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本草 > 黃皮果功效和作用

【出處】《綱目》

【拼音名】HuánɡPíGuǒ

【別名】黃皮子(《桂海虞衡誌》),黃檀子(《八閩通誌》),黃彈子(《廣東通誌》),金彈子(《本草求原》)。

【來源】為蕓香科植物黃皮的果實。

【原形態】

黃皮(《桂海虞衡誌》)

常綠灌木或小喬木。幼枝具瘤狀突起的腺體。葉互生,單數羽狀復葉,幼葉卷曲;小葉5~13,頂端1枚最大,向下逐漸變小,長2.5~11.5厘米,寬1~6.2厘米,橢圓形或卵形,先端漸尖,基部楔形,不相等,全緣,略帶微波狀;硬紙質,密布透明腺點,上面深紫色,下面綠色;小葉柄長2~5毫米。圓錐花序頂生或腋生,花黃白色;萼片5,短三角形,外被短毛;花瓣5,匙形,開放時反展,背面有隆起的中線;雄蕊9~10,通常10;子房5室,有短柄,密被淡黃色的柔毛,花柱粗短,柱頭扁圓呈盤狀。漿果球形,黃褐色,果皮具腺體,有柔毛。種子綠色。花期4月。果期6月。

【生境分布】分布我國南部,廣東、廣西、福建均有救培。

【性味】

甘酸,溫。

①姚可成《食物本草》:"酸,平,無毒。"

②《福建民間草藥》:"甘酸,微溫。"

【功能主治】

消食,化痰,理氣。治食積不化,胸膈滿痛,痰飲咳喘。

①《廣誌》:"消食,顆氣,除暑熱。"

②姚可成《食物本草》:"主嘔逆痰水,腳膈滿痛,蛔蟲上攻,心下痛。"

③《福建民間草藥》:"化氣消疝,除積止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0.5~1兩。

【註意】《本草求原):"多食動火,發瘡節。"

【附方】

①治痰咳哮喘:黃皮果,用食鹽腌後,用時取五錢,酌加開水燉服。(《福建民間草藥》)

②治食積脹滿:腌黃皮果五錢至一兩。水燉服。(《福建中草藥》)

【摘錄】《*辭典》

黃皮果《中華本草》

【出處】出自《本草綱目》《廣東通誌》:食荔枝太多,以黃皮解之。

【拼音名】HuánɡPíGuǒ

【英文名】FruitofChineseWampee

【別名】黃皮子、黃彈子黃彈、、金彈子。

【來源】

藥材基源:為蕓香科植物黃皮的成熟果實。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lausenalansium(Lour.)Skeels[QuinarialansiumLour.]

采收和儲藏:7-9月果實成熟時采摘,鮮用、直接曬幹或用食鹽腌後曬幹。

【原形態】黃皮綠灌木或小喬木,高可達12m。幼枝、花軸、葉軸、葉柄及嫩葉下面脈上均有集生成簇的叢狀短毛及長毛,有香味。奇數羽狀復葉互生;小葉柄長4-8mm;小葉片5-13,頂端1枚最大,向下逐漸變小,卵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6-13cm,寬2.5-6cm,先端銳尖或短漸尖,基部寬楔形,不對稱,邊淺波狀或具淺鈍齒。聚傘狀圓錐花序頂生或腋生,花枝擴展,多花;萼片5,廣卵形;花瓣5,白色,匙形,長不超過5mm,開放時反展;雄蕊10,長短互間;子房上位,5室,密被毛。漿果球形、扁圓形,長1.2-3cm,淡黃色至暗黃色,密被毛。種子綠色。花期4-5月,果期7-9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多為栽培。

資源分布:分布於西南及福建、臺灣、廣東、海南、廣西等地。

【性狀】性狀鑒別果實呈類圓形,直徑0.8-2.3cm。外表面黃褐色或深綠色,具有皺紋。果肉較薄。種子扁卵圓形,長1.1-1.4cm,寬8-9mm,厚3-4mm,棕色或棕黃色,具個規則皺紋。氣微,味辛、略苦。

【化學成份】黃皮種子含黃皮新肉桂酰胺(lansiumamide)A、B、C、D。

【性味】辛;甘;酸;溫

【歸經】肺;胃經

【功能主治】行氣;消食;化痰。主食積脹滿;脘腹疼痛;疝痛;痰飲咳喘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

【註意】《本草求原》:多食動火,發瘡節。

【附方】①治痰咳哮喘:黃皮果,用食鹽腌後,用時取五錢,酌加開水燉服。(《福建民間草藥》)②治食積脹滿:腌黃皮果五錢至一兩。水燉服。(《福建中草藥》)

【各家論述】

1.《廣誌》:消食,順氣,除暑熱。

2.姚可成《食物本草》:主嘔逆痰水,胸膈滿痛,蛔蟲上攻,心下痛。

3.《福建民間草藥》:化氣消疝,除積止痛。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黃皮果相關圖片

黃皮果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 上一个: 黃皮根  下一个:黃皮果核>>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