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名】ShānHéXiānɡ
【來源】
藥材基源:為唇形科植物粉紅動蕊花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Kinostemonalborubrum(Hemsl.)C.Y.WuetS.Chow[TeucriumalborubrumHemsl.]
采收和儲藏:7月采收全草,曬幹。
【原形態】粉紅動蕊花,多年生草本,具匍匐莖。莖上升,多分枝,基部近圓柱形,上部四棱形,具細條紋,長1m多,密被長達1.5mm平展白色長柔毛。葉具柄,柄長0.4-1.2cm;葉片卵圓形或卵圓狀披針形,長3-6cm,寬1-2cm,先端短漸尖、漸尖以至尾狀漸尖,基部闊楔形或楔形下延,邊緣具不整齊的牙齒,上面被疏柔毛,下面脈上密生長柔毛,側脈3-5對。總狀花生於腋出側枝的上端,下部具1-3對不具花的葉,上部常分枝成為1-3枝長為3-6cm的總狀橢圓錐花序,由具2花、遠隔、開向一面的輪傘花序所組成;苞片被疏柔毛;花萼長寬均為4mm,外被疏柔毛,內面喉部具毛環,萼齒5,上唇3齒,中齒特大,扁圓形,先端急尖,側齒卵圓形,稍小於中齒,高及中齒之半,下唇2齒,三解除狀鉆形,花冠粉紅色,長約11mm,外被白色綿狀長柔毛及淡黃色腺點,內面無毛,上唇2裂,裂片扁圓形,缺彎極淺,下唇3裂,中裂片極發達,長圓形,內凹,先端圓形,側裂片卵圓形;雄蕊4,前對稍長,超過花冠筒2倍,花藥2室,室腎形;花柱長超出雄蕊,先端不相等2裂;子房球形。小堅果。花期7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山坡草叢中。
資源分布:分布於湖北、四川等地。
【性味】味辛;苦;性涼
【功能主治】清熱明目;散風通絡;祛濕解毒。主目赤腫痛;風濕熱痹;勞傷;瘡腫;濕疹;癬癢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15g。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湯洗。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