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本草 > 書帶蕨功效和作用

【出處】《浙江天目山藥植誌》

【拼音名】ShūDàiJué

【別名】曬不死(《廣西藥植名錄》),木蓮金(《浙江天目山藥植誌》)。

【來源】為書帶蕨科植物書帶蕨的全草。

【原形態】多年生附生或石生草本。根莖短而橫走,密被鱗片;鱗片狹披針形,黑褐色;須根細密。葉叢生,無柄或幾無柄;葉片線形,長30~40厘米,寬3~8毫米,先端漸尖,基部長漸狹,全緣,革質,中脈在葉上面凹下為狹溝,在下面稍隆起,葉緣稍反卷。孢子囊群線形,深陷葉肉中,沿葉邊緣以裏的溝內著生,溝的內沿隆起,子囊群內有隔絲存在。

【生境分布】生於陰暗處巖石上或附生大樹上。分布華東、華南、西南等地。

【功能主治】

①《浙江天目山藥植誌》:"治小兒急驚風,全草-至三兩,加紅糖,水煎,空腹服。治婦女幹血癆,並退目翳,全草煎服。"

②《廣西藥植名錄》:"續筋骨。"

【摘錄】《*辭典》

書帶蕨《中華本草》《中藥大辭典》

【出處】出自《浙江天目山藥植誌》。

【拼音名】ShūDàiJué

【英文名】HerbofFlexuoseGrassFern

【別名】曬不死、木蓮金、九根索、馬尾七、卷槽還陽、柳葉葦、樹韭菜

【來源】

藥材基源:為書帶蕨科植物書帶蕨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VittariaflexuosaFee[V.japonicaMiq.]

采收和儲藏:全年或夏、秋季采收,洗凈,鮮用或曬幹。

【原形態】多年生附生或石生草本。根莖短而橫走,密被鱗片;鱗片狹披針形,黑褐色;須根細密。葉叢生,無柄或幾無柄;葉片線形,長30-40cm,寬3-8mm,先端漸尖,基部長漸狹,全緣,革質,中脈在葉上面凹下為狹溝,在下面稍隆起,葉緣稍反卷。孢子囊群線形,深陷葉肉中,沿葉邊緣以裏的溝內著生,溝的內沿隆起,子囊群內有隔絲存在。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附生於海拔500-2300m的林中樹幹或密林下的巖石上。

資源分布:分布華東、華南、西南及湖南等地。

【性狀】性狀鑒別根莖細長,圓柱形,長短不一,表面灰棕色,被黑褐色鱗片;鱗片鉆狀披針形,先端纖維狀。上面有圓柱狀突起的葉痕,下面有棕色須根;質堅脆,易折斷。葉柄極短或幾無柄;葉片革質,條形,長30-40cm,寬4-8mm,黃綠色,葉緣反卷,中脈上面下凹,兩面均具明顯縱棱,有的下面縱棱邊脈上有棕色孢子囊群。氣微,味淡。

【性味】苦;澀;涼

【歸經】心;肝經

【功能主治】疏風清熱;舒筋止痛;健脾消疳;止血。主小兒急驚風;目翳;跌打損傷;風濕痹痛;小兒疳積;婦女幹血癆;咯血;吐血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30g,鮮品可用至60-90g;研末或泡酒。

【各家論述】

1.《浙江天目山藥植誌》:治小兒急驚風,全草一至三兩,加紅糖,水煎,空腹服。治婦女幹血癆,並退目翳,全草煎服。

2.《廣西藥植名錄》:續筋骨。

【摘錄】《中華本草》《中藥大辭典》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書帶蕨相關圖片

書帶蕨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 上一个: 手掌參  下一个:梳篦葉>>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