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本草 > 貴州花椒功效和作用

【拼音名】GuìZhōuHuāJiāo

【別名】龍背茨、巖椒、文山巖椒、狗椒

【來源】

藥材基源:為蕓香科植物貴州花椒的果或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ZanthaxylumesquiroliiLevl.[Z.stenophyllumacut.NonHemsl.]

采收和儲藏:葉,夏、秋采收,曬幹;果實,成熟時采收,曬幹。

【原形態】灌木,高2-3m。莖、枝著生短的皮刺,皮刺成水平直出,長2-3mm。奇數羽狀復葉互生,紙質至厚紙質,連葉柄長12-21cm;葉柄長4-6cm;小葉柄長4-6mm;小葉片7-11,卵狀長圓形或卵形,長5-11cm,寬1.5-3.5cm,先端長尾狀漸尖,鈍頭而微凹,基部楔形,兩側略不相等,邊緣具細小圓鋸齒,齒縫有腺點,上面深綠色,有光澤,下面綠色,無毛。傘房圓錐花序頂生,長達6cm;苞片細小;萼片4,廣卵形,端尖,長1-1.5mm,花瓣4,長圓形,長3.5-4mm;雄花的雄蕊4,長5-6mm;退化心皮伸長,先端2叉裂;雌花無退化雄蕊,心皮4,花柱伸長,柱頭頭狀。蓇葖,成熟心皮2-4,紅至紫紅色,先端有喙狀突尖,長達1mm。種子卵珠形,直徑4.5-6mm,黑色,色亮。花期3-5月,果期8-9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700-2450m的山坡灌木叢中或密林中。

資源分布:分布於四川、貴州、雲南。

【性狀】

性鑒狀別葉為奇數羽狀復葉,葉軸具窄翼,背具疏生而下彎的小刺,刺長約1mm;小葉片7-11圓形或卵形,長5-11cm,寬1.5-3.5cm。氣特異,味微苦。

蓇葖果2-4分果聚生,分果卵球形,長5-8mm,先端尖,喙彎嘴狀,長約1mm,基部稍延長,約1mm。表面紫紅或棕褐色,具細小密集下凹腺點。果柄光滑無毛,略呈四棱狀,長20-25mm。種子卵珠形,直徑3-5mm,黑色,光亮,表面略皺縮。果皮質薄。氣清香,味辛稍麻。

顯微鑒別果皮橫切面:表皮細胞1列,外被角質層,下皮細胞1列,表皮及下皮細胞胞均含棕色物質。中果皮有2-4個大型油室及眾多油細胞,油室長徑149-266μm,短徑83-125μm,油細胞長徑33-125μm,短徑25-58μm;維管束9-10個,分布於近內果皮處。內果皮為數列木化厚壁細胞,排列緊密,近果實頂端處的果皮厚壁細胞鑲嵌狀排列。

【性味】辛;溫

【功能主治】溫中散寒;活血止痛。主心腹冷痛;跌打損傷;瘀血腫痛;腳氣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5-10g。外用:適量,煎水洗。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貴州花椒相關圖片

貴州花椒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 上一个: 鬼針草  下一个:貴州卷柏>>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