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本草 > 漂搖豆功效和作用

【出處】《綱目》

【拼音名】PiāoYáoDòu

【別名】瓢搖豆(《履巉巖本草》)。

【來源】為豆科植物硬毛果野豌豆的種子。

【原形態】植物形態詳"小巢菜"條。

【化學成份】蛋白質含量較高。

【性味】性涼,無毒。

【功能主治】活血,明眼。

【附方】活血明眼:瓢搖豆不以多少,曬幹為細末,每服一錢至二錢,濃煎甘草湯調服。(性味以下出《履巉巖本草》)

【摘錄】《*辭典》

漂搖豆《中華本草》

【出處】出自《本草綱目》

【拼音名】PiāoYáoDòu

【英文名】SeedofPigeonVetch,SeedofTareVetch,SeedofTinyVetch

【別名】飄搖豆。

【來源】

藥材基源:為豆科植物小巢菜Viciahirsuta(L.)S.F.Gray的種子。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Viciahirsuta(L.)S.F.Gray[ErvumhirsutumL.]

采收和儲藏:夏季果實成熟時摘取莢果,打出種子,曬幹。

【原形態】小巢菜一年生草本,高10-30cm。莖纖細,具棱線,幾無毛或被疏柔毛。偶數羽狀復葉,頂端有卷須;托葉一邊有線形齒,背面被疏柔毛;小葉8-16枚,葉片長圓狀倒披針形,長0.5-1.5cm,寬1-4mm,先端截形,微凹,有短尖,基部狹楔形,兩面無毛。總狀花序腋生,較葉為短,有花2-5朵,序軸及花梗均有短柔毛;萼鐘狀,稍短於花瓣,具5齒,等長,披針形,有短毛;花冠蝶形,白色或淡紫色,長約5mm,旗瓣橢圓形,先端截形,有細尖,翼瓣先端圓,與旗瓣等長,無耳,具爪,龍骨瓣稍短於旗瓣,無耳;雄蕊10,二體;花柱先端周圍有短柔毛,子房無柄,密生長硬毛。莢果長圓形,扁平,長7-10mm,被棕色長硬毛。種子1-2顆,棕色,扁圓形。花、果期3-5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小麥田或山坡。

資源分布:分布於陜西、江蘇、安徽、浙江、江西、臺灣、河南、湖北、四川、雲南。

【化學成份】蛋白質含量較高。

【性味】性涼

【歸經】脾;胃經

【功能主治】活血;明目。主目赤腫痛

【用法用量】內服:研末,3-6g。

【附方】活血明眼:瓢搖豆不以多少,曬幹為細末,每服一錢至二錢,濃煎甘草湯調服。(性味以下出《履巉巖本草》)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漂搖豆相關圖片

漂搖豆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 上一个: 偏葉白齒蘚  下一个:飄拂草>>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