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本品以(木回)樹之名始載於《植物名實圖考》,雲:“(木回)樹,滇、黔有之,湖南辰沅山中尤多。木性堅重,造船者取以為柁。葉如檀,秋時梢端結實,如紅姑娘而長,三棱,中凹有縐,色殷紅,內含子數粒如橘核。絳霞燭天,丹纈照岫,先於霜葉,可增秋譜,惟字書無(木回)子。”據考,其原植物與今之復羽葉欒樹一致。
【拼音名】YáoQiánShùGēn
【來源】
藥材基源:為無患子科植物復羽葉欒樹、全緣葉欒樹的根、根皮。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KoelreuteriabipinnataFranch.2.KoelreuteriabipinnataFranch.var.integrifoliola(Mer.)T.Chen[K.integrifoliolaMerr.]
采收和儲藏:常年均可采挖,剝皮或切片,洗凈曬幹。
【原形態】
1.復羽葉欒樹喬木,高可達20m以上。葉平展,二回羽狀復葉,長45-70cm;葉軸和葉柄向軸面常有一縱行皺曲的短柔毛;小葉9-17片,互生,很少對生;小葉柄長約3mm或近無柄;小葉片斜卵形,長3.5-7cm,寬2-3.5cm,先端短尖至短漸尖,基部闊楔形或圓形,略偏斜,邊緣有內彎的小鋸齒,兩面無毛或上面中脈上被微柔毛,下面密被短柔毛,有時雜以皺曲的毛;紙質或近革質。圓錐花序大型,長35-70cm,分枝廣展,與花梗同被短柔毛;萼5裂,裂片闊卵狀三角形或長圓形,被硬緣毛及流蘇狀腺體;花瓣4,長圓狀披針形,長6-9mm,寬1.5-3mm,先端鈍或短尖,瓣爪長1.5-3mm,被長柔毛,鱗片深2裂;雄蕊8,長4-7mm,花絲被白色、開展的長柔毛,花藥有短疏毛;子房三棱狀長圓形,被柔毛。蒴果橢圓形或近球形,具3棱,淡紫紅色,老熟時褐色,長4-7cm,寬3.5-5cm;果瓣外面具網狀脈紋。種子近球形,直徑5-6mm。花期7-9月,果期8-10月。
2.全緣葉欒樹本變種與復羽葉欒樹的區別點是小葉通常全緣,有時一側近頂部邊緣有鋸齒。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1.生於海拔400-2500m的山地疏林中。
2.生於海拔100-300m的丘陵地、村旁或600-900m的山地疏林中。
資源分布:1.分布於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2.分布於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廣東、廣西、貴州等地。
【性味】微苦;平
【功能主治】祛風清熱;止咳;散瘀;殺蟲。主風熱咳嗽;風濕熱痹;跌打腫痛;蛔蟲病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15g。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