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本草 > 樹舌功效和作用

【出處】始載於《中國藥用真菌》。

【拼音名】ShùShé

【英文名】Artist'sConk

【別名】赤色老母菌、扁芝、梨菌、楓樹芝、老母菌、扁蕈、白斑腐菌、木靈芝、樹耳朵、老牛肝

【來源】

藥材基源:為多孔菌科真菌平蓋靈芝的子實體。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Ganodermaapplanatum(Pers.exWallr.)Pat.[Fomesapplanatum(Pers.exWallr.)Gill.;Palyporusapplanatus(Pers.)Wallr.]

【原形態】子實體多年生,側生無柄,木質或近木栓質。菌蓋扁平,半圓形、扇形、扁山丘形至低馬蹄形,(5-30)cm×(6-50)cm,厚2-15cm;蓋面皮殼灰白色至灰褐色,常覆有一層褐色孢子粉,有明顯的同心環棱和環紋,常有大小不一的疣狀突起,幹後常有不規則的細裂紋;蓋緣薄而銳,有時鈍,全緣或波狀。管口面初期白色,漸變為黃白色至灰褐色,受傷處立即變為褐色;管口圓形,每1mm間4-6個;菌管多層,在各層菌管間夾有一層薄的菌絲層,老的菌管中充塞有白色粉末狀的菌絲。孢子卵圓形,一端有截頭壁雙層,外壁光滑,無色,內壁有刺狀突起,褐色,(6.5-10)μm×(5-6.5)μm。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多種闊葉樹的樹幹上。

資源分布:分布於全國各地,為世界廣布種。

【性狀】

1.性狀鑒別子實體無柄。菌蓋半圓形,剖面扁半球形或扁平,長徑10-50cm,短徑5-35cm,厚約15cm。表面灰色或褐色,有同心性環帶及大小不等的瘤狀突起,皮殼脆,邊緣薄,圓鈍。管口面汙黃色或暗褐色,管口圓形,每1mm間4-6個。縱切面可見菌管一層至多層。木質或木栓質。氣微,味淡。

2.顯微鑒別生殖菌絲淡褐色,壁薄,直徑3-6μm。骨架菌絲褐色,壁厚至實心,樹狀分枝或呈針狀,骨架幹直徑5-6μm,分枝末端形成鞭毛狀無色纏繞菌絲。纏繞菌絲無色或微帶褐色,壁厚,分枝,直徑1-2μm。孢子卵形或頂端平截,長7-10μm,直徑4.3-6.2μm。

【化學成份】含麥角甾醇(ergosterol),麥角甾-7,22-二烯-3-酮(ergosta-7,22-dien-3-one),麥角甾-7,22-二烯-3β-醇(ergosta-7,22-dien-3β-ol),麥角甾-5,8,22-三烯-3β,15-二醇(ergosta-5,8,22-trien-3β,15-diol),麥角甾-7,22-三烯-3β-醇棕櫚酸酯(ergosta-7,22-dien-3β-ylpalmitate),麥角甾醇過氧化物(ergosterolperoxide),24-甲基膽甾烷-7,22-二烯-3β-醇(24-methylcholesta-7,22-dien-3β-ol),靈芝-22-烯酸(ganoderenicacid)A、F、G,靈芝-22-烯酸H、I甲酸(methylganoderenateH、I),7-表靈芝酸A甲酯(7-epiganoderateA),呋喃靈芝酸(furanoganodericacid),靈芝酸A、P甲酸(methylganoderateacidA、P),樹舌環氧酸(applanoxidicacid)A、B、C、D,赤楊烯酮(alnusenone),無羈萜(friedelin),無羈萜醇(friedelinol),表無羈萜醇(epifriedelinol),D:B-弗瑞德齊墩果-5-烯-3-酮(D:B-friedoolean-5-en-3-one),即是赤楊烯酮,色素葡萄糖(glucan)CF1、CF2,多糖和棕櫚酸(palmiticacid),亞油酸等脂肪酸。

【藥理作用】1.對免疫功能的影響2.抗腫瘤作用。

【性味】微苦;平

【歸經】脾;胃經

【功能主治】消炎抗癌。主咽喉炎;食管癌;鼻咽癌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30g。

【各家論述】《中國藥用真菌》:有抗癌活性。用於治食道癌等癥。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樹舌相關圖片

樹舌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 上一个: 樹三角楓  下一个:樹頭菜>>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