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本草 > 枇杷芋功效和作用

【出處】《陜西中草藥》

【拼音名】PíPáYù

【別名】枇杷玉(《陜西中草藥》),千斤重(《全展選編·傳染病》)。

【來源】為列當科植物丁座草的塊莖。初夏發苗時采挖,曬幹用。

【原形態】寄生草本,高15~30厘米,全株無毛。塊莖近球形。莖肉質,單一,圓柱狀,褐色。鱗片葉多數,覆瓦狀排列,三角狀卵形,先端鈍,長1~1.8厘米。穗狀花序,長為莖的一半或更長;花無小苞片,近無梗,萼杯狀,有不規則裂片5;花冠2唇形,長1.5~2厘米,下唇遙短,有不明顯的3齒裂,雄蕊突出於花冠外;心皮3。蒴果卵圓形,3瓣裂。

【生境分布】生於高山金背枇杷林下。分布陜西、雲南、四川、甘肅、湖北等地。

【性味】《陜西中草藥》:"澀微苦,溫,有小毒。"

【功能主治】

溫腎,消脹,止痛。治腹脹,胃痛,疝氣,勞傷咳嗽,血吸蟲病。

①《陜西中草藥》:"理氣止痛,止咳化痰,消脹健胃。治腹脹,胃痛,疝氣,勞傷咳嗽。"

②《西藏常用中草藥》:"補腎助陽,強筋骨。治腰酸腿痛,陽痿。"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2錢。

【註意】《陜西中草藥》:"反芋兒七。"

【附方】治血吸蟲病:千斤重一至二錢(按體質強弱增減),威靈仙、檳榔、百部、火草根各三錢。水煎半小時服,每次30毫升,每日三次。十五至二十天為一療程。(《全展選編·傳染病》)

【摘錄】《*辭典》

枇杷芋《中華本草》

【出處】

出自《陜西中草藥誌》。

《陜西中草藥》:枇杷芋藥性猛烈,不可多用,多用則頭昏。

【拼音名】PíPáYù

【英文名】RhizomeofHimalayanXylanche

【別名】草蓯蓉、枇杷玉、千斤重、千斤附、一支膜、蒙朧茯苓、西域丁座草、半夏

【來源】

藥材基源:為列當科植物丁座草的塊莖。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BoschniakiahimalaicaHook.f.etThomas[Xylanchehimalaica(Hook.f.etThomas)]

采收和儲藏:初夏發苗時采,曬幹。

【原形態】丁座草,寄生草本,高15-45cm,近無毛。根莖球形或近球形,直徑2-5cm,常僅有一條直立的莖。莖不分枝,肉質,圓柱狀,褐色。葉寬三角形、三角狀卵形至卵形,長1-2cm,寬0.6-1.2cm。總狀花序,長8-20cm,花多密集;苞片1枚,三有狀卵形;小苞片無或2枚,早落或宿存,線狀披針表;花梗長長6-10mm,花序上部漸變短;花萼淺杯狀,先端5裂,裂片不等長,裂片花後部分或全部脫落,僅筒部宿存;花冠唇形,黃褐色或淡紫色,筒部稍膨大,上辰盔狀,下唇遠短於上唇3淺裂,五角星片三角形或狹長圓形,常反折;雄蕊4,花絲著生於距筒基部4-6mm處,常伸出於花冠之外,花藥卵狀長圓形;雌蕊由2(稀3)心皮組成;子房長圓形,花柱長約1cm,柱頭盤狀,常3淺裂。蒴果近圓球形或卵狀長圓形,長1.5-2.2cm,直徑1-1.5cm,常3瓣開裂。種子不規則球形。花期4-6月,果期6-9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2500-4400m的高山林下或灌叢中,常寄生於杜鵑花屬植物的根上。

資源分布:分布於陜西、甘肅、青海、中、雲南、西藏等地。

【化學成份】塊莖中含3-表-乙酰氧基烏索-12-烯-28-醛(3-epi-acetoxyurs-12-en-28-al),熊果酸(ursolicacid),3-表-熊果酸(3-epi-ursolicacid),右旋松脂素(pinoresinol),右旋松脂素單葡萄糖甙(pinoresinolmonoglucoside),胡蘿蔔甙(daucosterol).

【藥理作用】從本植物答草分離提取的熊果酸類成分,能用於治療高血壓病、心腦血管疾病、腎臟疾病和哮喘。此類成分是內皮素受體抑制劑,其抑制內皮素1與從大鼠胚胎胸支國脈衍生的A10細胞上的受體結合的IC50為5μg/ml。

【性味】味辛;微苦;性溫;小毒

【功能主治】溫腎除濕;理氣活血;殺蟲解毒。主腎虛腰膝酸痛;風痹痛;脘腹脹痛;疝氣;跌打損傷;月經不調;勞傷咳嗽;血吸蟲病;瘡癰潰瘍;咽喉腫痛;肋腺炎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6;或泡酒入;入散劑,0.3-0.6g。外用:適量,研末調敷;或幹摻。

【各家論述】

1.《陜西中草藥》:理氣止痛,止咳化痰,消脹健胃。治腹脹,胃痛,疝氣,勞傷咳嗽。

2.《西藏常用中草藥》:補腎助陽,強筋骨。治腰酸腿痛,陽萎。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枇杷芋相關圖片

枇杷芋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 上一个: 枇杷葉露  下一个:毗黎勒>>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