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本草 > 鉛霜功效和作用

【出處】《日華子本草》

【拼音名】QiānShuānɡ

【別名】鉛白霜(《本草圖經》)。

【來源】為用鉛加工制成的醋酸鉛。

【制法】

將醋酸置磁皿中,投入氧化鉛,攪勻,加微溫溶解後,乘溫過濾,放冷,即析出醋酸鉛結晶。然後置於漏鬥上,滴去液分,再布於紙上,在常溫中幹燥之。如欲精制,可將此粗制品溶於同容量的沸湯中,加稀醋酸少許,乘溫過濾,放冷結晶,即得純凈的鉛霜。

①《本草圖經》:"其法以鉛雜水銀十五分之一,合煉作片,置醋甕中,密封,經久成霜。"

②《綱目》:"以鉛打成錢,穿成串,瓦盆盛生醋,以串橫盆中,離醋3寸,仍以瓦盆覆之,置陰處,候生霜刷下,仍合住。"

【性狀】為白色針狀或板狀的結晶塊。金屬光澤。在幹燥空氣中易風化。易溶於水,稍能溶於酒精,難溶於醚。其水溶液有甜味,性極毒,加三氯化鐵液,生白色氯化鉛沈澱,上層清液生赤色之醋酸鐵。

【化學成份】主要成分為醋酸鉛。按:《本草圖經》所載鉛霜,其原料除鉛和醋外,尚雜有水銀少量,故其制品之成分,除醋酸鉛外,可能還含有微量的汞。

【性味】

甘酸,寒,有毒。

①《日華子本草》:"冷,無毒。"

②《綱目》:"甘酸,冷,無毒。"

【功能主治】

墜痰,鎮驚,止衄,斂瘡。治驚癇,熱痰,鼻衄,喉痹,牙疳,口瘡,潰瘍。

①《日華子本草》:"消痰,止驚悸,解酒毒,療胸膈煩悶,中風痰實,止渴。"

②《本草圖經》:"治風痰及嬰孺驚滯。"

③《本草衍義》:"治上膈熱涎塞。"

④《綱目》:"治吐逆,鎮驚去怯,黑須發。"

【用法用量】內服:研末,3~5厘;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或為溶液外塗。

【註意】

脾胃虛弱及外感風寒之痰嗽均忌服。內服過量,能引起鉛中毒。

《本草經疏》:"胃弱脾虛腸滑者不宜用。風寒咳嗽多痰者並忌之。"

【附方】

①治小兒驚熱,鎮心神:鉛霜半兩(細研),人參半兩(去蘆頭),茯神半兩,朱砂半兩(研細、水飛過),麝香一分(細研)。上藥搗羅為末,都研令勻,煉蜜和丸,如綠豆大。不計時候,以薄荷湯下五丸,量兒大小,以意加減。(《聖惠方》鉛霜丸)

②治小兒驚熱,心肺積熱,夜臥多驚:鉛霜、牛黃各半分,鐵粉一分。研勻。每服一字,竹瀝調下。(《聖濟總錄》)

③治諸癇潮發,牙關緊急,口噤不開,不能進藥:蟾酥一小片,鉛白霜一字。上研令極細,用烏梅肉蘸藥,於兩口角揩擦良久乃開,以進別藥。(《小兒衛生總微論方》開關散)

④治鼻衄不止:鉛白霜末.新汲水(調)服一字。(《十全博救方》)

⑤治喉痹:鉛白霜,甘草各半兩,青黛一兩。上三味,搗羅為末,醋和為丸,如雞頭實大。含化咽津,痰出。(《聖濟總錄》比金丸)

⑥治咽喉腫痛,清涼咽膈:鉛白霜、南硼砂、柿霜、糖霜。上各等分,為細末。每服半錢,咽下,食後。(《楊氏家藏方》鉛霜散)

⑦治大小人口瘡,牙齒腐蝕,氣臭出血者:鉛白霜二錢,銅綠二錢,白礬-大塊。上為末。以翎羽掃上瘡,以溫漿水漱之。(《宣明論方》)

⑧治口舌瘡:鉛霜一分,龍腦半錢,滑石一分。上藥細研為散。每用少許,貼瘡上,有涎即吐卻。(《聖惠方》鉛霜散)

⑨治墮腸、翻花、鼠奶等痔,熱痛不可忍,或已成瘡者:鉛白霜、白片腦各半字。用好酒少許,研成膏子塗之。(《嬰童百問》勝雪膏)

⑩治小兒身上有赤,或瘀腫,或如火丹,煩渴,渾身赤引壯熱:鉛霜半兩,綠豆粉半兩。上藥細研為散,以蕓薹菜汁調塗之。(《聖惠方》鉛霜散)

⑾治三消渴疾:鉛霜、茜根、消石各一兩。上三味搗羅為散。每服一錢匕,冷水調下。(《聖濟總錄》消石散)

⑿治室女月水滯澀,心煩恍惚者:鉛白霜半兩。細研為散。每服一錢匕,溫地黃汁一合調下;如無地黃汁,用生幹地黃煎湯下。(《聖濟總錄》鉛霜散)

【各家論述】

①《綱目》:"鉛霜,其墜痰、去熱、定驚、止瀉,蓋有奇效,但非久服常用之物爾;病在上焦者,宜此清鎮。"

②《本草經疏》:"鉛霜味甘酸,氣大寒,無毒,凡中風驚,未有不因痰熱所生,胸膈煩悶多渴,亦火熱炎灼所致,甘寒能除熱生津,則痰結消,驚悸平,風自愈也。"

【摘錄】《*辭典》

鉛霜《中華本草》《中藥大辭典》

【出處】出自《日華子本草》。《本草衍義》:鉛霜,塗木瓜失酸味。

【拼音名】QiānShuānɡ

【英文名】lead-cream,leadacetateismadeofleadandaceticacid

【別名】鉛白霜、玄白、玄霜、水銀霜、鉛糖

【來源】

藥材基源:為用鉛加工制成的醋酸鉛。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性狀】本品為針晶或板狀結晶體。白色,具金屬光澤。體重,於幹燥空氣中易風化成顆粒或粉末,無金屬光澤。無臭,味酸。易溶於水或甘油,稍溶於乙醇,不溶於醚。其水溶液有甜味。以色白、具金屬光澤者為佳。

【化學成份】主要成分為醋酸鉛[Pb(C2H3O2)2·3H2O]。

【藥理作用】

1.內服適量能收斂腸粘膜,而制泌,止瀉。

2.其他作用有消痰、鎮驚作用。

3.毒性吸入屬劇毒,對實驗動物致癌證據充分。人接觸可能致癌。成人經口致死量>30g或為50g,大鼠腹腔註射LD50為0.15g/kg。家兔靜註致死量為50mg/kg。狗灌胃致死量為0.3g/kg。

【鑒別】(1)取本品約0.5g,加水2ml,振搖,即溶解成澄明溶液,滴加硫酸,即生成白色沈澱(硫酸鉛);並放出醋酸氣。(檢查鉛鹽及醋酸鹽)(2)取本田約0.5g,加水2ml,使其溶解。將水溶液分為2份:1份滴加碘化鉀試液1滴,生成淺黃色沈澱;1份滴加鉻酸鉀試液1滴,生成深黃色沈澱。(檢查鉛鹽)(3)取本品少許,置坩堝燒之,變成黃色或橙紅色粉末。(檢查鉛鹽)

【性味】甘;酸;寒;無毒

【歸經】心;肺經

【功能主治】墜痰;鎮驚;止血;解毒斂瘡。主痰熱驚癇;鼻衄;牙疳;口瘡;潰瘍

【用法用量】內服;研末,3-5厘;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或為溶液外塗。

【註意】脾胃虛弱及外感風寒之痰嗽均忌服。內服過量,能引起鉛中毒。《本草經疏》:胃弱脾虛腸滑者不宜用。風寒咳嗽多痰者並忌之。

【附方】①治小兒驚熱,鎮心神:鉛霜半兩(綱研),人參半兩(去蘆頭),茯神半兩,朱砂半兩(研細、水飛過),麝香一分(細研)。上藥搗羅為末,都研令勻,煉蜜和丸,如綠豆大。不計時候,以薄荷湯下五丸,量兒大小,以意加減。(《聖惠方》鉛霜丸)②治小兒驚熱,心肺積熱,夜臥多驚:鉛霜、牛黃各半分,鐵粉一分。研勻。每服一字,竹瀝調下。(《聖濟總錄》)③治諸?潮發,牙關緊急,口噤不開,不能進藥:蟾酥一小片,鉛白霜一字。上研令極細,用烏梅肉蘸藥,於兩口角揩擦良久乃開,以進別藥。(《小兒衛生總微論方》開關散)④治鼻衄不止:鉛白霜末,新汲水(調)服一字。(《十全博救方》)⑤治喉痹:鉛白霜、甘草各半兩,青黛一兩。上三味,搗羅為末,醋和為丸,如雞頭實大。含化咽津,痰出。(《聖濟總錄》比金丸)⑥治咽喉腫痛,清涼咽膈:鉛白霜、南硼砂、柿霜、糖霜。上各等分,為細末。每服半錢,咽下,食後。(《楊氏家藏方》鉛霜散)⑦治大小人口瘡,牙齒腐蝕,氣臭出血者:鉛白霜二錢,銅綠二錢,白礬一大塊。上為末。以翎羽掃上瘡,以溫漿水漱之。(《宣明論方》)⑧治口舌瘡:鉛霜一分,龍腦半錢,滑石一分。上藥細研為散。每用少許,貼瘡上,有涎即吐卻。(《聖惠方》鉛霜散)⑨治墮腸、翻花、鼠奶等痔,熱痛不可忍,或已成瘡者:鉛白霜、白片腦各半字,用好酒少許,研成膏子塗之。(《嬰童百問》勝雪膏)⑩治小兒身上有赤,或瘀腫,或如火丹,煩渴,渾身赤引壯熱:鉛霜半兩,綠豆粉半兩。上藥細研為散,以蕓薹菜汁調塗之。(《聖惠方》鉛霜散)11.治三消渴疾:鉛霜、茜根、消石各一兩。上三味搗羅為散。每服一錢匕,冷水調下。(《聖濟總錄》消石散)12.治室女月水滯澀,心煩恍惚者:鉛白霜半兩。細研為散。每服一錢匕,溫地黃汁一合調下;如無地黃汁,用生幹地黃煎湯下。(《聖濟總錄》鉛霜散)

【各家論述】

1.《日華子本草》:消痰,止驚悸,解酒毒,療胸膈煩悶,中風痰實,止渴。

2.《本草圖經》;治風痰及嬰孺驚滯。

3.《本草衍義》:治上膈熱涎塞。

4.《綱目》:治吐逆,鎮驚去怯,黑須發。

5.《綱目》:鉛霜,其墜痰、去熱、定驚、止瀉,蓋有奇效,但非久服常用之物爾;病在上焦者,宜此清鎮。

6.《本草經疏》:鉛霜味甘酸,氣大寒,無毒,凡中風驚,未有不因痰熱所生,胸膈煩悶多渴,亦火熱炎灼所致,甘寒能除熱生津,則痰結消,驚悸平,風自愈也。

【摘錄】《中華本草》《中藥大辭典》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鉛霜相關圖片

鉛霜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 上一个: 鉛灰  下一个:前胡>>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