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本草 > 白郎花功效和作用

【出處】《四川中藥誌》

【拼音名】BáiLánɡHuā

【來源】為橡樹科植物峨眉椴的根皮。

【原形態】落葉喬木,高約10米。芽卵形,芽鱗銳形或較鈍。單葉互生;長方形或長方卵形,長9~11厘米,寬4~7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斜圓,全緣,幼時密被灰色的星狀氈毛;葉柄長2~3厘米。聚傘花序,花9~12朵;苞片線狀長方形,長14~16厘米,寬2~2.2厘米,下面密被星狀氈毛;萼5片,狹三角形,外側被灰色氈毛,內側被長柔毛;花瓣5枚,黃色,卵狀披針形;雄蕊多數,退化雄蕊5枚,花瓣狀;子房倒卵形,被濃密灰色氈毛,柱頭5裂。果實倒卵形,被灰色星狀氈毛。花期7月。果熟期10月。

【生境分布】生於中山區之森林中。分布四川等地。

【性味】味苦辛,性涼,無毒。

【功能主治】通經理氣。治跌打損傷及五癆七傷。

【用法用量】內服:燉肉,0.5~1兩;或浸酒。

【摘錄】《*辭典》

白郎花《中華本草》

【出處】出自《四川中藥誌》。

【拼音名】BáiLánɡHuā

【英文名】root-barkofOmeiLinden

【來源】

藥材基源:為椴樹科植物峨眉椴的根皮。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TiliaomeiensisFang

采收和儲藏:夏、秋季挖根,洗凈泥土,剝取根皮,切段曬幹。

【原形態】峨眉椴,喬木,高7m。嫩枝纖細,與頂芽無毛。單葉互生;葉柄長3-3.5cm,纖細,無毛;葉片長卵形,長9-11cm,寬4-5cm,先端急銳尖,基部斜心形或截形,上面橄欖綠色,無毛,發亮,下面黃綠色,被緊貼短星狀茸毛,邊緣近全緣,或近先端有少數小齒;側脈5-6對。聚傘花序長7.5-9cm;有花3-12朵,花序柄及花柄均纖細,無毛;苞片狹窄倒披針形,長7-16cm,寬1-2.2cm,先端鈍,基部狹窄,無柄,上面發亮,下面有星狀柔毛,下半部與花序柄合生;萼片長4-5mm,長卵形,外面有黃褐色星狀柔毛;花瓣長6mm;退化雄蕊花瓣狀,比花瓣稍短;雄蕊長4-5mm;子房被茸毛,花柱長3mm,無毛。果實倒卵形,直徑8-9mm,無棱,被茸毛。花期7月,果熟期10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1000-1800m的常綠林中。

資源分布:分布於湖南、四川、貴州等地。

【性味】味苦;辛;性涼

【功能主治】行氣活血。主跌打損傷;五勞七傷

【用法用量】內服:燉肉,15-30g;或浸酒。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白郎花相關圖片

白郎花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 上一个: 白藍翠雀花  下一个:白榔皮>>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