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本草 > 朱砂菌功效和作用

【出處】吳林息園《吳蕈譜》載:“橘皮蕈,紅如橘皮,味亦帶辣。”即指多孔菌科栓菌屬紅栓菌,而其變種外形及生境分布與正種基本相同,因此也應當包括其變種血紅栓菌。

【拼音名】ZhūShāJūn

【別名】橘皮蕈、胭脂菇、胭脂栓菌

【來源】

藥材基源:為多孔菌科真菌紅栓菌及血紅栓菌的子實體。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紅栓菌Trametescinnabarina(Jacp.)Fr.[PolyporuscinnabarinusJacp.exFr.;BoletuscinnabarinusJacp.]2.Trametescinnabarina(Jacp.)Fr.var.san-guinea(L.exFr.)Pilat[PolystictussanguineusFr.]

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收,除去雜質,烘幹備用。

【原形態】1.紅栓菌子實體側生無柄,木栓質,單生至覆瓦狀疊生生,偶有半平伏而反卷。菌蓋半圓形至扇形,(4-10)cm×(4-15)cm,厚0.5-0.2cm,幹後變硬,蓋面朱紅色,有細軟之短絨毛至無毛,粗糙,無環紋,後期稍平滑,橙紅色、汙紅漸褪至淡紅色或淡紅褐色;蓋緣薄或稍鈍,全緣。菌肉淡紅色至橙紅色,木栓質,厚1-1.5mm。菌管與菌肉同色,菌管長4-9mm;管口面朱紅色、橙紅色或暗紅色,後期呈黑色,管口圓形至多角形,每1mm間2-4個。孢子圓筒形,無色至淡黃色,平滑,(5-7)μm×(2-4)μm.2.血紅栓菌子實體木栓質,與紅栓菌極相似.唯菌蓋厚度在5mm以下,蓋面血紅色,後褪至白色,常有濃淡相間的環紋.管口面暗紅色,管口小,圓形,每1mm間6-8個。孢子無色,長橢圓形,稍彎曲,(7-8)μm×(2.5-3)μm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1.生於多種闊葉樹腐木上,偶生於針葉樹上。

2.生於闊葉樹腐木上,偶生於針葉樹上。

資源分布:1.分布於東北、華北、西北、中南、西南、及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等地。

2.分布於華東、中南、西南及吉林、河北、山西、陜西等地。

【性狀】

性狀鑒別1.紅栓菌子實體無柄,菌蓋扁半圓形或扇形,基部狹小,長徑3-11cm,短徑2-7cm,厚5-20mm。表面朱紅色,有或無毛,微有皺紋。管口面橙紅色、朱紅色或黑色,管口圓形或多角形,每1mm間2-4個。木栓質。氣微,味淡。

2.血紅栓菌菌蓋厚2-5mm,表面初血紅色後蒼白色。管口面暗紅色,管口圓形,每1mm間6-8個。

【化學成份】

1.紅栓菌含朱紅菌酸(cnnabarinicacid),朱紅菌素(cinnabarine),朱紅栓菌素(tramesanguin)等。

2.血紅栓菌:含血紅栓菌素(pycnosanguine),朱紅菌素(cinnabarine)和4個吩惡嗪-3-酮類(phenoxazin-3-ones),4-羥甲基喹啉(4-hydroxymethylquinoline),註遊離糖,糖醇及有機酸等。

【性味】微辛;澀;性溫。

【功能主治】解毒除濕;止血。主痢疾;咽喉腫痛;跌打損傷;癰疽瘡癤;癢疹;傷口出血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研末,外敷。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朱砂菌相關圖片

朱砂菌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 上一个: 朱砂根  下一个:朱砂蓮>>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