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本草 > 沒食子功效和作用

【出處】《海藥本草》

【拼音名】MéiShíZǐ

【別名】墨石子(《雷公炮炙論》),無食子(《藥性論》),沒石子(《子母秘錄》),無石子(《酉陽雜俎》),麻茶澤(《方輿誌》)。

【來源】為沒食子蜂科昆蟲沒食子蜂的幼蟲,寄生於殼鬥科植物沒食子樹幼枝上所產生的蟲癭。通常於8~9月間,采集尚未穿孔的蟲癭,曬幹。

【原形態】

沒食子蜂:體小,長約6毫米。色黑。頭部有復眼1對;單眼3個。觸角1對,正直而細長。翅2對,膜質,透明;前翅無緣紋,翅脈亦少,靜止時平叠。足3對,發達。腹部呈球形而側扁;雌蟲的腹下有直溝,中藏產卵器。幼蟲形如蛆,體極微小。

沒食子蜂寄生於沒食子樹上,當雌蟲產卵時,先以產卵器刺傷植物的幼芽,旋即產卵於傷口中,至孵化成幼蟲後,能分泌含有酶的液體,使植物細胞中的澱粉迅速轉變為糖,而刺激植物細胞的分生。當幼蟲周圍細胞中的澱粉粒消失,遂起收縮而形成蟲癭,幼蟲成長後,即穿孔飛去。

【生境分布】產希臘、土耳其、伊朗等地。

【性狀】幹燥蟲癭,略呈球形,有短柄;直徑1~2.5厘米,外表灰色或灰褐色,有疣狀突起。質堅厚,斷面不平坦,呈黃白色或淡黃色,有光澤。常見有幼蜂的屍體。蟲已飛出者,則中間有一孔道,與表面的小孔相連,內部並遺有蟲殼。無臭,味澀而苦。以個大,體重,色灰者為佳,已穿孔者,品質較次。

【化學成份】含沒食子鞣質50~70%,沒食子酸2~4%及並沒食子酸、樹脂等。

【炮制】洗凈,曬幹,搗碎。

【性味】

苦,溫。

①唐本草》:"味苦,溫,無毒。"

②《海藥本草》:"溫平,無毒。"

【歸經】

入肺、脾、腎經。

①《玉楸藥解》:"入足少陰腎、足厥陰肝經。"

②《本草求真》:"入腎,兼入脾、胃。"

③《會約醫鏡》:"入肺、腎二經。"

【功能主治】

固氣,澀精,斂肺,止血。治大腸虛滑,瀉痢不止,便血,遺精,陰汗,咳嗽,咯血,齒痛,創傷出血,瘡瘍久不收口。

①《藥性論》:"治大人小兒大腹冷、滑利不禁。"

②《唐本草》:"主赤白利,腸滑,生肌肉。"

③《海藥本草》:"主腸虛冷痢,益血生精,和氣安神,治陰毒痿,燒灰用。"

④《開寶本草》:"主小兒疳露,治陰瘡,陰汗,溫中和氣。"

⑤《本草從新》:"澀精固氣,強陰助陽,止遺淋。"

⑥《現代實用中藥》:"治慢性支氣管炎,痰多,咳嗽,咯血,咳血等癥;外用於刀傷出血,慢性皮膚病等癥。"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2~4錢;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或調敷。

【註意】

凡瀉痢初起,濕熱內郁或有積滯者忌服。

①《本草經疏》:"赤白痢由於濕熱郁於腸胃;兼積滯多者不宜用。"

②《本草從新》:"性偏止澀,不宜多用獨用。"

【附方】

①治小兒洞泄下痢,羸困:沒石子(微煨),訶黎勒(煨)用皮半兩。為細散。每服以粥飲調下半錢,日三、四服。量兒大小加減。(《普濟方》沒石子散)

②治小兒腸虛受熱.下痢鮮血,或便赤汁,腹痛後重,晝夜不止,遍數頻多:沒石子、地榆各五錢,黃柏(銼、蜜炒)二兩,黃連(炒、銼)一兩五錢,酸石榴皮一兩。搗羅為細末,以醋煮面糊和丸如麻子大。每服十丸至二十丸,溫米飲下,食前服。(《局方》沒石子丸)

③治血痢,不問遠近:沒石子一兩。細研,以軟飯和丸,如小豆大。每服於食前以粥飲下十丸。(《普濟方》)

④治產後痢:沒石子一個。燒,為末。和酒服方寸匕,冷即酒服,熱即飲下。(《子母秘錄》)

⑤治痔疾,下血無度,或發或歇:沒石子三枚(燒灰),樗根白皮三兩(銼、炒微黃),益母草三分,神曲二兩(微炒),柏葉一兩,桑耳一兩。搗細羅為散。每於食前,以溫粥飲調下一錢。(《聖惠方》沒石子散)

⑥治陰汗:沒石子燒灰,先以微溫(湯)浴了,即以帛微裛後,傅灰囊上。(張仲景方)

⑦治小兒一切口瘡,止疼痛:沒石子三分(微火炙),甘草一分。上藥搗細羅為散。每於瘡上薄摻,蓋令徧。(《聖惠方》)

⑧治牙齒疼痛:沒石子不拘多少,搗羅為散。以綿裹一錢,當痛處咬之即定,有涎吐之。(《聖濟總錄》沒石子散)

⑨治鼻面酒皶:南方沒石子有孔者,水磨成膏,夜夜塗之。(《世醫得效方》)

【各家論述】《本草求真》:"沒食子,功專入腎固氣,凡夢遺、精滑、陰痿,齒痛,腹冷泄瀉,瘡口不收,陰汗不止,一切虛火上浮,腎氣不固者,取其苦以堅腎,溫以暖胃健脾,俾氣按納丹田,不為走泄,則諸病自能克愈矣。至書所雲安神定魄,亦是神氣既收,不為外浮之意。他如燒黑灰煎湯,以治陰毒,合他藥以染須發,為末以擦牙齒,皆是賴其收澀之力,以為保護。"

【摘錄】《*辭典》

沒食子《中華本草》

【出處】

出自《海藥本草》。

《唐本草》:出西戎。雲生沙磧間,樹似檉者。

【拼音名】MéiShíZǐ

【別名】墨石子、無食子、沒石子、無石子、麻荼澤、無余子

【來源】

藥材基源:為沒食子蜂科昆蟲沒食子蜂的幼蟲寄生於殼鬥科植物沒食子樹幼枝上所產生的蟲癭。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QuercusinfectoriaOliv.

采收和儲藏:通常於3-9月間,采集尚未穿孔的蟲癭,曬幹。

【原形態】寄生動物體小,長約6mm。色黑。頭部有復眼1對;單眼3個。觸角1對,正直而細長,翅2對,膜質,透明;前翅無緣紋,翅脈亦少,靜止時平疊。足3對,發達。腹部呈球形而側扁;雌蟲的腹下有直溝,中藏產卵器。幼蟲形如蛆,體極微小。沒食子蜂寄生於沒食子樹上,當雌蟲產卵時,先以產卵器刺傷植物的幼芽,旋即產卵於傷口中,至孵化成幼蟲後,能分泌含有酶的液體,使植物細胞中的澱粉迅速轉變為糖類,從而刺激植物細胞的分生。當幼蟲周圍細胞中的澱粉粒消失,遂收縮而形成蟲癭,幼蟲成長後,即穿孔飛去。

【生境分布】分布於地中海沿岸希臘、土耳其、敘利亞、伊朗及印度等地。我國無分布記載。

【性狀】

性狀鑒別略呈球形,有短柄;直徑1-2.5cm,外表灰色或灰褐色,有疣狀突起。質堅厚,斷面不平坦,呈黃白色或淡黃色,有光澤。常見有幼蜂的屍體。蟲已飛出者,則中間有一孔道,與表面的小孔相連,內部並遺有蟲殼。無臭,味澀而苦。

理化鑒別(1)取本品水浸出液,加三氯化鐵試液數滴,產生深藍色沈澱。(檢查鞣質)(2)取水浸液,加10%氰化鉀溶液數滴,顯紅色。

(3)取粉末升華後,形成多數針晶束及針晶。

品質標誌水分:本品按烘幹法測定水分,不得過13%。浸出物:本品按熱浸法測定,水浸出物不得少於60%。

【化學成份】含沒食子蟲癭含土耳其沒食子鞣質(turkishgallotannin)50-70%,沒食子酸2-4%及並沒食子酸、樹脂等。又含β-谷甾醇(β-sitosterol),白樺脂甲酯(methyloleano-late).

【藥理作用】經丙酮處理的沒食子甲醇提取物對大鼠有止痛作用,並可顯著降低家兔血糖濃度。氯仿-甲醇提取物對中樞神經系統有抑制作用,踏板實驗表明該提取物對運動協調性有影響,睡眠實驗表可顯著協同延長巴比妥的睡眠時間。此外,該提取物可延緩震顫素誘導的震顫發作時間並減弱其程度,有中等程度的抗震顫作用。完全陰斷離體蛙坐骨神經傳導而表現明顯局部麻醉作用。

【炮制】洗凈,曬幹,搗碎。

【性味】苦;性溫

【歸經】肺;脾;腎經

【功能主治】澀腸;固精;止咳;止血;斂瘡。主久瀉久痢;遺精;盜汗;咳嗽;咯血;便血;痔血;創傷出血;瘡瘍久不收口;口瘡;齒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5-10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研末,外撒或調敷。

【註意】

1.凡瀉痢初起,濕熱內郁或有積滯者忌服。

2.《本草經疏》:赤白痢由於濕熱郁於腸胃,兼積滯多者不宜用。

3.《本草從新》:性偏止澀,不宜多用獨用。

【各家論述】

1.《本草求真》:沒食子,功專入腎固氣,凡夢遺、精滑、陰痿,齒痛,腹冷泄瀉,瘡口不收,陰汗不止,一切虛火上浮,腎氣不固者,取其苦以堅腎,溫以暖胃健脾,俾氣按納丹田,不為走泄,則諸病自能克愈矣。至書所雲安神定魄,亦是神氣既收,不為外浮之意。他如燒黑灰煎湯,以治陰毒,合他藥以染須發,為末以擦牙齒,皆是賴其收澀之力,以為保護。

2.《藥性論》:治大人小兒大腹冷、滑利不禁。

3.《唐本草》:主赤白利,腸滑,生肌肉。

4.《海藥本草》:主腸虛冷痢,益血生精,和氣安神,治陰毒痿,燒灰用。

5.《開寶本草》:主小兒疳?,治陰瘡,陰汗,溫中和氣。

6.《本草從新》:澀精固氣,強陰助陽,止遺淋。

7.《現代實用中藥》:治慢性支氣管炎,痰多,咳嗽,咯血,咳血等癥;外用於刀傷出血,慢性皮膚病等癥。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沒食子相關圖片

沒食子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 上一个: 茅香根  下一个:沒藥>>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