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本草 > 山黃豆藤功效和作用

【拼音名】ShānHuánɡDòuTénɡ

【別名】螃蟹眼睛

【來源】豆科山黃豆藤RhynchosiadielsiiHarms,以全草或根入藥。

【生境分布】四川。

【性味】苦、平。

【功能主治】祛風,解熱。主治小兒肺熱咳嗽,各種驚風。

【用法用量】小兒1~3錢,宜註意。成人0.5~1兩。

【註意】多用可使人聲啞,切宜註意。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山黃豆藤《*辭典》

【出處】《四川中藥誌》

【拼音名】ShānHuánɡDòuTénɡ

【別名】螃蟹眼睛(《四川中藥誌》)。

【來源】為豆科植物菱葉鹿藿的莖葉或根。全年可采。

【原形態】纏繞草本。莖細長,密被黃色長硬毛與短柔毛。3出羽狀復葉;互生;側生小葉卵形,長3-7.5厘米,寬1.5~4.5厘米,頂生小葉卵形,或近菱狀卵形,長4~10厘米,均漸尖,葉脈基部3出,葉片被柔毛,上面稀疏,下面較密,並有腺點。總狀花序腋生;小花具梗,被短柔毛;花黃色,長8~11毫米;花萼鐘狀,5裂;花冠蝶形;雄蕊10,2體,花藥一式;花柱1,基部彎曲被毛,柱頭頭狀,子房上位,有胚珠2枚。莢果紅紫色,短矩形、闊橢圓形或倒卵形,中間凹陷,扁平,被短柔毛。種子2粒。花果期6~8月。

【生境分布】生於竹林中及山路旁。

【性味】

①《四川中藥誌》:"性涼,味澀,無毒。"

②《重慶草藥》:"味苦,性平,無毒。"

【功能主治】

①《四川中藥誌》:"清熱,治老人心跳、心累及小兒驚風。"

②《重慶草藥》:"除風解熱。治小兒風熱咳嗽,各種驚風,黃七風(初生兒五至七天,全身發黃,高熱驚風,口吐白泡,不食)。"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3錢。

【註意】《四川中藥誌》:"無熱者忌用。多服致啞。"

【摘錄】《*辭典》

山黃豆藤《中華本草》

【出處】出自《四川中藥誌》

【拼音名】ShānHuánɡDòuTénɡ

【英文名】StemandleafofRhombicleafRhynchosia

【別名】螃蟹眼睛、古眼風、三葉豆。

【來源】

藥材基源:為豆科植物菱葉鹿藿的莖葉或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RhynchosiadielsiiHarms

采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洗凈,曬幹。

【原形態】菱葉鹿藿纏繞草本。莖細長,密被黃色長硬毛或短柔毛。三出復葉,互生;頂生小葉近菱狀卵形,長4-10cm,寬2-5cm,葉脈由基部3出,葉片兩面被柔毛,並有腺點;側生小葉偏卵形,長3-7.5cm,寬1.5-4.5cm。總狀花序腋生,小花具梗,被短柔毛;花冠黃色,長8-11mm;花萼鐘狀,5裂;雄蕊10,二體,花藥1室;花柱1,基部彎曲,被毛,柱頭頭狀,子房上位,胚珠2。莢果闊橢圓形或倒卵形,中間凹陷,扁平,紅紫色,被短柔毛。種子2顆。花、果期6-8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竹林中及山坡路旁。

資源分布:分布於湖北、廣西、四川。

【性味】味苦;澀;性涼

【歸經】心;肺經

【功能主治】祛風清熱;定驚解毒。主風熱感冒;咳嗽;小兒高熱驚風;心悸;乳癰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9g。

【註意】《四川中藥誌》:無熱者忌用。多服致啞。

【各家論述】1.《四川中藥誌》:清熱,治老人心跳、心累及小兒驚風。2.《重慶草藥》:除風解熱。治小兒風熱咳嗽,各種驚風,黃七風(初生兒五至七天,全身發黃,高熱驚風,口吐白泡,不食)。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山黃豆藤相關圖片

山黃豆藤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 上一个: 山胡蘿蔔  下一个:山黃菊>>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