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本草 > 輪葉棘豆功效和作用

【拼音名】LúnYèJíDòu

【別名】打夏

【來源】豆科棘豆屬植物輪葉棘豆OxytropischiliophyllaRoyle的全草。7~9月采集全草,洗凈切段,曬幹。

【性味】苦,寒。有小毒。

【功能主治】止血消炎,止瀉鎮痛。用於創傷出血,瘡癤腫痛,腸炎腹瀉;外用可消腫止痛,止血。

【用法用量】1~3錢。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輪葉棘豆《*辭典》

【出處】《西藏常用中草藥》

【拼音名】LúnYèJíDòu

【別名】莪大夏(藏名)

【來源】為豆科植物輪葉棘豆的全草。7~9月采收。

【原形態】多年生草本。根粗壯,根皮暗褐色。莖極短,外面被宿存的托葉與葉柄所包被。羽狀復葉密集,長5~20厘米;托葉披針形,與葉柄基部連合,密被白色綿毛;小葉很小,多而密,每3~6小葉輪生,卵形或近圓形,長約0.3~0.5厘米,下面疏被綿毛和疣狀腺體。總狀花序有5~15朵花;花梗與復葉近等長,密被白色綿毛;萼管狀,長約1厘米,疏被黑色和白色綿毛及腺體;花冠藍紫色。莢果長橢圓形,微彎,無毛,有疣狀腺體。

【生境分布】生於高山幹燥的山坡。分布西藏等地。

【性味】性涼,味苦。

【功能主治】止血消炎,止瀉鎮痛。治創傷出血,瘡癤發炎,腸炎腹瀉。外用可消腫止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3錢。外用:搗敷。

【摘錄】《*辭典》

輪葉棘豆《中華本草》

【出處】出自《西藏常用中草藥》。

【拼音名】LúnYèJíDòu

【英文名】all-grassofWhorlleafCrazyweed

【別名】打夏。

【來源】

藥材基源:為豆科植物輪葉棘豆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OxytropischiliophyllaRoyle

采收和儲藏:7-9月采集全草,洗凈,切段,曬幹。

【原形態】輪葉棘豆多年生草本植株高10-15cm。莖極短縮,長約2-3cm,基部被宿存的托葉和葉柄所包。葉長4-5cm;托葉披針形,膜質,密被淡黃色長柔毛和腺點;葉柄與葉軸疏被長柔毛和腺點;小葉多數,輪生,卵形或長圓形,長2-3cm寬約1mm,邊緣內卷,兩面密被短柔毛和腺點。花3-6朵排成總狀花序;總花梗短於葉,密被長柔毛和腺點;苞片卵形,長約1cm,密生腺點;花萼長約1.4cm密被白色、黑色的長柔毛和腺點,萼齒長及萼管的1/4;花冠紫色,旗長約2.4cm,翼瓣長編印2cm,龍骨瓣與翼瓣近等長,先端的喙長約2mm;子房密被絹質長柔毛。莢果鐮狀長圓形,長約2-3cm,寬5-7mm,被白色或與黑色混雜的長柔毛和疣狀腺點。花、果期5-8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4500-5200m的山坡碎石地、山頂、山坡草地、河灘、湖盆地。

資源分布:分布於新疆、四川、西藏等地。

【化學成份】全草含鈣、鉀、鈉等無素。

【性味】涼;苦

【歸經】心;肝經

【功能主治】止瀉;止血;解毒消腫。主腸炎腹瀉;創傷出血;瘡癤腫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9g。外用:適量,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輪葉棘豆相關圖片

輪葉棘豆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 上一个: 輪葉八寶  下一个:輪葉鈴子香>>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