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本草 > 棘針功效和作用

【出處】《本經》

【拼音名】JíZhēn

【別名】白棘(《本經》),棘刺、棗針(《別錄》),赤龍爪(《普濟方》)。

【來源】為鼠李科植物酸棗的棘刺。

【性味】

①《本經》:"味辛,寒。"

②《別錄》:"無毒。"

【功能主治】

消腫,潰膿,止痛。治癰腫有膿,心腹痛,尿血,喉痹。

①《本經》:"主心腹痛,癰腫,潰膿,止痛。"

②《別錄》:"決刺結,療丈夫虛損,陰痿,精自出。補腎氣,益精髓。""療腰痛,喉痹不通。"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2錢;或入丸、散。外用:煎汁塗或研末搐鼻。

【附方】

①治諸惡腫失治有膿:燒棘針作灰,水服之,經宿頭出。(《千金方》)

②治丁腫:曲頭棘刺四百枚,橘皮三兩。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半升,服一合。塗腫上亦得。(《古今錄驗方》)

③治腎臟冷氣卒攻,臍腹疼痛拘撮甚者:檳榔一分(弼),棘針鉤子一合(微炒)。上藥,搗粗羅為散,都作一服,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又入好酒半中盞,更煎三、五沸,去滓,不計時侯,稍熱分為二服。(《聖惠方》)

④治頭風疼痛:倒鉤棘針四十九個(燒存性),丁香一個,麝香一皂子。為末,隨左,右塞鼻。(《聖惠方》)

⑤治尿血:刺針二升。水三升,煮取二升,分三服。(《外臺》)

⑥治小兒一切疳:棘針、瓜蒂等分。搗細羅為散,每用黍粒大,吹入鼻中,日二度佳。(《聖惠方》吹鼻散)

⑦治小兒喉痹:棘針燒灰,水服半錢。(《聖惠方》)

⑧治小兒天風口噤,乳不下:白棘燒末,水服一錢匕。(《子母秘錄》)

⑨治倒睫拳毛:木鱉子二個(令炒),木賊一百二十節,地龍二條(去土),赤龍爪一百二十個。上為細末,摘去倒睫,每日以紙撚蘸藥搐之,一日三、五次。(《普濟方》)

⑩治齒蟲:腐爛棘針二百枚(即是棗木刺朽落地者)。以水二升,煎取一升含之,日四、五度,以瘥為度。(《小品方》腐棘刺漱湯)

【各家論述】《本草述》:"《準繩》治溲血,有鹿茸丸,用棘刺逐隊於諸補劑中,且有桂、附,是則《別錄》所雲療丈夫虛損雲雲,非無據也。第如《本經》之治,似以潰膿止痛決刺結為先者,得非此味補益,乃有為之前導而致其功乎?是則行而補者,在諸藥味中,或未有如斯之兼善也。惟是白棘、棘針,在《別錄》主治,若有稍別,更當以寇氏之說明之。"

【摘錄】《*辭典》

棘針《中華本草》

【出處】

1.《唐本草》:棘有赤、白兩種,亦猶諸棗色類非一,後條用花,斯不足怪。以江南無棘,李雲用棗針。今用棘刺,當取白針為勝。花即棘花,定無別物。然刺有兩種,有鉤者,有直者,補益宜用直者,療腫宜用鉤者。

2.《蜀本草》:《切韻》曰,棘,小棗也,田野間多有之。叢高三、二尺,花葉莖實俱似棗也。

3.《本草衍義》:白棘,乃是酸棗未長大時枝上刺也。白棘,一名棘針,一名棘刺,按《經》如此甚明,諸

【拼音名】JíZhēn

【英文名】SpineofCommonJujube,SpineofChineseDate

【別名】白棘、棘刺、赤龍爪。

【來源】

藥材基源:為鼠李科植物酸棗ZiziphusjujubaMill.var.spinosa(Bunge)HuexH.F.Chow的棘刺。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ZiziphusjujubaMill.var.spinosa(Bunge)HuexH.F.Chow[Z.vulgarisLam.var.spinosaBunge]

采收和儲藏:常年均可采,曬幹。

【原形態】酸棗落葉灌木,稀為小喬木,高1-3m。老枝灰褐色,幼枝綠色;於分枝基部處具刺1對,1枚針形直立,長達3cm,另1枚向下彎曲,長約0.7cm。單葉互生;托葉針狀;葉片長圓狀卵形至卵狀披針形,先端鈍,基部圓形,稍偏斜,邊緣具細鋸齒。花小,2-3朵簇生於葉腋;花萼5裂,裂片卵狀三角形;花瓣5,黃綠色,與萼片互生,雄蕊5,與花瓣對生;花盤明顯,10淺裂;子房橢圓形,埋於花盤中,花柱2裂。核果肉質,近球形,成熟時暗紅褐色,果皮薄,有酸味。花期6-7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向陽或幹燥的山坡、山谷、丘陵、平原、路旁以及荒地。性耐幹旱,常形成灌木叢。

資源分布:分布於華北、西北及遼寧、山東、江蘇、安徽、河南、湖北、四川。

【性味】辛;寒

【歸經】心;肝經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主癰腫;喉痹;尿血;腹痛;腰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6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煎汁塗;或研末蓄鼻。

【附方】①治諸惡腫失治有膿:燒棘針作灰,水服之,經宿頭出。(《幹金方》)②治丁腫:曲頭棘刺四百枚,橘皮三兩。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半升,服一合。塗腫上亦得。(《古今錄驗方》)③治腎臟冷氣卒攻,臍腹疼痛拘撮甚者:檳榔一分(兩),棘針鉤子一合(微炒)。上藥,搗粗羅為散,都作一服,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又入好酒半中盞,更煎三、五沸,去滓,不計時候,稍熱分為二服。(《聖惠方》)④治頭風疼痛:倒鉤棘針四十九個(燒存性),丁香一個,麝香一皂子。為末,隨左、右塞鼻(《聖惠方》)⑤治尿血:刺針二升。水三升,煮取二升,分三服。(《外臺》)⑥治小兒一切疳:棘針、瓜蒂等分。搗細羅為散,每用黍粒大,吹入鼻中,日二度佳。(《聖惠方》吹鼻散)⑦治小兒喉痹:棘針燒灰,水服半錢。(《聖惠方》)⑧治小兒天風口噤,乳不下:白棘燒末,水服一錢匕。(《子母秘錄》)⑨治倒睫拳毛:木鱉子二個(令炒),木賊一百二十節,地龍二條(去土),赤龍爪一百二十個。上為細末,摘去倒睫,每日以紙撚蘸藥之,一日三、五次。(《普濟方》)⑩治齒蟲:腐爛棘針二百枚(即是棗木刺朽落地者)。以水二升,煎取一升含之,日四、五度,以瘥為度。(《小品方》腐棘刺漱湯)

【各家論述】

1.《本草述》:《準繩》治溲血,有鹿茸丸,用棘刺逐隊於諸補劑中,且有桂、附,是則《別錄》所雲療丈夫虛損雲雲,非無據也。第如《本經》之治,似以潰膿止痛決刺結為先者,得非此味補益,乃有為之前導而致其功乎?是則行而補者,在諸藥味中,或未有如斯之兼善也。惟是白棘、棘針,在《別錄》主治,若有稍別,更當以寇氏之說明之。

2.《本經》:主心腹痛,癰腫,潰膿,止痛。

3.《別錄》:決刺結,療丈夫虛損,陰痿,精自出。補腎氣,益精髓。療腰痛,喉痹不通。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棘針相關圖片

棘針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 上一个: 棘葉  下一个:蒺藜根>>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