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四川常用中草藥》
【拼音名】YěHǎiJiāo
【別名】海茄子(《四川常用中草藥》),巖海椒、觀音蓮,玉珊瑚(《貴州藥植目錄》)。
【來源】為茄科植物毛葉冬珊瑚的全草。夏、秋季采,曬幹。
【原形態】小灌木,高30~60厘米。莖灰褐色,新枝綠色,幼枝、葉柄、葉下面及果梗均具星狀柔毛或稍有柔毛。單葉互生,卵狀長圓形,長2.5~5厘米,寬8~15毫米,常2枚生於一處,一大一小,先端圓鈍,基部窄狹成柄,全緣或呈微波狀,上面疏被短毛或近於無毛,下面疏被短毛或星狀毛。花1~2朵葉腋外生;花小,白色;萼綠色,略成鐘狀,上端5裂,微被毛;花冠淺鐘狀,5裂;雄蕊5,黃色;花柱線形,柱頭小,略呈頭狀。漿果圓球形,橘紅色或紅色,直徑約2厘米。種子多數,扁平,略呈腎形,平滑。花期3~6月。果期4~7月。
【生境分布】生於荒地、林邊。分布四川,貴州;北京、上海、江蘇等地有栽培。
【化學成份】葉含毛葉冬珊瑚堿。
【藥理作用】毛葉冬珊瑚堿有抗結核桿菌和肺炎雙球菌的作用;在體外抑制結核桿菌的濃度為3毫克/毫升,作用不受血清的影響。尚可作為甾體的前身。
【性味】《四川常用中草藥》:"甘辛,溫,有小毒。"
【功能主治】
①《四川常用中草藥》:"消積,利膈,下熱毒。治風濕麻痹,濕熱癢瘡。"
②《貴州藥植目錄》:"治月家病,疔瘡。"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6錢。
【摘錄】《*辭典》
野海椒《中華本草》
【出處】出自《四川常用中草藥》
【拼音名】YěHǎiJiāo
【英文名】HerbofFalseJerusalemcherry
【別名】海茄子、巖海椒、觀音蓮、玉珊瑚、天辣子、陳龍茄、洋海椒
【來源】
藥材基源:為茄科植物珊瑚豆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olanumpseudo-copsicumL.var.di-florum(Vell.)Bitter[S.capsicasterumLink.ExSchau;S.di-florumVell.;S.dunnianumLevl.]
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集,曬幹。
【原形態】直立分枝小灌木,高0.3-1.5m。小枝幼時被樹枝狀簇絨毛,後漸脫落。葉互生;葉柄長2-5mm;葉片卵狀長圓形,長2-5cm,寬1-1.5cm,常2枚生於一處,一大一小,先端鈍圓,基部漸狹成柄,全緣或呈微波狀。花序短,腋生,通常1-3朵,單生或成蠍尾狀花序;總花梗短幾近於無;花梗長約5mm;萼綠色,略成鐘狀,上端5裂,微被毛;花冠淺鐘狀狀,白色,5深裂,裂片卵圓形;雄蕊5,黃色;子房近圓形,花柱線形,柱頭小,略成頭狀。漿果單生,球狀,珊瑚紅色或橘黃色,直徑1-2cm;種子多數,扁平,略呈腎形,平滑。花期朋,果期8-12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荒地、林邊。
資源分布:分布四川、貴州;北京、上海。江蘇等地有栽培。
【化學成份】葉含毛葉冬珊瑚堿(Solanocapsine)。
【藥理作用】毛葉冬珊瑚堿有抗結核桿菌和肺炎雙球菌的作用;在體外抑制結核桿菌的濃度為3mg/ml,作用不受血清的影響。尚可作為甾體的前身。
【性味】味辛;性溫,小毒
【功能主治】祛風濕;通經絡;消腫止痛。主風濕痹痛;腰背疼痛;跌打損傷;無名腫毒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每日量5-10g。外用:適量,研末調敷。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