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本草 > 山扁豆功效和作用

【拼音名】ShānBiǎnDòu

【別名】假牛甘、細杠木、水皂角、黃瓜香、雞毛箭

【來源】為豆科決明屬植物含羞草決明CassiamimosoidesL.,以全草入藥。夏、秋采收,洗凈曬幹。

【原形態】一年生或多年生半灌木狀草本,高30~45厘米。莖細瘦,多分枝,被短柔毛。雙數羽狀復葉互生。夏季於葉腋開花,單生或數朵排成短總狀花序,花瓣5,黃色。莢果扁平微彎,稍似扁豆,因而得名,內有種子約20粒。

【性味】甘、微苦,平。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利尿,通便。用於腎炎水腫,口渴,咳嗽痰多,習慣性便秘,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3~6錢,水煎服,亦可代茶飲用。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山扁豆《*辭典》

【出處】《救荒本草》

【拼音名】ShānBiǎnDòu

【別名】含羞草決明、黃瓜香、夢草(《中國主要植物圖說·豆科》),撻地沙、細杠木、砂子草(《南寧市藥物誌》),地柏草(《廣東中藥》),水皂角(《貴州草藥》),假牛柑(《廣西中草藥》),望江南、疳草、下通草,魚骨折、紅霜石(《南方主要有毒植物》)。

【來源】為豆科植物山扁豆的全株。夏、秋采收全株,曬幹或焙幹。

【原形態】

亞灌木狀草本,高30~45厘米。莖多分枝,分枝瘦長,斜升或四散,多少被有短柔毛。雙數羽狀復葉,互生,長7.5~10厘米;托葉線形,長尖;小葉25~60對,鐮刀狀錢形,長3~5毫米,少有8毫米,先端短尖。花梗腋生,。單一或數朵排成短總狀花序;萼片5,披針形,先端急尖;花瓣5,黃色,少有長於萼片者;雄蕊10,5長5短,相間而生;雌蕊1,子房線形而扁,花柱內彎,柱頭截形。莢果條形,扁平,長2.5~5厘米;寬約5毫米,疏被毛。種子16~25粒,深褐色,平滑、光澤。花期8~9月。果期9~10月。

本植物的種子(山扁豆子)亦供藥用,另詳專條。

【生境分布】生於林下山坡間及田野、路旁。分布華北,南延至廣東、廣西、貴州、雲南、臺灣等地。產廣東、廣西等地。

【性狀】幹燥的全株。根細長,須根發達,外表棕褐色,質硬,不易折斷。莖多分枝,呈黃褐色或棕褐色,被短柔毛。葉卷曲,下部的葉多脫落,黃棕色至灰綠色,質脆易碎;托葉錐尖。氣微,味淡。以葉多者為佳。

【性味】

甘,平。

①《南寧市藥物誌》:"甘,平,無毒。"

②《廣西中草藥》:"甘淡,平。"

【功能主治】

清肝利濕,散瘀化積。治濕熱黃疸,暑熱吐瀉,水腫,勞傷積瘀,小兒疳積,療瘡癰腫。

①《南寧市藥物誌》:"清熱,消食,生津。治疳積,止煩渴。"

②《廣東中藥》:"治勞傷積瘀,內傷咳嗽。"

③《貴州草藥,:"清熱消腫,利水通淋。"

④《廣東中草藥,:"清熱解毒,消積。治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2~5錢(大劑量1~2兩)。外用:搗敷或煎水洗。

【附方】

①治黃疸病:水皂角二兩,地星宿五錢,煨水服。(《貴州草藥》)

②治暑熱葉瀉:山扁豆一兩,水煎服。(江西《草藥手冊》)

③治水腫和淋癥:水皂角、萹蓄各一兩,煨水服。

④治小兒疳積:水皂角、水楊梅、菜油各五錢,紅牛膝二錢,蒸小母雞一只吃。

⑤治夜盲:水皂角二兩、菊花三錢,燉豬蹄一對吃。

⑥治肩瘡:水皂角葉、水冬瓜葉各適量,搗絨,外敷患處。(③方以下出《貴州草藥》)

⑦治疔瘡:山扁豆鮮葉適量,搗爛,加鹽少許,拌和外敷。

⑧治癰腫:山扁豆葉,研細末,用蜂蜜或雞蛋白調敷。

⑨治肺癰(吐臭痰):山扁豆鮮全草四兩,用瘦豬肉四兩煮湯,以湯煎藥服。

⑩治漆瘡:山扁豆全草適量,水煎洗。(⑦方以下出《湖南藥物誌》)

【摘錄】《*辭典》

山扁豆《中華本草》

【出處】出自《救荒本草》

【拼音名】ShānBiǎnDòu

【英文名】HerbofSensitiveplant-likeSenna

【別名】夢草、撻地沙、細杠木、砂子草、細密梳、細柑木、蛇谷草、野通草、地柏草、水皂角、黃瓜香、茫喜、蛇藥、假牛柑、疳草、下通草、魚骨折、紅霜石、苦麥草

【來源】

藥材基源:為豆科植物含羞草決明的全株。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assiamimosoidesL.

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收全草,紮成把,曬幹。

【原形態】含羞草決明一年生或多年生亞灌木狀草本,高30-60cm。多分枝,通常被毛。葉互生,偶數羽狀復葉,長4-8cm;在葉柄的上端、最下1對小葉的下方有圓盤狀腺體1枚;小葉20-50對;托葉線狀錐形,長4-7mm,有明顯肋脈,宿存;葉片線狀鐮形,長3-4mm,寬約1mm,先端急尖,中脈靠近葉的上緣,兩側不對稱,幹時呈紅褐色。花腋生,單朵或數朵排成總狀;總花梗頂端有2個苞片,長約3mm;萼長6-8mm,筒短,裂片5,披針形,被黃色疏毛;花黃色,花瓣5片,有等大,具短柄;雄蕊8-10,不等大,5長5短相間而生;子房線形,有毛。莢果鐮形,扁平,長2.5-5cm,寬約4mm,被毛,果柄長1.5-2cm。種子10-16顆。花、果期8-10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山坡地或空曠地的灌木叢或草叢中。

資源分布:分布於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性狀】全草長30-45cm。根細長,須根發達,外表棕褐色,質硬,不易折斷。莖多分枝,呈黃褐色或棕褐色,被短柔毛。葉卷曲,下部的葉多脫落,黃棕色至灰綠色,質脆易碎;托葉錐尖。氣微,味淡。

【化學成份】地上部分含正-三十一烷醇(n-hentriacontanol),莖葉含大黃酚(chrysophanol)。

【性味】甘苦;平;無毒

【歸經】肝;腎;脾;胃經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健脾利濕,通便。主黃疸,暑熱吐瀉,小兒疳積,水腫,小便不利,習慣性便秘,疔瘡癰腫,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8g。外用:研末,調敷。

【各家論述】1.《南寧市藥物誌》:清熱,消食,生津。治疳積,止煩渴。2.《廣東中藥》:治勞傷積瘀,內傷咳嗽。3.《貴州草藥》:清熱消腫,利水通淋。4.《廣東中草藥》:清熱解毒,消積。治毒蛇咬傷。5.《廣州植物誌》:山扁豆,印度有用其根以治胃痙攣。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山扁豆相關圖片

山扁豆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 上一个: 山半夏  下一个:山檳榔>>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