米,先端漸尖,或稀為3淺裂,基部闊楔形,邊緣具粗鋸齒,上面深綠色,有短柔毛,下面有較密的近黃色的絨毛;葉柄長2~7毫米,有密毛;托葉線形。花單生或兩個並生;萼片5,基部連合成管狀,內外都有毛;花瓣5,白色或帶粉紅色,倒卵形;雄蕊多數;雌蕊1。核果近橢圓形或近球形,熟時紅色,直徑約1厘米。花期4~5月。果期5~6月。

本植物的種子(山櫻桃核)亦供藥用,另詳專條。其核仁在市場上亦作郁李仁使用,參見"郁李仁"條。

【生境分布】生於向陽山坡上。我國大部分地區有分布。

【性味】

①《別錄》:"辛,平,無毒。"

②《七卷食經》:"甘,平,無毒。"

【功能主治】

益氣固精。治瀉痢、遺精。

①《別錄》:"主止泄腸澼,除熱,調中益脾氣。"

②《食療本草》:"補中益氣,主水谷痢,止泄精。"

③《七卷食經》:"補心氣,調中。"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0.5~1斤。

【摘錄】《*辭典》

山櫻桃《中華本草》

【出處】出自《本草綱目》

【拼音名】ShānYīnɡTáo

【英文名】FruitofDownyCherry,FruitofManchuCherry,FruitofNankingCherry

【別名】朱桃、麥櫻、牛桃、英桃、嬰桃、英豆、李桃、奈桃、梅桃、山嬰桃、毛櫻桃、野櫻挑、山豆子。

【來源】

藥材基源:為薔薇科植物山櫻桃的果實。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erasustomentosa(Thunb.)Wall.[PrunustomentosaThunb.]

采收和儲藏:6-9月果實成熟時采摘。

【原形態】山櫻桃落葉灌木,通常0.3-1m,稀呈小喬木狀。小枝紫褐色或灰褐色,幼枝密被黃色絨毛,或無毛。單葉互生,或於短枝上簇生;葉柄長2-8mm,被絨毛;托葉線形,被長柔毛;葉片卵狀橢圓形或倒卵狀橢圓形,長2-7cm,寬1-3.5cm,先端急尖或漸尖,基部楔形,有急尖或粗銳鋸齒,上面暗綠或深綠色,被疏柔毛,下面灰綠色,密被灰色柔毛或漸變稀疏;側脈4-7對。花兩性;單生或兩朵簇生;花葉同開或近先葉開放;花梗長2.5mm或近無梗;萼片5,三角狀卵形,內外兩面被短柔毛或無毛,基部連合成管狀或杯狀,外被短柔毛;花瓣5,白色或粉紅色,倒卵形,先端圓鈍;雄蕊20-25,短於花瓣;花柱與雄蕊近等長或稍長;子房被毛或僅先端或基部被毛。核果近球形,紅色,直徑5-12mm。花期4-5月。果期6-9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向陽坡上,山坡林中,林緣、灌叢中或草地。

資源分布:分布於東北、華北及陜西、寧夏、甘肅、青海、山東、四川、雲南、西藏等地。

【化學成份】葉含槲皮甙(quercitrin),木材含右旋兒茶精(catechin),毛櫻桃甙(tomenin)。另有苦杏仁甙(amygdalin)。

【性味】辛;甘;平;無毒

【歸經】脾;腎經

【功能主治】健脾,益氣,固精。主食積瀉痢,便秘,腳氣,遺精滑泄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0-300g。

【各家論述】1.《別錄》:主止泄腸澼,除熱,調中益脾氣。2.《食療本草》:補中益氣,主水谷痢,止泄精。3.《七卷食經》:補心氣,調中。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山櫻桃相關圖片

山櫻桃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 上一个: 山銀柴胡  下一个:山油柑果實>>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