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始載於《中國植物誌》。
【拼音名】HuáDōnɡYīnDìJué
【英文名】EasternChinaGrapefern
【來源】
藥材基源:為陰地蕨科植物華東陰地蕨的全草或根莖。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cepteridiumjaponicum(Prantl)Lyon[BotrychiumdaucifoliumWall.var.japonicumPrantl]
采收和儲藏:全草夏、秋季采收,冼凈,曬幹或鮮用。根莖秋季采挖,洗凈,去須根與葉柄,曬幹。
【原形態】多年生蕨類植物,植株高35-60cm,較粗壯。具短而直立的根莖。根肉質,較粗壯。葉二裂;營養葉有長柄,長10-15cm;葉片略呈五角形,草質,長12-20cm,寬15-18cm,頂端短而漸尖,三回羽狀分裂;羽片約6對,最下1對羽片最大,有柄;末回小羽片或裂片為橢圓形,邊緣有整齊的尖鋸齒;葉脈明顯,直達鋸齒。孢子葉自總柄抽出,其柄常高出營養葉。孢子囊穗圓錐狀,長可達10cm,二回羽狀;孢子囊圓球形,無柄,橫裂,孢子四面型。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山地闊葉林下陰濕地溪邊。
資源分布:分布於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臺灣、廣東、廣西等地。
【性味】甘;苦;微寒
【歸經】肝;肺經
【功能主治】清肝明目;化痰消腫。主目赤腫痛;小兒高熱抽搐;咳嗽;吐血;瘰癧;癰瘡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搗敷。
【各家論述】《新華本草綱要》:有清熱解毒、鎮驚、平肝散結、消腫止痛、潤肺祛痰的功能。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 CopyRight 2025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