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南寧市藥物誌》
【拼音名】YánɡShǐMù
【來源】為木犀科植物牛矢果的葉及樹皮。全年可采。
【原形態】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高可達7米,無毛。葉對生;矩圓形至倒披針狀矩圓形,長7~15厘米,寬2~5厘米,先端短漸尖而銳,基部長楔尖,全緣或近上半部有極疏的小齒;紙質;葉柄長1.5~2.5厘米。圓錐花序腋生,短於葉柄.小花排列緊密;花冠白色或綠白色;小苞片卵狀矩圓形或卵狀三角形;花柄極短,長1~2毫米;萼4齒裂,長約1毫米,裂片鈍頭,有小睫毛;花冠裂片4,長約3毫米。核果矩圓形,長1.5~2毫米,熟時紫黑色。花期5月。
【生境分布】分布廣東、廣西、臺灣等地。
【性味】苦,寒。
【功能主治】散膿血,治癰瘡發背。
【用法用量】外用:煎成濃液敷。
【摘錄】《*辭典》
羊屎木《中華本草》
【出處】出自《南寧市藥物誌》
【拼音名】YánɡShǐMù
【來源】
藥材基源:為木犀科植物牛矢果的葉及樹皮。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OmanthusmatsumuranusHayata[O.MaxinmusH.T.Chang]
采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曬幹或鮮用。
【原形態】常綠灌木或喬木,高2.5-10m。樹皮淡灰色,粗糙。小枝扁平,黃褐色或紫紅褐色,無毛。葉對生;葉柄長1.5-3cm;葉片薄革質或厚紙質,倒披針形,長8-14cm,寬2.5-4.5cm,先端漸尖,具尖頭,基部狹楔形,下延至葉柄,全緣或上半部有鋸齒,兩面無毛,具針尖狀突起腺點。聚傘花序組成短小圓錐花序,著生於葉腋;苞片寬卵形,具小尖頭,或邊緣具短睫毛,花後脫落;小苞片三角狀卵形,長1.5-2mm,邊緣通常具睫毛;花芳香;花萼長1.5-2mm,裂片長0.2-1mm,邊緣具纖毛;花冠淡綠白色或淡黃綠色,長3-4mm,花冠管與裂片兒等長,裂片反折,邊緣具極短的睫毛;雄蕊著生於花冠管上部,花絲長1-1.5mm,花藥橢圓形,長約0.5mm,藥隔不延伸;雌蕊長約4mm,子房長約1mm,柱頭頭狀,微淺2裂。果橢圓形,長1.5-3cm,成熟時紫紅色至黑色。花期5-6月,果期11-12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山坡灌叢、密林中或山谷林中。
資源分布:分布於安徽、浙江、江西、臺灣、廣東、廣西、貴州、雲南等地。
【性味】苦;性寒
【歸經】肺經
【功能主治】解毒排膿消癰。主癰瘡
【用法用量】外用:適量,煎濃液塗敷。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