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本草 > 巖菖蒲功效和作用

【出處】《雲南中草藥》

【拼音名】YánChānɡPú

【別名】巖七、蘭花巖陀

【來源】為虎耳草科植物巖白菜的根莖。全年可采,除去葉鞘及須根,曬幹。

【原形態】植物形態詳"巖白菜"條。

【性味】苦澀,平。

【功能主治】止血生肌,健胃止瀉。

【附方】

①治胃痛,消化不良,腹瀉,大便下血,頭痛,胸痛,腰痛,痛經:巖菖蒲一至二錢。研末,開水送服。

②治跌打損傷,風濕疼痛:巖菖蒲二錢。泡酒服。

③治外傷出血:巖菖蒲,研末外撒,或用雞蛋清調敷患處。

【摘錄】《*辭典》

巖菖蒲《中華本草》

【出處】出自《雲南中草藥》。

【拼音名】YánChānɡPú

【英文名】rhizomeofPurpleBergenia

【別名】巖七、藍花巖陀、紅巖七、蘆山紅巖七、巖參

【來源】

藥材基源:為虎耳草科植物巖白菜的根莖。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Bergeniapurpurascens(Hook.f.etThoms.)Engl.[SaxifragapurpurascensHook.f.etThoms.;Bergeniadelavayi(Franch.)Engl.;B.purpurascens(Hook.f.etThoms.)Engl.var.delavayi(Fuanch.)Engl.etIrmsch.]

采收和儲藏:全年可采,除去葉鞘及須根,曬幹。

【原形態】巖白菜多年生草本,高20-52cm。根莖粗如手指,長20-30cm,紫紅色,節間短,每節有擴大成鞘的葉柄基部殘余物宿存,幹後呈黑褐色。葉基生,革質而厚;葉柄長2-8cm,基部具托葉鞘;花片倒卵形或長橢圓形,長7-15cm,寬3.5-10cm,先端鈍圓,基部楔形,全緣或有小齒,上面紅綠色有光澤,下面淡赤紅色,有褐色綿毛,兩面均具小腺窩。蠍尾狀聚傘花序,花序分枝、花梗被長柄腺毛;花6-7朵,常下垂;托杯外面被長柄之腺毛;花萼寬鐘狀,在中部以上5裂,裂片長橢圓形,先端鈍,表面和邊緣無毛,背面密被長柄之腺毛;花瓣5,紫紅色或暗紫色,寬倒卵形,長1.5-1.8cm,先端鈍或微凹,基部變狹成爪;雄蕊10;雌蕊由2心皮組成,離生,花柱長,柱頭頭狀,2淺裂。蒴果直立。種子多數。花期4-5月,果期5-6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2700-4800m的雜木林內陰濕處或有巖石的草坡上或石縫中。

資源分布:分布於四川、雲南、西藏等地。

【性狀】

性狀鑒別根莖圓柱形,有時可見分枝,長約17cm,直徑0.5-1.5cm。表面黑褐色,具密集而隆起的環節,節間長6-11mm,節上殘存褐色鱗片,並有皺縮條紋和凹點狀或突起的根痕,除去外皮者淺棕色至棕褐色。質堅而脆,易折斷,斷面灰白色,粉性,近邊緣有類白色點狀維管束環列。氣微,味苦、澀。以根莖粗壯者為佳。

顯微鑒別根莖橫切面:木栓層較厚。根莖背部皮層稍寬,維管束較大,外韌型,其外側有中柱鞘纖維束,束間形成層明顯,木質部導管微木化;根莖腹部皮層較窄,維管束較小,其外側無中柱鞘纖維束,亦無束間形成層。髓部寬大。本品薄壁細胞含澱粉粒,草酸鈣簇晶及棕色物。

【藥理作用】抗食管上皮重度增生巖白菜根莖粉對於食管上皮重度增生者上皮細胞轉為正常或輕度增生與對照組相比有顯著意義,同時對與重度增生共存的炎細胞轉陰率與對照組相比也有顯著意義。另外,其對亞硝胺誘發的小鼠前胃癌有一定的阻斷作用。

【鑒別】理化鑒別(1)取本品粉末1g,加甲醇10ml,置水浴上加熱浸漬10min,濾過。取濾液1ml,加三氯化鐵試液1滴,溶液顯藍綠色至藍黑色。(檢查鞣質)(2)薄層色譜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醚10ml,回流10min,濾過。取濾液5ml,揮去乙醚,加甲醇0.5ml溶解,作供試液;另以巖白菜素甲醇溶液為對照品溶液,分別點樣於同一矽膠G薄層板上,以氯仿-醋酸乙酯-甲酸(5:4:2)展開,展距17cm,在紫外燈(254nm)下檢視。供試液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的亮藍色熒光斑點。

【性味】苦、澀、性平

【功能主治】止血生肌;健胃止瀉。主跌打損傷,外傷出血,便血,食積。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6g。外用:研成末;或調敷。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巖菖蒲相關圖片

巖菖蒲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 上一个: 巖參  下一个:巖春草>>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