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本草 > 黃珠子草功效和作用

【拼音名】HuánɡZhūZiCǎo

【別名】乳癰根

【來源】大戟科黃珠子草PhyllanthussimplexRetz.,以全草入藥。

【生境分布】廣西。

【性味】甘,平。

【功能主治】

清熱散結,健胃消積。

小兒疳積:鮮全草3~5錢,水煎服,或蒸豬瘦肉服。

乳腺炎:鮮全草搗爛外敷,並用全草水煎外洗。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黃珠子草《*辭典》

【出處】《廣西中藥誌》

【拼音名】HuánɡZhūZiCǎo

【別名】珍珠草、魚骨草、日開夜閉(《南寧市藥物誌》),地珍珠、假芋(《廣西藥植名錄》)。

【來源】為大戟科植物黃珠子草的全草或根。夏、秋采收,曬幹或鮮用。

【原形態】一年生草本,高約40厘米,禿凈。莖基部木質化,表面帶紫色,葉互生,2列,線狀長圓形,長1.3~2.5厘米,寬3~5毫米,先端急尖,基部近圓鈍,全緣;葉柄短,長不及1毫米,托葉2枚,卵狀披針形,褐紅色。花小,單性同株,單生或簇生於葉腋;雄花具短柄,萼片6,兩輪,矩圓形,內輪較外輪大,黃綠色;花瓣缺如;雄蕊3,花藥2室,蜜腺6枚;雌花具柄,長約1毫米,花後伸長,萼6裂,裂片矩圓形,長約1毫米,反展;子房3室,有3條縱槽和小疣狀突起,花柱3枚,柱頭2裂、蒴果球形,紫紅色,平滑,3裂。種子褐棕色,花期9~10月。果期10~11月。

【生境分布】生於田野濕潤處。分布廣東、廣西等地。

【性味】

①《南寧市藥物誌》:"甘苦。"

②《廣西中藥誌》:"甘,平。"

【功能主治】

①《南寧市藥物誌》:"全草:消食,退翳。治疳積及疳積入眼。"

②《廣西藥植名錄》:"全草:補脾胃,治淋病,骨哽喉,小兒疳積。根:治乳房膿腫。"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5錢。外用:搗敷或煎水熏洗。

【摘錄】《*辭典》

黃珠子草《中華本草》

【出處】出自《廣西中藥誌》

【拼音名】HuánɡZhūZiCǎo

【英文名】SimplePhyllanthus

【別名】珍珠草、魚骨草、日開夜閉、音葉葉下珠、山油柑。

【來源】

藥材基源:為大戟科植物黃珠子草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hyllanthusvirgatusForst.f.[P.simplexRetz.;P.simplexRetz.var.virgatus(Forst.f.)Muell.Arg.;P.ancepssensuBenth.]

采收和儲藏:夏、秋采收,曬幹或鮮用。

【原形態】黃珠子草一年生草本,高達60cm。有時主莖不明顯,枝通常自莖基部分出。全株無毛。單葉互生;幾無柄;托葉膜質,卵狀三角形,長約1mm,粉紅色;葉片近革質,線大辯論披針形、長圓形或狹橢圓形,長5-25mm,寬2-7mm,先端鈍或急尖,基部圓而稍偏斜,上面綠色,下面略帶白霜。花小,單性同株;通常1朵雌花和2-4朵雄花簇生於葉腋;雄花花梗長約2mm,萼片6,雄蕊3,化絲分離,花盤腺體6;雌花花梗長約5mm,花萼6深裂,紫紅色,外折,子房球形,3室,具鱗片狀凸起,花柱分離,2深裂;花盤不分裂。蒴果扁球形,直徑2-3mm,果皮紫紅色,具鱗片狀凸起,果梗絲狀,長5-12mm,萼片宿存;種子具細疣點。花期4-5月,果期6-11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1350mm以下的山坡、草地。

資源分布:分布於西南及陜西、江西、福建、臺灣、湖北、湖南、廣東、海南、廣西等地。

【性味】甘苦;平

【歸經】脾經

【功能主治】健脾消積;利尿通淋;清熱解毒。主疳積;痢疾;淋病;乳癰;牙疳;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搗敷;煎水洗或含漱。

【各家論述】

1.《南寧市藥物誌》:全草:消食,退翳。治疳積及疳積入眼。

2.《廣西藥植名錄》:全草:補脾胃,治淋病,骨哽喉,小兒疳積。根:治乳房膿腫。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黃珠子草相關圖片

黃珠子草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 上一个: 黃樟  下一个:黃竹參>>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