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本草 > 刺蜜功效和作用

【出處】《本草拾遺》

【拼音名】CìMì

【別名】羊刺蜜(《北史》),草蜜、給敦羅(《本草拾遺》),刺糖、駱駝刺糖(《新疆藥材》),陽塔克西克爾(維名)。

【來源】為豆科植物駱駝刺葉中分泌液凝結而成的糖粒。夏季采收,以布鋪地,敲打枝葉,糖粒便脫落。並去凈枝葉雜質。

【原形態】

駱駝刺,又名:羊刺(《北史》)。

有刺落葉灌木。枝無毛或近無毛,灰綠色;針刺密生,與枝幾成直角,長1.2~2.5厘米。葉單生於刺和枝的基部,寬倒卵形,長1.5~3厘米,先端鈍圓,全緣,硬革質,兩面有平鋪短毛;托葉小,脫落性。總狀花序腋生;總花梗刺狀,具1~7朵花,花紅色,長8~10毫米;花梗短,基部有1苞片,萼基部有2苞片;萼鐘狀,長2~5毫米,萼齒5,無毛;花冠伸出於萼外,旗瓣倒卵形,龍骨瓣先端稍鈍;雄蕊9與1成2組;子房線形,無柄,花柱絲狀,內彎,柱頭頭狀。莢果串珠狀,鐮形,不開裂,長可至2.5厘米,種子1~5粒。花期6~7月。

【生境分布】分布新疆、內蒙古等地。產新疆。

【性狀】糖粒呈圓球形的小顆粒,黃白色,有粘性,味甜。以色黃白、無枝葉泥砂雜質者為佳。

【化學成份】

花期采集的地上部分(幹)含維生素C-110毫克%、胡蘿蔔素10毫克%,維生素K、少量維生素B1、熊果酸0.30%、黃烷醇0.23%。幹根含維生素C-80毫克%、胡蘿蔔素8毫克%、熊果酸0.75%。

本品預試含生物堿。

【性味】

甘酸,平。

①《本草拾遺》:"味甘,無毒。"

②《綱目》:"甘,平,無毒。"

③《新疆中草藥手冊》:"甘酸,溫,無毒。"

【功能主治】

治骨蒸煩渴,血痢,腹瀉,腹痛,頭痛。

①《本草拾遺》:"主骨熱,痰嗽,痢暴下血,開胃,止渴,除煩。"

②《新疆藥材》:"療痢疾,腹瀉,腹痛。"

③《新疆中草藥手冊》:"滋補強壯,澀腸,止痛。"

【用法用量】內服:研末,3~5錢。

【附方】

①治痢疾,腹瀉,腹痛:刺糖三錢,為末,沖服。(《新疆中草藥手冊》)

②治頑固性頭痛:刺糖二克,駱駝蓬草一克,駱駝蹄草二克。共研粉末,日服三次,每次一至二克。(《新疆中草藥單方驗方選編》)

【摘錄】《*辭典》

刺蜜《中華本草》

【出處】

出自《本草綱目拾遺》。

1.《本草拾遺》:刺蜜,生交河沙中。草頭有刺,上有毛,毛中生蜜。一名草蜜。

2.《本草綱目》:按李延壽《北史》雲,高昌有草,名羊刺,其上生蜜,味甚甘美。傑公雲,南平城羊刺無葉,其蜜色白而味甘;鹽城羊刺葉大,其蜜色青而味薄也。高昌即交河,今為火州。

3.《新疆中草藥手冊》:鮮駱駝刺子,壓汁塗牙,能治牙痛。

【拼音名】CìMì

【英文名】Alhagi-Honey

【別名】羊刺蜜、草蜜、給勃羅、刺糖、駱駝刺糖。

【來源】

藥材基源:為豆科植物駱駝刺AlhagipseudalhagiDesv.葉中分泌液凝結而成的糖粒。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lhagipseudalhagiDesv.

采收和儲藏:夏季有糖粒時,在植株下鋪布,敲打植株,糖顆粒即落下,收集糖粒除去雜質。

【原形態】駱駝刺半灌木,高60-130cm。枝無毛或近無毛,灰綠色;針刺密生,刺長1.2-2.5cm。單葉互生;葉柄長3-10mm,被貼生柔生托葉小,脫落;葉片以背面向上,以表面向下生長,寬倒卵形或近圓形,長0.5-2cm,寬0.4-1.5cm,先端圓形或微凹,基部楔圓形,兩面被貼生短柔毛。總狀花序腋生,總花梗刺狀,長1.5-4cm,花數朵;花萼鐘狀,萼齒三角形,極短,無毛或有疏毛;花冠紫色,旗瓣有短爪,長約8mm,翼瓣長約5mm,龍骨瓣較旗瓣略短,較翼瓣長;雄蕊10,(9)+1,二體;子房無毛,無柄。莢果念珠狀,長2.5cm,彎曲,不開裂。種子1-5顆。花期6-7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沙漠上。

資源分布:分布於新疆、內蒙古、甘肅。

【性狀】性狀鑒別本品呈顆粒狀,直徑1-5mm,我表淡黃色至棕黃色,略具粘性,氣微,味甜。常混有原植物的小刺及倒卵形革質的小葉片。

【化學成份】花期采集的地上部分(幹)含維生素C110mg%、胡蘿蔔素10mg%、維生素K、少量維生素B1.熊果酸0.30%、黃烷醇(Flavanol)0.23%。幹根含維生素C80mg%、胡蘿蔔素6mg%、熊果酸0.75%。本品預試含生物堿。

【鑒別】

理化鑒別取本品1g,加水10ml,振搖5min,濾過,濾液照下太方法試驗:(1)取濾液1ml,加堿性酒石酸銅試液4-5滴,在沸水浴上加熱3-5min,溶液產生橙紅色沈澱。

(2)紙色譜色譜濾紙WhatmanNo.1取上述濾液點樣,以果糖作對照。用正丁醇-冰醋酸-水(4:1:5),取上層15ml,加甲醇3ml作為展開劑;展距15cm;用2.5%a-萘酚硫酸乙醇試液顯色,顯3個藍色斑點,其中上方1斑點與果糖相對應。

【性味】甘;酸;平

【歸經】心;肺;脾;小腸;腎經

【功能主治】收斂澀腸;止痛。主痢疾;腹瀉;脘腹脹痛;骨蒸煩渴;頭痛;牙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15g。

【各家論述】

1.《本草拾遺》:主骨熱,痰嗽,痢暴下血,開胃,止渴,除煩。

2.《新疆藥材》:療痢疾,腹瀉,腹痛。

3.《新疆中草藥手冊》:滋補強壯,澀腸,止痛。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刺蜜相關圖片

刺蜜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 上一个: 刺玫花  下一个:刺葡萄根>>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