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本草 > 石蒓功效和作用

【出處】《本草拾遺》

【拼音名】ShíChún

【別名】石被(《連江縣誌》),紙菜(《廣東新語》),海萵苣(《中國植物圖鑒》),海白菜(《中藥誌》)。

【來源】為石蒓科植物石蒓或孔石蒓的葉狀體。冬、春二季采收。

【原形態】

①石蒓,又名:菜石蒓。

藻體黃綠色,長10~30厘米,可達40厘米。體近似卵形,邊緣常略有波狀,或呈廣寬的葉片狀。體厚在45微米上下。

生長在海灣內,中潮帶及低潮帶的巖石上或石沼中。分布浙江至廣東海南島沿岸;黃渤海沿岸稀少。

②孔石蒓

藻體深綠色,呈橢圓形、卵形、披針形或圓形葉片狀,扁平如紙,厚約70微米,近基部厚約130~180微米,長徑自10厘米~1米,邊緣略有皺或稍呈波狀。有許多大小不等的孔。基部有盤狀固著器,其附近有同心圈的皺紋,無柄或不明顯。

生長在中潮帶及低潮帶和大幹潮線附近的巖石上。分布遼寧、河北、山東和江蘇等地沿海,長江以南的東海和南海沿岸也有生長,但由北向南逐漸稀少。

【生境分布】產廣東、福建等地。

【性狀】幹燥葉狀體呈不規則的團狀物,質極松軟,甚薄,極易破碎。

【化學成份】

①石蒓幹品含水分11.51,灰分51.11(二氧化矽、鈣、鎂、鈉、氯等),氮0.58,蛋白質3.61,粗纖維6.89,氯化鈉10.55%。

尚含酸性多糖和糖醛酸、廿二碳五烯酸、28-異巖藻甾醇、環木菠蘿烯醇,24-亞甲基環木菠蘿烷醇,和二甲基-β-丙酸噻亭。

②孔石蒓含蛋白質16.03,脂肪0.23,戊聚糖12.27和可溶性非氮物質64.49%;灰分21.67%(中有鈉4.9、鉀2.9、矽1.7、磷0.6、鋁0.8、鐵1.6、鈣1.8、鎂22.1、硫17.8%);又含氨基酸、乙酸、丙酸、丁酸、戊酸,以及十四酸、十六酸、亞麻酸等脂肪酸,丙烯酸、葛縷醛、糠醛、苯甲醛、丙醛、檸檬醛、茴香醛、香莢蘭醛、異香莢蘭醛、桂皮醛、香茅醛、異松油烯、α-蒎烯、檸檬烯、黃樟醚、對聚傘花素、案葉素、丁香油酚、芳樟醇、α-松油醇、生物素和維生素B12。

【性味】《本草拾遺》:"味甘,平,無毒。"

【功能主治】

①《本草拾遺》:"下水,利小便。"

②《海藥本草》:"主風秘不通,五鬲氣,並小便不利,臍下結氣,宜煮汁飲之。胡人多用治耳(’耳’一作’疳’)疾。"

【摘錄】《*辭典》

石蒓《中華本草》《中藥大辭典》

【出處】出自《本草拾遺》。

【拼音名】ShíChún

【英文名】Ulva

【別名】石被、紙菜、海萵苣、海白菜、綠菜、豬母菜、青菜婆

【來源】

藥材基源:為石蒓科植物石蒓、孔石蒓、裂片石蒓的藻體。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UlvalactucaL.;UlvapertusaKjellm.;UlvafasciataDelile

采收和儲藏:冬、春二季采收。

【原形態】

1.石蒓藻體淡黃綠色,高10-40cm。體膜質,由兩層細胞組成,近似卵形,邊緣常略有波狀皺褶,或呈寬廣的葉片狀,中部厚約45μm左右,近基部厚約120-140μm。細胞不規則排列,直徑10-20μm,切面為亞方形,每個細胞有一杯狀葉綠體和1-3個澱粉核。

2.孔石蒓幼藻黃綠色,逐漸長成藍綠色,片狀,高10-40cm。單生或2-3株叢生,藻體變異較大,有卵形、橢圓形、披針形及圓形等,邊緣皺褶稍呈波狀,膜質。兩層細胞,厚約70μm,近基部厚約130-180μm,甚至可達500μm。藻體上有大小不等的孔,隨著藻體生長,幾個小孔可成為較大的孔,最後形成不規則的裂片。細胞橫切面可見垂直延伸,長為寬的2-3倍。固著器盤狀,無柄。

3.裂片石蒓藻體暗綠色,一般高10-12cm,也可達60cm。不規則二叉分裂。裂片似舌狀或線狀,邊緣不規則波狀或鈍齒狀。膜質,厚70-80μm。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1.生長在海灣內,中、低潮帶的巖石上或石沼中。

2.生長在中、低潮帶及大幹潮線附近的巖石上或石沼中。

3.生長在風浪較小的中潮帶巖石上或低潮帶石沼中。

資源分布:1.分布於浙江至廣東、海南沿岸;黃海、渤海沿岸較少。

2.我國沿海均有分布,遼寧、山東較多,但由北向南逐漸稀少。

3.分布於福建南部、臺灣及廣東沿海。

【性狀】

性狀鑒別(1)石蒓藻體淡綠色或綠色,呈不規則的團塊狀。水浸展平後,味狀體近卵形,邊緣常略有波狀皺褶。表面稍有白霜。質極松軟,膜質,極易破碎。氣微、味淡。

(2)孔石蒓葉狀體卵形、披針形或近圓形,有多數大小不等的孔,或不規則的裂片,邊緣皺縮,略呈波狀。

(3)裂片石蒓葉狀體不規則二叉分裂形成或多或少的舌狀或線狀裂片,邊緣平滑或具不規則的齒狀突起,有時亦呈波狀。

顯微鑒別石蒓葉狀體橫切面:由兩層細胞組成;細胞表面觀,長徑21-24μm,短徑12-15μm,橫切面為近方形,長徑21-24μm,短徑9-20μm。每個細胞含有細胞核、杯狀葉綠體及1-3個澱粉核。

【化學成份】

1.石蒓藻體含雜多糖(heteropolysaccharide),糖蛋白(glycoprotein),蛋白質(protein),脂肪(fat),粗纖維(crudefiber),甘露糖(mannose),半乳糖(galactose)。還含28-異巖藻甾醇(28-isofucosterol),環木菠蘿烯醇(cycloartenol),24-亞甲基環木菠蘿烷醇(24-methylenecycloartanol),5-燕麥甾烯醇(△5-avenasterol),麥角甾醇(ergosterol),二甲基-β-丙酸噻亭(dimethyl-β-propiothetin)等。又含多種元素:碳,鈉,鉀,鈣,鎂,鍶,磷,鋇,鐵,鋅,錳,銅,鎳,鉬,鉛,銫,鎘。

2.孔石蒓藻體含硫酸多糖(sulfatedpolysaccharide),蛋白質,戊聚糖(pentosan),又含氨基酸,乙酸(aceticacid),丙酸(prepionicacid),丁酸(butvricacid),纈草酸(valericacid),以及肉豆蔻酸(myristicacid),棕櫚酸(palmiticacid),亞麻酸(linolenicacid)等脂肪酸,另含揮發性成分:葛縷酮(carvone),糠醛(furfural),苯甲醛(benzaldehyde),丙醛(propanal),檸檬醛(citral),茴香醛(anisaldehyde),香草醛(vanillin),異香草醛(isovanillin),桂皮醛(cinnamicaldehyde),香茅醛(citronellol),異松油烯(terpinolene),α-蒎烯(α-pinene),檸檬烯(limonene),黃樟醚(safrole),對聚傘藥素(p-cymene),案葉素(cineole),丁香油酚(eugenol),芳樟醇(linalool),α-松油醇(α-terpinoeol),十五醛(pentadecanol),8,11,14-十七碳-三烯醛(8,11,14-heptadecatrienal),8-十七碳烯醛(8-heptadecenal),7,10,13-十六碳三烯醛(7,10,13-hexadecatrienal),(Z,Z)-8,11-十七碳二烯醛[(Z,Z)-8,11-heptadecadienal]。還含有1'-O-棕櫚酰基-3'-O-(6-O-α-D-半乳糖基-β-D-半乳糖基)甘油[1'-O-palmitoyl-3'-O-(6-O-α-D-galactopyrano-syl-β-D-galactopyranosyl)glycerol],1'-O-棕櫚酰基-3'-O-(6-磺基-O-α-D-吡喃異鼠李糖基)甘油[1'-O-palmitoyl-3'-O-(6-sulfo-O-α-D-quinovopyranosyl)glycerol],1,2-二脂酰甘油基-4'-0-(N,N,N-三甲基)高絲氨酸[1,2-diacylglyceryl-4'-O-(N,N,N-trimethyl)homoserine],二半乳糖基二脂酰基甘油(digalactosyldiacylglycerol),28-異巖藻甾醇(28-isofucosterol),順-7-十七碳烯(cis-7-heptadecene),膽甾醇(cholesterol),24-亞甲基膽甾醇(24-methylenecholesterol),植醇(phytol),棕櫚酸,(2R)-羥基-十六碳酸[(2R)-hydroxy-hexadecanoicacid],2-氧代-十六碳酸(2-oxo-hexadecanoicacid)。

3.裂片石蒓藻體含異巖藻甾醇,β-谷甾醇(β-sitosterol),大褐馬尾藻甾醇(saringosterol)及-β-谷甾醇β-D-葡萄糖甙(β-sitosterol-β-D-glucoside),十七碳酸(heptadecanoicacid),肉豆蔻酸(myristicacid),硬脂酸(stearicacid),棕櫚酸,油酸(olkeicacid),山萮酸(behenicacid)和十五碳酸(pentadecanoicacid),另外還含有齊墩果酸(oleanolicacid),以及甘氨酸(glycine),亮氨酸(leucine),賴氨酸(lysine),鳥氨酸(ornithine),磺基丙氨酸(cysteicacid),胱氨酸(cystine),蛋氨酸(methionine),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酪氨酸(tyrosine),組氨酸(histidine),羥基脯氨酸(hydroxyproline),脯氨酸(proline),色氨酸(tryptophane),α,β-丙氨酸(α-andβ-alanine)。

【藥理作用】石蒓提取物對番木瓜蛋白酶處理過的人紅細胞有凝血作用,該凝血作用能被L-巖藻糖及乙二胺四乙酸(EDTA)所抑制,但對熱不敏感,60℃時仍能保持活性,但低Ph則會使其失活。它對不同血型凝集強度不同,O型最強,其次為B>A>AB。孔石蒓加入魚飼料中,可命名太陽魚類Acanthopagrus總脂蛋白的57%提高到67.6%。從孔石蒓中提取出一種腺苷,具負性肌力作用,其減弱心肌收縮的作用不受β-阻滯劑普萘洛爾和α-阻滯劑酚妥拉明的影響,故認為它對心肌的抑制不是通過腎上腺素能受體產生的。

【性味】甘;鹹;寒;平;無毒

【歸經】入腎經

【功能主治】利水消腫;軟堅化痰;清熱解毒。主水腫;頸淋巴結腫大;癭瘤;高血壓;喉炎;瘡癤;急、慢性腸胃炎;疳疾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搗敷。

【註意】孕婦及脾胃虛寒,內有濕滯者慎服。

【各家論述】

1.《本草拾遺》:下水,利小便。

2.《海藥本草》:主風秘不通,五鬲氣,並小便不利,臍下結氣,宜煮汁飲之。胡人多用治耳(耳一作疳)疾。

【摘錄】《中華本草》《中藥大辭典》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石蒓相關圖片

石蒓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 上一个: 石床  下一个:石蓯蓉>>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