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本草 > 茴香根功效和作用

【出處】《本草圖經》

【拼音名】HuíXiānɡGēn

【來源】為傘形科植物茴香的根。7月間采挖。

【化學成份】根含揮發油。油含蒔蘿油腦、α-松油烯、γ-松油烯、異松油烯、α-蒎烯、β-蒎烯。β-月桂烯、α-水芹烯、對聚傘花素、檸檬烯等。尚含棕櫚酸豆甾醇酯,5-甲氧基呋喃香豆精、豆甾醇、傘形花內酯。

【性味】

辛甘,溫。

①《草木便方》:"辛平,溫。"

②成都《常用草藥治療手冊》:"性溫,味甘辛。"

【功能主治】

溫腎和中,行氣止痛。治寒疝,胃寒嘔逆、腹痛,風濕關節痛。

①《草木便方》:"暖丹田,通腎經。治腎氣沖心卒痛。"

②《分類草藥性》:"治一切氣痛,膀胱疝氣。"

③《天寶本草》:"治胃氣脹滿。"

④《貴州民間方藥集》:"消陰囊腫,膀胱氣,表風寒,治腹痛。"

⑤成都《常用草藥治療手冊》:"行氣散寐,和中止痛。治胃寒腹痛,反胃嘔吐,寒疝疼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鮮者1~2兩;搗汁或燉肉。

【附方】

①治丹停、腫脹:小茴香根、筋骨草燉豬蹄子服。(《四川中藥誌》)

②治風濕關節痛:茴香根、白土茯苓各一兩。煨水服。(《貴州草藥》)

③治疝氣痛:茴香根五錢,茴香子、吳萸子各一錢,臭牡丹花和根、通花根各三錢。煨水服。(《貴州草藥》)

【摘錄】《*辭典》

茴香根《中華本草》

【出處】出自《本草圖經》

【拼音名】HuíXiānɡGēn

【英文名】FennelRoot

【來源】

藥材基源:傘形科植物茴香的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FoeniculumvulgareMill.

采收和儲藏:7月間采挖,去除莖葉,留根洗凈,鮮用,牙曬幹。

【原形態】多年生草本,高0.4-2m。具強烈香氣。莖直立,光滑無毛,灰綠色或蒼白色,上部分枝開展,表面細縱溝紋。莖生葉互生;較下部的莖生葉葉柄長5-15cm,中部或上部葉的葉柄部或全部皮鞘狀,葉鞘邊緣膜質;葉片輪廓主國闊三角形,長約30cm,寬約40cm,四至五回羽狀全裂;末回裂片絲狀,長0.5-5cm,寬0.5-1cm。復傘形花序頂生或側生,徑3-15cm;小傘形花序有花14-30朵,花柄纖細,不等長,長0.3-1.2cm;花小,無萼齒;花瓣黃色,倒卵形或近倒卵形,淡黃色,長約1.5mm,寬約1mm,中部以上向內鄭曲,先端微凹;雄蕊5,花絲略長於花瓣,花藥卵圓形,淡黃色,縱裂;子房下位,2室,花柱基圓錐形,花柱極短,向外叉開或貼伏在花柱基上。雙懸果長圓形,長3.5-6mm,寬1.5-2mm,主棱5條,尖銳;每棱槽內有油管1,合生面有油管2,胚乳腹面近平直或微凹。花期5-6月,果期7-9月。

【化學成份】根含揮發油。油含蒔蘿油腦(Dillapiol)、a-松油烯(a-Terpinene)、γ-松油烯(γ-Terpinene)、異松油烯(Terpinolene)、a-菠烯(a-pinene)、β-蒎烯(β-pinene)、β-月桂烯(β-Myrcene)、a-水芹烯(a-phellandrene)、對聚傘花素(p-Cymene)、檸檬烯(Limonene)等。尚含棕櫚酸豆甾醇醋(Stigmasterylpalmitate)、5-甲氧基呋喃香豆精(5-Methoxyfuranocoumarin)、豆甾醇(Stigmaste-rol)、傘形花內脂(Umbelliferone)。

【性味】味辛;甘;性溫

【功能主治】溫腎和中;行氣止痛;殺蟲。主寒疝;耳鳴;胃寒嘔逆;腹痛;風寒濕痹;鼻疳;蛔蟲病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鮮品加倍;或鮮品搗汁;或泡酒。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湯洗。

【註意】陰虛火旺者禁服。

【各家論述】

1.《草木便方》:暖丹田,通腎經。治腎氣沖心卒痛。

2.《分類草藥性》:治一切氣痛,膀胱疝氣。

3.《天寶本草》:治胃氣脹滿。

4.《貴州民間方藥集》)消陰囊腫,膀胱氣,表風寒,治腹痛。

5.成都《常用草藥治療手冊》:行氣散寒,和中止痛。治胃寒腹痛,反胃嘔吐,寒疝疼痛。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茴香根相關圖片

茴香根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 上一个: 茴香蟲  下一个:茴香莖葉>>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