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本草 > 鴨肫衣功效和作用

【出處】《綱目》

【拼音名】YāZhūnYī

【別名】鴨肫內皮(《本草求原》),鴨肫皮(《藥材資料匯編》),鴨內金(《中藥形性經驗鑒別法》)。

【來源】為鴨科動物家鴨的砂囊的角質內壁。將鴨殺死後,取出鴨肫,剖開,剝取內壁,洗凈曬幹。

【原形態】動物形態詳"白鴨肉"條。

【性狀】幹燥砂囊內壁,呈類圓形盤片狀,如雞內金而較厚,表面呈黑綠色或紫黑色,稍有皺紋。質松,斷面角質。氣腥,味微苦。

【功能主治】治諸骨鯁,噎膈翻胃。

【用法用量】內服:研末,0.5~1錢。

【附方】

①治諸骨鯁:鴨肫衣炙研,水服一錢,取其消導。(《綱目》)

②治噎膈翻胃:鴨肫衣數十個。曬幹微炒,為末,每早燒酒送下六分,頻服。(《經驗廣集》鴨肫散)

【備註】本品在四川、雲南及湖南等地,與雞內金同等使用。參見"雞內金"條。

【摘錄】《*辭典》

鴨肫衣《中華本草》

【出處】出自《本草綱目》

【拼音名】YāZhūnYī

【英文名】Membraneofduckgizzard

【別名】鴨肶胵、鴨肫內皮、鴨肫皮、鴨內金

【來源】

藥材基源:為鴨科動物家鴨的砂囊角質內壁。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nasdomesticaLinnaeus.

采收和儲藏:宰鴨去內臟時,摘下砂囊(鴨肫),剖開,剝取內壁,曬幹或烘幹。

【原形態】家鴨,家禽。嘴長而扁平,頸長,體扁。翅小,覆翼羽大。用面如舟底。尾短,公鴨尾有卷羽4枚。羽毛甚密,色有全白、栗殼、黑褐等不同。公鴨頸部多黑色而有金綠色光澤,且叫聲嘶啞。腳矮,前3趾有蹼,後1趾略小。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鴨喜合群,膽怯。無飛翔力,善遊泳。主食谷類、蔬菜、魚蟲等。

資源分布:我國大部分地區飼養,定型的3個類型為北京鴨、金定鴨(卵用麻鴨)、高腳鴨(卵肉兼用型)。

【性狀】性狀鑒別,本品呈碟形片狀或破碎,厚約1.5mm,外表面暗綠色或黃棕色,內表面黃白色,皺紋粗且少,近邊緣有溝紋。質硬,斷面角質。氣腥,味微苦。

【炮制】取原藥材,除去雜質,篩去灰屑。

【性味】味甘;性平

【歸經】脾;胃經

【功能主治】消食;化積。主食積脹滿;噯腐吞酸;噎膈翻胃;諸骨哽喉

【用法用量】內服:煎服,3-6g;研末,1.5-3g。

【附方】①治諸骨鯁:鴨肫衣炙研,水服一錢,取其消導。(《綱目》)②治噎膈翻胃:鴨肶胵數十個。曬幹微炒,為末,每早燒酒送下六分,頻服。(《經驗廣集》鴨肫散)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鴨肫衣相關圖片

鴨肫衣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 上一个: 鴨跖草  下一个:鴨嘴癀>>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