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本草 > 樹蔥功效和作用

【拼音名】ShùCōnɡ

【別名】石蔥、蜈蚣草、毛蘭

【來源】蘭科毛蘭屬植物樹蔥EriapanneaLindl.,以全草入藥。全年可采,洗凈,鮮用或曬幹研末。

【性味】苦,涼。

【功能主治】活血散瘀,解毒消腫。用於跌打損傷,骨折,癰瘡癤腫,燒燙傷,藥物(水馬桑、蕈類、一支蒿、草烏、斷腸草、磷化鋅等)中毒,蕁麻疹。

【用法用量】3~5錢。外用適量,搗爛敷患處。

【註意】孕婦忌服。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樹蔥《*辭典》

【出處】《雲南中草藥選》

【拼音名】ShùCōnɡ

【別名】石蔥、蜈蚣草(《雲南中草藥選》),巖蔥(《雲南思茅中草藥選》)。

【來源】為蘭科植物指葉毛蘭的全草。全年可采。洗凈,鮮用或曬幹研粉。

【原形態】多年生附生草本,高約20厘米。根莖橫走,有節,節下具叢生的黃褐色細須根。葉密集基出,扁圓線形,肥厚,肉質,中空,多汁,深綠色,先端鈍尖,葉長15~20厘米,寬0.5~0.8厘米,厚0.3厘米;葉基部有鞘抱莖。總狀花序長約5厘米,頂生或生於葉腋之間,有1~4朵花;花小,長12毫米,橙黃色。蒴果小,具棱,內有多數種子。花期夏季。

【生境分布】常附生於巖石上和樹幹上。分布雲南等地。

【性味】

①《雲南中草藥選》:"苦,涼。"

②《雲南思茅中草藥選》:"淡,涼。"

【功能主治】

活血散瘀,清熱解毒。治跌打損傷,骨折,癰瘡癤腫,湯火傷。

①《雲南中草藥選》:"活血通絡,散瘀。治跌打損傷。"

②《雲南思茅中草藥選》:"清熱解毒,散瘀消腫,接骨。治跌打損傷,骨折,癰瘡癤腫,燙火傷,藥物中毒。"

③《文山中草藥》:"解毒,解痙。"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2~3錢。外用:搗敷。

【註意】《雲南中草藥選》:"孕婦忌服。"

【附方】

①治骨折:巖蔥、白芨、胡椒。搗爛包敷。(《雲南思茅中草藥選》)

②治藥物(水馬桑、蕈類、一支蒿、草烏、斷腸草、磷化鋅)中毒,蕁麻疹:石蔥幹品一至三錢。水煎服,日服二次。(《文山中草藥》)

【摘錄】《*辭典》

樹蔥《中華本草》

【出處】出自《雲南中草藥選》

【拼音名】ShùCōnɡ

【英文名】HerbofDigitateleafEria

【別名】石蔥、蜈蚣草、巖蔥、毛蘭

【來源】

藥材基源:為蘭科植物指葉毛蘭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EriapanneaLindl.

采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收,洗凈,鮮用或蒸生曬幹。

【原形態】指葉毛蘭,多年生附生草本,高約20cm。具匍匐根莖。除葉外,均被白色絨毛。莖短,在根莖上,每相距2-5cm具3-4枚葉,下部生根。葉肉質,圓柱形,長4-20cm,粗約3mm,具槽,先端鈍,基部套叠。總狀花序腋生,有花1-3朵;花苞片小,卵狀三角形;花被片外面被白色絨毛,內面黃褐色,疏生絨毛;中萼片卵狀長圓形;側裂片卵狀三角形,明顯較大,背面具龍骨,頂端急尖;萼囊較長,先端鈍;花瓣橢圓形,與中萼片等長,唇瓣深褐色,肉質肥厚,長圓形,長約1cm,寬5mm,先端鈍,基部和先端各具1粒胼胝體,邊緣稍波狀;蕊柱短,具蕊柱足;花粉塊8,棍棒狀。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附生於海拔800m上下的山坡闊葉林中樹上或樹下巖石上。

資源分布:分布於廣東、海南、廣西、雲南、西藏等地。

【性味】苦;涼

【歸經】肺;心經

【功能主治】散瘀止痛;清熱解毒。主腰腿痛;跌打損傷;骨折;癰瘡癤腫;燙火傷;藥物中毒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9g。外用:適量,搗敷。

【註意】《雲南中草藥選》:孕婦忌服。

【各家論述】

1.《雲南中草藥選》:活血通絡,散瘀。治跌打損傷。

2.《雲南思茅中草藥選》:清熱解毒,散瘀消腫,接骨。治跌打損傷,骨折,癰瘡癤腫,燙火傷,藥物中毒。

3.《文山中草藥》:解毒,解痙。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樹蔥相關圖片

樹蔥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 上一个: 樹扁竹  下一个:樹地瓜>>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