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本草 > 冬淩草功效和作用

【別名】冰淩花、冰淩草、六月令、山荏、破血丹、明鏡草、彩花草、山香草、雪花草

【來源】唇形科香茶菜屬植物碎米椏Rabdosiarubescens(Hamst.)C.Y.WuetHsuan,以全株入藥。

【功能主治】

本品全株粗制劑臨床療效觀察,對食管癌、賁門癌、肝癌,乳腺癌、直腸癌有一定緩解作用。

可防治放射治療的副反應,急、慢性咽炎,扁桃體炎,腮腺炎,氣管炎,慢性遷延性肝炎等。

【用法用量】1~2兩,煎服或制成各種劑型內服。

【備註】(1)個別地區用以治療感冒、頭痛、(全株半斤,水煎洗患處)風濕骨痛,關節炎(全株3兩,泡酒1斤,早晚各服1兩)等。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冬淩草《中華本草》

【拼音名】DōnɡLínɡCǎo

【別名】山香草、破血丹、雪花草、野藿香、六月令、山荏、冰淩草

【來源】

藥材基源:為唇形科植物碎米椏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Rabdosiarubescens(Hemsl.)Hara[PlectranthusrubescensHemsl.;P.ricinispermusPamp.]

采收和儲藏:秋季采收,洗凈,曬幹。

【原形態】碎米椏,小灌木,高0.5-1m。根莖木質,有長纖維狀須根。莖直立,基部近圓柱形,皮層縱向剝落,莖上部及分枝均四棱形,具條紋,褐色或帶紫紅色,密被小疏柔毛,幼枝極密被絨毛,帶紫紅色。葉對生;葉柄連具翅假柄在內長1-1.3cm,向上漸變短;葉片卵圓形或菱狀卵圓形,長2-6cm,寬1.3-3cm,先端銳尖或漸尖,後一情況先端一齒較長,基部寬楔形,驟然漸狹下延成假翅,邊緣具粗圓齒狀鋸齒,齒尖具胼胝體,上面疏被小疏柔毛及腺點,下面密被灰白色短絨毛至近無毛,脈紋常帶紫紅色。聚傘花序3-5花,在莖及分枝頂上排列成狹圓錐花序,總梗與長2-5mm的花梗及序軸密被微柔毛,但常帶紫紅色;苞葉菱形或菱狀卵,圓形至披針形,向上漸變小,在圓錐花序下部者十分超出於聚傘花序;小苞片鉆狀線形或線形,被微柔毛;花萼鐘形,長2.5-3mm,外密被灰色微預知毛及腺點,明顯帶紫紅色,10脈,萼齒5,微呈3/2式二唇形,齒均卵圓狀三角形,近鈍尖,約占花萼長之半,上唇3齒,中齒略小,下唇2稍大而平伸,果時花萼增大;花冠長約7mm,但也有雄蕊退化的花冠變小,外疏被微柔毛及腺點,冠筒長3.5-5mm,基部上方淺囊狀突起,至喉部直徑2-2.5mm,冠檐二唇形,上唇外反,先端具4圓齒,下唇寬卵形內凹;雄蕊4,略伸出,或有時雄蕊退化而內藏花絲扁平,中部以下具髯毛;花柱絲狀,伸出,先端相等2淺裂;花盤環狀。小堅果倒卵狀三棱形。花期7-10月,果期8-11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山坡、灌木叢、林地及路邊向陽處。

資源分布:分布於河北、山西、陜西、甘肅、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廣西、四川、貴州。

【性狀】

性狀鑒別,莖基部近圓形,上部方柱形,長30-70cm。下部表面灰棕色或灰褐色,外皮縱向剝落;上部表皮紅紫色,有柔撬,質硬脆,斷面淡黃色。葉對生,葉片皺縮,展平後呈卵形或菱狀卵形,長2-6cm,寬1.5-3cm,先端銳尖或漸尖,基部寬楔形,並驟然漸狹下延成假翅,邊緣具粗鋸齒,齒尖具胼胝體,上面棕綠色,有腺點,下面淡綠色,沿脈有疏柔毛;具葉柄。聚傘狀圓錐花序頂生,總梗與小花梗及花序軸密被柔毛;花小;花萼鐘形,萼齒5,二唇形,花冠二唇形,雄蕊4。小堅果倒卵狀三棱形,淡褐色,無毛。氣微香,味苦、甘。

以葉多、色綠者為佳。

顯微鑒別,葉表面觀:上表皮細胞垂周壁波狀彎曲;腺鱗、腺毛較多,腺鱗頭部扁球形,4細胞,柄短,單細胞;腺毛頭部1-2細胞,直徑16-24μm,柄單細胞;非腺毛較少,1-3細胞,類圓錐形,長32-120μm,基部直徑32μm;葉緣及脈上非腺毛較多,2細胞,呈彎鉤狀。下表皮與上表皮相似,有直軸式氣孔。

【化學成份】莖葉含揮發油0.05%,主要為α-蒎烯(αpinene),β-蒎烯(β-pinene),檸檬烯(limonene),7,8-棕葉素(1,8-cineole),對-聚傘花素(ρ-cymene),壬醛(nonaldehyde),癸醛(decanal),β-欖香烯(β-elemene),棕櫚酸(palmiticacid)等。葉含冬淩草甲素(rubescensinA,oridonin),冬淩草乙素(rubescensinB,ponicidin),α-香樹脂醇(α-amyrin)。盧氏冬淩草甲素(ludongninA),魯山冬淩草甲素(lushanrubescensinA),熊果酸(ursolicacid),信陽冬淩草、乙素(xindongninA、B),魯山冬淩草乙、丙、丁素(lushanrubescensinB、C、D),貴州冬淩草素(guidongnin),β-谷甾醇(β-sitosterol),β-谷甾醇-D-葡萄糖甙(β-sitosterol-D-glucoside),2α-羥基熊果酸(2α-hydroxyursolicacid),線薊素(circiliol)。

【鑒別】理化鑒別,薄層色譜:取本品粉末1g,用乙醚20ml冷浸4h,濃縮後作供試品,另取冬淩草甲素作對照品。分別點樣於同一矽膠G薄板上,以乙烷-丙酮(6:4)展開11cm,以碘蒸氣顯色。供試品爭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的相應位置,顯相同的黃色斑點。

【性味】味苦;甘;性微寒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活血止痛。主咽喉腫痛;感冒頭痛;氣管炎;慢性肝炎;風濕關節痛;蛇蟲咬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0-60g;或泡酒。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冬淩草相關圖片

冬淩草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 上一个: 冬裏麻根  下一个:冬青皮>>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