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本草 > 天麻功效和作用

【拼音名】TiānMá

【英文名】RHIZOMAGASTRODIAE

【別名】赤箭、木浦、明天麻、定風草根、白龍皮

【來源】本品為蘭科植物天麻GastrodiaelataBlume.的幹燥塊莖。春季4~5月間采挖為“春麻”;立冬前9~10月間采挖的為“冬麻”,質量較好。挖起後趁鮮洗去泥土,用清水或白礬水略泡,刮去外皮,水煮或蒸透心,切片,攤開晾幹。

【性狀】本品呈橢圓形或長條形,略扁,皺縮而稍彎曲,長3~15cm,寬1.5~6cm,厚0.5~2cm。表面黃白色至淡黃棕色,有縱皺紋及由潛伏芽排列而成的橫環紋多輪,有時可見棕褐色菌索。頂端有紅棕色至深棕色鸚嘴狀的芽或殘留莖基;另端有圓臍形疤痕。質堅硬,不易折斷,斷面較平坦,黃白色至淡棕色,角質樣。氣微,味甘。

【鑒別】

(1)本品橫切面:表皮有殘留,下皮由2~3列切向延長的栓化細胞組成。皮層為10數列多角形細胞,有的含草酸鈣針晶束。較老塊莖皮層與下皮相接處有2~3列橢圓形厚壁細胞,木化,紋孔明顯。中柱大,散列小型周韌維管束;薄壁細胞亦含草酸鈣針晶束。髓部細胞類圓形,具紋孔。

粉末黃白色至黃棕色。厚壁細胞橢圓形或類多角形,直徑70~180μm,壁厚3~8μm,木化,紋孔明顯。草酸鈣針晶成束或散在,長25~75(93)μm。用醋酸甘油水裝片觀察含糊化多糖類物的薄壁細胞無色,有的細胞可見長卵形、長橢圓形或類圓形顆粒,遇碘液顯棕色或淡棕紫色。螺紋、網紋及環紋導管直徑8~30μm。

(2)取本品粉末1g,加水10ml,浸漬4小時,隨時振搖,濾過。濾液加碘試液2~4滴,顯紫紅色至酒紅色。

(3)取〔含量測定〕項下的供試品溶液及對照品溶液,另取天麻對照藥材0.5g,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B)試驗,吸取上述三種溶液各5μl,分別點於同一矽膠G薄層板上,以醋酸乙酯-甲醇-水(9:1:0.2)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幹,噴以10%磷鉬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及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含量測定】

照高效液相色譜法(附錄ⅥD)測定。

色譜條件與系統適應性試驗用十八烷基矽烷鍵合矽膠為填充劑;甲醇-磷酸鹽溶液(0.1mol/L磷酸二氫鉀溶液和0.1mol/L磷酸氫二鈉溶液等量混合)-水(1.5:3:95.5)為流動相;檢測波長為270nm。理論板數按天麻素峰計算應不低於1500。

對照品溶液的制備精密稱取天麻素對照品(80℃幹燥1小時)25mg,置25ml量瓶中,加甲醇溶解並稀釋至刻度,搖勻,即得,(每1ml中含天麻素1mg)。

供試品溶液的制備精密稱取經80℃幹燥後的本品粉末0.5g,置10ml量瓶中,精密加甲醇5ml,稱定重量,超聲處理30分鐘,靜置24小時,振搖後再超聲處理15分鐘,再稱定重量,用甲醇補足減失的重量,搖勻,靜置。取上清液離心,即得。

測定法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5μl與供試品溶液5~10μl,註入液相色譜儀,測定,即得。

本品按幹燥品計,含天麻素(C13H18O7)不得少於0.10%。

【性味】甘,平。

【歸經】歸肝經。

【功能主治】平肝息風止痙。用於頭痛眩暈,肢體麻木,小兒驚風,癲癇抽搐,破傷風。

【用法用量】3~9g。

【貯藏】置通風幹燥處,防蛀。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天麻《*辭典》

【出處】《雷公炮炙論》

【拼音名】TiānMá

【別名】鬼督郵(《本經》),明天麻(《臨證指南醫案》),水洋芋(《中藥形性經驗鑒別法》),冬彭(藏名)。

【來源】為蘭科植物天麻的根莖。冬、春兩季采挖,冬采者名"冬麻",質量優良;春采者名"春麻",質量不如冬麻好。挖出後,除去地上莖及須根,洗凈泥土,用清水泡,及時擦去粗皮,隨即放入清水或白礬水浸泡,再水煮或蒸透,至中心無白點時為度,取出晾幹,曬幹或烘幹。

【原形態】

天麻,又名:赤箭、離母(《本經》),神草(《吳普本草》),獨搖芝(《抱樸子》),赤箭脂、定風草(《藥性論》),合離(《酉陽雜俎》),合離草、獨搖(《本草圖經》),白龍皮、赤箭芝(《綱目》),自動草(《湖南藥物誌》)。

多年生寄生草本,高60~100厘米,全體不含葉綠素。塊莖肥厚,肉質長圓形,長約10厘米,直徑3~4.5厘米,有不甚明顯的環節。莖直立,圓柱形,黃赤色。葉呈鱗片狀,膜質,長1~2厘米,具細脈,下部短鞘狀。花序為穗狀的總狀花序,長10~30厘米,花黃赤色;花梗短,長2~3毫米;苞片膜質,狹披針形或線狀長橢圓形;花被管歪壺狀,口部斜形,長7~8毫米,基部下側稍膨大,裂片小,三角形;唇瓣高於花被管的2/3,具3裂片,中央裂片較大,其基部在花管內呈短柄狀;子房下位,長5~6毫米,光滑,上有數條棱。蒴果長圓形至長圓倒卵形,長約15毫米,具短梗。種子多而細小,粉末狀,花期6~7月。果期7~8月。

本植物的莖葉(天麻莖葉)、果實(天麻子)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生境分布】生於林下陰濕、腐殖質較厚的地方。分布吉林、遼寧、河北、河南、安徽、湖北、四川、貴州、雲南、陜西、西藏等地。主產雲南、四川、貴州等地。

【性狀】幹燥根莖為長橢圓形,略扁,皺縮而彎曲,一端有殘留莖基,紅色或棕紅色,俗稱"鸚哥嘴",另一端有圓形的根痕,長6~10厘米,直徑2~5厘米,厚0.9~2厘米。表面黃白色或淡黃棕色,半透明,常有淺色片狀的外皮殘留,多縱皺,並可見數行不甚明顯的須根痕排列成環。冬麻皺紋細而少,春麻皺紋粗大。質堅硬,不易折斷。斷面略平坦,角質,黃白色或淡棕色,有光澤。嚼之發脆,有粘性。氣特異,味甘。以色黃白、半透明、肥大堅實者為佳。色灰褐、外皮未去凈、體輕、斷面中空者為次。

【鑒別】

1.有的殘存表皮組織。皮層外側單列至數列細胞壁稍增厚,可見稀疏的壁孔;厚壁細胞多角形或類長圓形,常呈連珠狀增厚,微木化。中柱薄壁細胞較大,類圓形或多角形,有時可見紋孔。維管束外韌型或周韌型,散在,導管兩個至數個成群,非木化。薄壁組織中可見草酸鈣針晶束,有的散在;薄壁細胞中含多糖類團塊狀物,遇碘液顯棕或淺棕紫色。

2.取粉末,制成10%水浸液,加碘試液2-4滴,顯紫紅至酒紅色。

3.取粉末,制成10%乙醇(45%)浸液,加硝酸汞試液0.5ml,加熱,溶液顯玫瑰紅色,並產生黃色沈澱。

4.取粉末,制成5%乙醇浸液,在紫外光燈下顯石綠色熒光。

【炮制】

天麻:揀去雜質,大小分檔,用水浸泡至七成透,撈出,稍晾,再潤至內外濕度均勻,切片,曬幹。炒天麻:先用文火將鍋燒熱,隨即將片倒入,炒至微黃色為度。煨天麻:將天麻片平鋪於噴過水的表芯紙上,置鍋內,用文火燒至紙色焦黃,不斷將藥片翻動至兩面老黃色為度。

①《雷公炮炙論》:"修事天麻十兩,用蒺藜子一鎰,緩火熬焦熟後,便先安置天麻十兩於瓶中,上用火熬過蒺藜子蓋內,外便用三重紙蓋並系。從已至未時,又出蒺藜子,再入熬炒,準前安天麻瓶內,用炒了蒺藜子於中,依前蓋,又隔一伏時後出。如此七遍,瓶盛出後,用布拭上氣汗,用刀劈,焙之,細銼,單搗。"

②《綱目》:"若治肝經風虛,惟洗凈,以濕紙包,於糠火中煨熟,取出切片,酒浸一宿,焙幹用。"

【性味】

甘,平。

①《本經》:"味辛,溫。"

②《藥性論》:"無毒。味甘,平。"

③《醫學啟源》:"氣平,味苦。"

【歸經】

入肝經。

①《綱目》:"入肝經氣分。"

②《雷公炮制藥性解》:"入肝、膀胱二經。"

③《本草新編》:"入脾、腎、肝、膽、心經。"

【功能主治】

息風,定驚。治眩暈眼黑,頭風頭痛,肢體麻木,半身不遂,語言蹇澀,小兒驚癇動風。

①《本經》:"主惡氣,久服益氣力,長陰肥健。"

②《別錄》:"消癰腫,下支滿,疝,下血。"

③《藥性論》:"治冷氣頑痹,癱緩不遂,語多恍惚,多驚失誌。"

④《日華子本草》:"助陽氣,補五勞七傷,通血脈,開竅。"

⑤《開寶本草》:"主諸風濕痹,四肢拘攣,小兒風癇、驚氣,利腰膝,強筋力。"

⑥張元素:"治風虛眩暈頭痛。"

⑦《本草匯言》:"主頭風,頭痛,頭暈虛旋,癲癇強痙,四肢攣急,語言不順,一切中風,風痰。"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錢;或入丸、散。

【註意】《雷公炮炙論》:"使禦風草根,勿使天麻,二件若同用,即令人有腸結之患。"

【附方】

①治偏正頭痛,首風攻註,眼目腫疼昏暗,頭目旋運,起坐不能:天麻一兩半,附子(炮制,去皮、臍)一兩,半夏(湯洗七遍,去滑)一兩,荊芥穗半兩,木香半兩,桂(去粗皮)一分,芎藭半兩。上七味,搗羅為末,入乳香勻和,滴水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丸,漸加至十丸,茶清下,日三。(《聖濟總錄》天麻丸)

②消風化痰,清利頭目,寬胸利膈,治心忪煩悶,頭暈欲倒,項急,肩背拘倦,神昏多睡,肢節煩痛,皮膚瘙癢,偏正頭痛,鼻齆,面目虛浮:天麻半兩,芎藭二兩。為末,煉蜜丸如芡子大。每食後嚼一丸,茶酒任下。(《昔濟方》天麻丸)

③治中風手足不遂,筋骨疼痛,行步艱難,腰膝沈重:天麻二兩,地榆一兩,沒藥三分(研),玄參、烏頭(炮制,去皮,臍)各一兩,麝香一分(研)。上六味,除麝香、沒藥細研外,同搗羅為末,與研藥拌勻,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溫酒下,空心晚食前服。(《聖濟總錄》天麻丸)

④婦人風痹,手足不遂:天麻(切)、牛膝、附子、杜仲各二兩。上藥細銼,以生絹袋盛,用好酒一鬥五升,浸經七日,每服溫飲下一小盞。(《十便良方》天麻酒)

⑤治風濕腳氣,筋骨疼痛,皮膚不仁:天麻(生用)五兩,麻黃(去根、節)十兩,草烏頭(炮,去皮)、藿香葉、半夏(炮黃色)、白面(炒)各五兩。上六味,搗羅為細末,滴水丸如雞頭大,丹砂為衣。每服一丸,茶酒嚼下,日三服,不拘時。(《聖濟總錄》天麻丸)

⑥治小兒風痰搐搦,急慢驚風,風癇:天麻曲兩(酒洗,炒),膽星三兩,僵蠶二兩(俱炒),天竺黃一兩,明雄黃五錢。俱研細,總和勻,半夏曲二兩,為末,打糊丸如彈子大。用薄荷、生姜泡濃湯,調化一丸,或二、三丸。(《本草匯言》)

⑦治小兒諸驚:天麻半兩,全蠍(去毒,炒)一兩,天南星(炮,去皮)半兩,白僵蠶(炒,去絲)二錢。共為細末,酒煮面糊為丸,如天麻子大。一歲每服十丸至十五丸。荊芥湯下,此藥性溫,可以常服。(《魏氏家藏方》天麻丸)

【摘錄】《*辭典》

天麻《中華本草》

【出處】

出自《雷公炮炙論》1.《抱樸子》:獨搖芝,無風自動。其莖大如手指,赤如丹素,葉似莧,其根有大魁如鬥,有細者如雞子十二枚,周繞大根之四方,相去丈許,皆有細根如白發以相連。主高山之上,其所生左右無草。

2.《唐本草》:赤箭,此芝類,莖似箭簳,赤色,端有花葉,遠看如箭有羽。根、皮、肉、汁與天門冬同,惟無心脈。去根五、六寸,有十余子衛似芋。其實似苦楝子,核作五、六棱,中肉如面,日暴則枯萎也。得根即生

【拼音名】TiānMá

【英文名】TallGasTCMLIBodiaTuber,TuberofTallGasTCMLIBodia

【別名】赤箭、離母、鬼督郵、神草、獨搖芝、赤箭脂、定風草、合離草、獨搖、自動草、水洋芋

【來源】

藥材基源:為蘭科植物天麻的塊莖。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GasTCMLIBodiaelataBl.

采收和儲藏:宜在休眠期進行。冬栽的第2年冬季或第3年春季采挖;春栽的當年冬季或第2年春季采挖,收獲時先取菌材,後取天麻、箭麻作藥,白麻和米麻作種。收獲後要及時加工,趁鮮先除去泥砂,按大小分級,水煮,150g以上的大天麻,煮10-15min,100-150g者煮7-10min,100g以下者煮5-8min,等外的煮5min,以能透心為度,煮好後放入熏房,用硫黃熏20-30min,後用文火烘烤,炕上溫度開始以50-60℃為宜,至7-8成幹時,取出用手壓扁,繼續上炕,此時溫度應在70℃左右,待天麻全幹後,立即出炕。

【原形態】天麻,多年生寄生草本,高60-100cm,全株不含葉綠素。塊莖肥厚,肉質,長圓形,長約10cm,直徑3-4.5cm,有不甚明顯的環節。莖圓柱形,黃赤色。葉呈鱗片狀,膜質,長1-2cm,具細脈,下部短鞘狀抱莖。總狀花序頂生,長10-30cm,花黃赤色;花梗短,長2-3mm;苞片膜質,狹披針形或線狀長橢圓形,長約1cm;花被管歪壺狀,口部斜形,基部下側稍膨大,先端5裂,裂片小,三角形;唇瓣高於花被管的2/3,具3裂片,中央裂片較大,其基部在花管內呈短柄狀;合蕊柱長5-6mm,先端具2個小的附屬物;子房倒卵形,子房柄扭轉。蒴果長圓形至長圓狀倒卵形,長約15mm,具短梗。種子多而細小,呈粉末狀,花期6-7月。果期7-8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1200-1800m的林下陰濕、腐殖質較厚的地方。

資源分布:分布於吉林、遼寧、河北、陜西、甘肅、安徽、河南、湖北、四川、貴州、雲南、西藏等地。

【栽培】

生物學特性喜涼爽、濕潤環境,怕凍、怕旱、怕高溫,並怕積水。天麻無根,無綠色葉片,上種子到種子的2年整個生活周期中,除有性期約70d在地表外,常年以塊莖潛居於土中。營養方式特殊,專從侵入體內的蜜密環菌菌絲取得營養,生長發育。宜選腐殖質豐富、疏松肥沃、土壤pH5.5-6.0,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栽培。

栽培技術以無性繁殖和有性繁殖交替進行。首先要培養好蜜環菌菌材或菌床。一般闊葉樹都可用來作培養蜜環菌的材料,但以槲、櫟、板栗、栓皮櫟等樹種最好。天麻用塊莖進行繁殖,主要用無明顯頂芽、個體較小的白麻和米麻作種麻,11月至翌年3月為栽種適期,但以11月冬種為好。采用菌材伴栽法或菌床栽培法。可選用室內培育、室外培育、防空洞培育。有性繁殖:天麻種子極小,由胚及種皮組成,無胚乳及其他營養貯備,發芽非常困難。種子萌發階段必須與紫萁小菇一類共生萌發菌建立共生營養關系,種子才能萌發。可采用樹葉菌床法或伴菌播種法播種。

田間管理主要是防旱、防澇和防凍。

病蟲害防治塊莖腐爛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要嚴格選擇排水良好的砂壤土栽培;培養菌枝、菌種時,菌種一定要純;加大接菌量,抑制雜菌生長。

【性狀】

性狀鑒定塊莖呈長橢圓形,扁縮而稍彎曲,長5-12cm,寬2-6cm,厚0.5-3cm。表面黃白色或淡黃色,微透明,有縱皺及溝紋,並具由點狀斑痕組成的環紋。頂端有紅棕色芽苞(冬麻,俗稱鸚哥嘴),或殘留莖基或莖痕(春麻);底部有圓臍形疤痕。質堅硬,不易折斷,斷面平坦,角質樣,米白色或淡棕色,有光澤,內心有裂隙。氣特異,味甘,微辛。

以質地堅實、沈重,有鸚哥嘴,斷面明亮,無空心者(冬麻)為佳。

顯微鑒定塊莖橫切面:最外面或可見淺棕色殘留表皮組織。皮層細胞切向處長,靠外側的1至數列細胞壁稍增厚,可見孔。維管束散列,外韌型或周韌型,導管多角形,直徑8-30μm,2至數個成群。薄壁細胞含有多數糖類團塊狀物,有的幾乎充滿胞腔,遇碘液顯暗棕色。有的薄壁細胞含草酸鈣針晶束,針晶長至90μm。

品質標誌《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1995年版規定,本品按幹燥品計,天麻素不得少於0.10%。

【化學成份】天麻中含量較高的主要成分是天麻甙(gasTCMLIBodin),也稱天麻素,其化學組成為對-羥甲基苯-β-D-吡喃葡萄糖甙(p-hydroxymethylphenyl-β-D-glucopyranoside);另含天麻醚甙(gasTCMLIBodioside),其化學組成為雙-(4-羥芐基)-醚-單-β-D-吡喃葡萄糖甙[bis-(4-hydroxybenzyl)ether-mono-β-D-glucoyranoside]。又含對-羥基苯甲基醇(p-hydroxybenzylalcohol),對羥基苯甲基醛(p-hydroxybenzaldehyde),4-羥芐基甲醚(4-hydroxybenzylmethylether),4-(4'-羥芐氧基)芐基甲醚[4-(4'-hydroxybenzyloxy)-benzylmethylether],雙(4-羥芐基)醚[bis(4-hydroxybenzyl)ether],三[4-(β-D-吡喃葡萄糖氧基)芐基]枸櫞酸酯

【藥理作用】

1.鎮靜作用:1.1.香莢蘭醇對小鼠自主活動的影響:取小鼠150只,分為50組,每組3只,對照18組,腹腔註射生理鹽水0.2ml/只,給藥32組,分別腹腔註射香莢蘭醇(合成品)200mg/kg及對照藥物香莢蘭素200mg/kg,於給藥後分別於15、30、60、90分鐘按設計的踏板式小鼠活動記錄儀記錄每組小鼠15分鐘的活動數,各給藥組及對照組在不同時間內活動數的均值及抑制百分率和顯著性測驗結果。表明香莢蘭醇及對照藥物香莢蘭素在15-30分鐘左右,自發活動減少最為明顯,呈現鎮靜峰值。

1.2.天麻水劑和蜜環菌發酵液對小鼠自主活動的影響:將小鼠分為10組,每組5只,放入光電記錄小鼠活動箱內,觀察10分鐘內小鼠活動數,給藥組腹腔註射天麻水劑和10g/kg(天麻水劑每1ml相當生藥1g,下同)。發酵液組腹腔註射不同劑量的發酵液(蜜環菌發酵液分別由葡萄糖、果糖和用蔗糖生產右旋醣酐的副產物3種培養基發酵而得,分別以發酵液Ⅰ、Ⅱ、Ⅲ表示。實驗時將發酵液濃縮10倍,給藥,pH=5-6,下同。30分鐘後觀察小鼠活動數,並與對照比較,結果天麻水劑和發酵液對小鼠自主活動均有明顯抑制作用。

1.3.天麻註射液、去天麻甙部分和天麻甙對小鼠自主活動的影響:實驗用每組8只小鼠,分4次記錄,給生理鹽水或藥物30分鐘後,記錄10分鐘內2只小鼠活動數總和,劑量為天麻註射液(天麻原料經水提酵沈後,上清液濃縮至2.5g/ml,下同)10g/kg,去天麻甙部分(天麻註射液經葡聚糖凝膠方法制備而得,下同)20g(相當生藥)/kg,天麻甙25,50,100mg/kg,結果天麻註射液10g/kg和去天麻甙部分20g/kg可減少小鼠的自主活動。天麻甙3種劑量均無作用。

2.對閾下劑量戊巴比妥鈉作用的影響:2.1.天麻水劑和蜜環菌發酵液對戊巴比妥鈉作用的影響:給小鼠腹腔註射戊巴比妥鈉30mg/kg,以小鼠翻正反射消失l分鐘以上為標準,觀察10只動物中入睡動物數,給藥組先腹腔註射不同劑量天麻水劑和蜜環菌發酵液。結果給藥組與對照組比較均有非常顯著差別。

2.2.天麻註射液、上天麻甙部分和天麻甙對戊巴比妥鈉作用的影響:小鼠皮下註射天麻註射液或去天麻甙部分30分鐘後,腹腔註射26-30mg/kg戊巴比妥鈉,以翻正反射消失l分鐘以上為入睡指標,觀察各組翻正反射消失動物數,用X法測定給藥組與對照組之間差異的顯著性。天麻註射液2g/kg,去天麻甙部分5g/kg均可明顯地使小鼠的翻正反射消失,天麻甙則無此作用。

3.對戊巴比妥鈉類藥物睡眠時間的影響:3.1.香莢蘭醇對環己烯巴比妥鈉睡眠時間的影響:小白鼠80只,分成3組,對照組40只,腹腔註射生理鹽水0.2ml/只,香莢蘭醇組20只,腹腔註射200mg/kg香莢蘭素組20只,腹腔註射200mg/kg。均於給藥後30分鐘靜脈註射環己烯巴比妥鈉50mg/kg,香莢蘭醇延長睡眠時間約為對照組的4倍,香莢蘭素延長睡眠時間約為2倍。

3.2.天麻水劑和蜜環菌發酵液對戊巴比妥鈉睡眠時間的影響:每組10只小鼠共15組,由一側腹腔註射天麻水劑10和20g/kg或蜜環菌發酵液,30分鐘後由另一側腹腔註射戊巴比妥鈉50mg/kg。對照組只給戊巴比妥鈉,按翻正反射消失作為睡眠的指標。結果給藥組與對照組有顯著差別。

3.3.天麻註射液、去天麻甙部分和天麻甙對戊巴比妥鈉睡眠時間的影響:皮下註射生理鹽水或藥物30分鐘後,腹腔註射45-50mg/kg戊巴比妥鈉,進行t檢驗。對照組的睡眠時間為66.6±13.7分鐘,天麻註射液與去天麻甙部分20g/kg組睡眠時間分別比對照組延長73%和27%,有顯著差異,P<0.05,而天麻甙組則無影響。

4.抗驚厥作用:4.1.香莢蘭醇和香莢蘭素各300mg/kg腹腔註射兩組小鼠(每組40只),對照組腹腔註射生理鹽水0.2ml/只,30分鐘後每組腹腔註射不同劑量戊四氮(55.4-93.8mg/kg),觀察驚厥現象,測得香莢蘭醇組和香莢蘭素組的CD50分別為84.37±8.55mg/kg和90.42±8.55mg/kg,提高CD50百分率分別為35.5%和45.2%。天麻水劑與蜜環菌發酵液采用與上述類似方法,觀察對抗戊四氮驚厥,亦有相似結果。

4.2.香莢蘭醇和香莢蘭素對抗士的寧驚厥作用不顯著。蜜環菌發酵液對煙堿引起的驚厥亦有對抗作用。兔耳靜脈註射天麻註射液1g/kg或香莢蘭醛40mg/kg,均能提高電擊痙攣的閾值,抑制腦部癲癇樣放電的發展,有效地制止癲癇樣發作。香家蘭醛的作用比天麻註射液顯著。實驗性癲癇豚鼠每日皮下註射天麻50%乙醇浸出物0.2-1g/kg,3-6日,即可制止癲癇發作。每日註射香莢蘭醛0.1-0.2g/kg,5-6日,亦有效果。

5.對小鼠抗缺氧能力影響:小鼠給生理鹽水或天麻制劑15-30分鐘後放入密封瓶內。結果表明,天麻註射液,去天麻甙部分2g/kg均有抗缺氧作用,天麻甙25-200mg/kg未顯示有抗缺氧作用。

6.對心肌攝取86Rb的影響:小鼠給以生理鹽水或藥物30分鐘後,靜脈註射適當濃度86Rb0.1ml/g,靜脈註射速度5秒。30秒後處死小鼠,取出心臟,剪開,將血沖洗幹凈,比較給藥組與對照組10mg心肌的計數值。天麻註射液和去天麻甙部分10g/kg能明顯增加心肌對86Rb的攝取,20g/kg作用更強,有明顯的量效關系。天麻甙50-200mg/kg無作用。

7.抗巴豆油鼠耳炎癥的作用:小鼠給藥30分鐘後,一側鼠耳塗2%巴豆油0.05ml,5小時後塗巴豆油的耳朵紅腫達高峰。以塗巴豆油的紅腫耳朵與未塗巴豆油耳朵的重要差表示炎癥的程度,實驗表明天麻註射液和去天麻甙部分有一定的抗炎作用。

8.對免疫功能的影響:8.1.朱荃報道,天麻多糖具有增強機體非特異性免疫和細胞免疫的作用。參照金筠芳等甘蔗多糖免疫活性測定方法,取C57BL小鼠,雌雄兼用,每批同一性別,14-20g,每日腹腔註射天麻多糖125mg/kg,共7日,對照用生理鹽水,第7日給藥後24小時,處死,稱取脾臟與胸腺。結果胸腺明顯增重,具有統計學意義。

按張蘊窮等報道的方法,取雄性C57BL和雌性ICRF小鼠,雌雄兼用,每批同一性別,每日皮下註射l25mg/kg天麻多糖。對照用生理鹽水,共給藥7日,末次給藥後24小時,將5%雞紅血球懸液0.5ml分別註入兩組小鼠的腹腔,按常規方法處理並觀察巨噬細胞的吞噬百分率。

參照中醫研究中藥研究所微生物室免疫組報道的研究豬苓提取物對小鼠免疫功能影響的方法,用雄性C57BL小鼠作為供體鼠(18-22g)。每日腹腔註射天麻多糖12.5mg/kg,對照用生理鹽水,連續9日.第9日後,取天麻多糖組與對照組小鼠脾臟,以無菌生理鹽水制成細胞懸液為供體。另以出生9日的雄性C57BL和雌性ICRF乳鼠為受體鼠,同窩配對。分成3組,第一組不註射脾細胞的無移植組。第二組腹腔註射天麻多糖組,小鼠脾細胞懸液1×10個親代脾細胞。第三組腹腔註射生理鹽水組,小鼠脾細胞懸液1×10個親代脾細胞。3組受體鼠均在接受供體脾細胞懸液註射後第7日處死。稱取脾重,計算脾系數(100×脾重/體重)。按公式計算兩組的刺激指數(SI)。實驗表明天麻多糖具有增加小鼠胸腺重量、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細胞吞噬功能,增強小鼠移植物抗宿主反應的作用。

8.2.朱麗玲等報道,天麻多糖在組織培養上對水泡性口炎病毒(VSV)有直接抑制作用。又取20-22gC3H/Je純種小鼠,實驗組以天麻多糖懸液12.5mg/只灌胃,每日1次,每次0.4ml/只。對照用蒸餾水,連續7日,然後每只腹腔註射l280Hau/ml新城雞瘟病毒(NDV)0.5ml,6小時後取血,分離血清,用CPE法測定幹擾素效價,並以標準幹擾素校正。結果實驗組有非常顯著作用(見表23)。用同一品種小鼠,腹腔註射12.5mg/ml濃度的天麻多糖液0.2ml/只,對照用生理鹽水,然後分別於6、12、18、24小時取血,分離血清,與正常血清對照,結果以18小時和24小時產生幹擾素的滴變最高(P<0.01)。乙酰天麻素(AG)為天麻素衍生物,在離體中基底動脈條試驗中AG可拮抗5HT和K+(40mmol/L)引起的收縮,陳植和等進一步觀察了AG可拮抗5-HT和K+(40mmol/L)引起的收縮。陳植和等進一步觀察了AG對麻醉犬和兔血液動力學參數的影響。麻醉犬血液動力學實驗:取雜種犬16只,雌雄兼用,體重11.9±SD1.9kg,隨機等分兩組,戊巴比妥鈉30mg/kg,靜脈註射麻醉,用MPU-0.5A壓力換能器測取平均動脈血壓(mAP),用RM-6000型多導生理儀記錄。十二指腸給藥,實驗用20%AG混懸液,對照用生理鹽水。給予AG後的10-60分鐘椎動脈流量增加15-30%(P<0.05,0.01),其作用峰時在30-40分鐘。其它各項動力學參數均無明顯改變。表現為AG選擇性增加椎動脈流量的同時未見任何其它心血管效應。麻醉兔頸內動脈流量和心輸出量實驗:日本種大耳兔24只,雌雄兼用,體重2.2±0.4kg,隨機分為三組,十二指腸給藥,實驗用20%AG混懸液,陽性對照用尼卡的平(250ug/ml),對照用生理鹽水。給予AG後10-60分鐘頸內動脈流量增加24-111%,其作用峰時在40-60分鐘,心輸出量並無明顯改變。生理鹽水組的上述兩項指標均無明顯變化。尼卡的平組在用藥後20-60分鐘,頸內動脈流量增加41-88%,其作用峰時在30-50分鐘,心輸出量在10-40分鐘有輕度增加。從上述實驗提示由於AG脂溶性高,吸收迅速,顯效快,雖對腦血管作用活性不高,但口服幾無毒性,故對腦血管疾病仍有開發價值。

9.含鋅量不同的栽培天麻對大鼠血流動力學的影響:人工栽培天麻的藥理作用與野生天麻相似。南京中醫學院在栽培天麻時旋以微量元素鋅,並根據天麻含鋅量的多少,分別制成天麻A、B、C三種註射液。樣品經水提醇沈,濃縮成含20%天麻生藥註射液。A為一般天麻制劑,含鋅量30ppm。B為增鋅天麻,含鋅100ppm。C為高鋅天麻,含鋅0ppm。D為天麻A加上適量硫酸鋅,使其含鋅總量相當300ppm。實驗用SD大鼠25只,體重214.8±32.3g,雌雄兼用。腹腔註射烏拉坦麻醉,分離兩側頸總動脈,左側插入測血壓管,右側插入心室內壓插管,並分別連接傳感器,將信號輸入動物心功能檢測儀,並與微機相連,待穩定後,進行實時記錄:心率(HR)、收縮壓(SBP)、舒張壓(DBP)、平均動脈壓(MAP)、左室收縮壓(LVSP)、左室舒張壓(LVDP)、左室舒張末期壓(LVEDP)、左室壓最大變化速率(±dp/dtmax)、等容收縮期左室內壓上l的時間常數(T)及HR×MAP×LVET等。大鼠隨機分成兩組,一組按拉丁方設計,分別恒速靜脈註射天麻A、B、C各0.4/100g或硫酸鋅(相當C的含量)。另一組恒速靜脈註射天麻C或D各0.4/100g。給藥後記錄0、0.5、1、1.5、2、3、5、10、15和20分鐘各次數值。結果天麻A與D兩組比較,各指標值無明顯差異(P>0.05);天麻C與D比較,差異非常顯著(<0.01);天麻C與A比較,SBP、DBP、LVSP、+dp/dtmax、-dp/dtmax、MAP×HR×LVET等指標的降低幅度,天麻C均較A大(P<0.01)。延長t-dp/dtmax和T值,C的效應較A強(P<0.01)。維持時間天麻C2分鐘左右,較A(0.5分鐘左右)略長。結果表明,對大鼠血液動力學各參數的作用,天麻C比A強,而D與A之間無明顯差異。天麻A與B比較,B各指標參數介於A和C之間,但經統計學處理,僅DBP、LVSP和MAP×HR×LVET三項參數有明顯差異。天麻C與B各參數的差異非常顯著。表明三種制劑中C的效應最強,B次之,A較弱。含鋅量與效應呈相關性(r=0.9940,P<0.01),提示天麻栽培中結合鋅後,使作用增強,但外加等量鋅並不能增強其作用。

【毒性】小鼠腹腔註射天麻浸膏,半數致死量為51.4-61.4g/kg,家兔每天註射天麻稀醇浸劑0.25-lg/kg,可見軟弱少動,食欲大減,體重下降,甚至死亡。如腹腔註射煎劑12g/kg,則有疲困、反應遲鈍、共濟失調、拒食、心跳加快。腦電波出現每秒1-2次的慢波,1例心電圖有T波倒置。12只兔多數在用藥後48小時內死亡。香莢蘭醛副作用較小,靜脈註射40mg/kg或口服1g/kg,動物的一般狀態和心電圖、腦電圖都沒有特殊變化。小鼠腹腔註射,1次給藥香莢蘭醇的半數致死量為891.3±31.7mg/kg。天麻浸膏(每支相當生藥7.14g)雄性小鼠×次腹腔註射的半數致死量為0.43ml/10g,雌鼠半數致死量為0.36ml/10g,相當生藥0.514g/10g。天麻素毒性很小,用dd系雄性小鼠靜脈註射的半數致死量為337mg/kg,灌胃為半數致死量>1000mg/kg,亦有測得灌胃半數致死量>5000mg/kg。動物的亞急性毒性實驗表明,天麻素及甙元對血液紅細胞及血小板、轉氨酶、非蛋白氮、膽固醇等均無影響,心、肝、脾、肺、腎、胃及腸切片未見細胞變性。天麻素及甙元不影響家兔清醒時心律,但心率略減慢。兔腹腔註射天麻水劑12g/kg30分鐘後動物反應遲鈍,繼則出現共濟失調和拒食。5小時後心率增至300次以上,多在48小時內死亡。天麻註射液1g/kg靜脈註射,產生顯著的鎮靜作用,匍伏不動並拒食,但心電和腦電圖均無變化。香莢蘭醛40mg/kg靜脈註射或1g/kg灌胃,動物一般狀態良好,心、腦電圖無改變。小鼠腹腔註射半數致死量946mg/kg,大鼠灌胃半數致死量3000mg/kg。天麻素或對羥基苯甲醛給大及小鼠灌胃14-60日,對血象均無影響,心、肝、腎等重要器官病理學檢查,未見異常改變。天麻的衍生物乙酰天麻素對小鼠和大鼠胎仔影響的實驗表明,在小鼠和大鼠受胎後第6-15日,灌胃373mg/(kg·日)乙酰天麻素,對胎盤、胎仔鼠體重、性別、外觀、內臟及骨骼發育無明顯影響。小鼠373-149mg/(kg·日),大鼠32.3-64.5mg/(kg·日)分別於受孕後第6-15日灌胃,與對照組比較胎仔未見受到明顯影響和畸形。

【鑒別】

1.取本品粉末1g,加水10ml,浸泡1h,隨時振搖,濾過。濾液加碘試液2滴,顯紫紅色或酒紅色。(與澱粉區別)2.取本品粉末1g,加45%乙醇10ml,浸泡4h,隨時振搖,濾過。濾液加硝酸汞溶液(取汞1份,加發煙硝酸1份溶解後,加水2份稀釋制成)0.5ml,加熱,溶液顯玫瑰色,並發生黃色沈澱。

3.取本品粉末0.2g,加乙醇10ml,加熱回流1h,濾過。取濾液1ml,置10ml量瓶中,加乙醇稀釋至刻度,搖勻,在270nm±1nm處有最大吸收或出現一肩峰;另取濾液1ml,置25ml量瓶中,加乙醇稀釋至刻度,搖勻,在219-224nm波長範圍內有最大吸收。

4.薄層色譜本品70%乙醇提取液作供試品溶液,以天麻甙對照品制成對照品溶液。分別吸取二溶液點樣於同一矽膠G薄層板上,用氯仿-甲醇(9:1)展開,10%磷鉬酸乙醇噴霧,110℃烘幹,樣品液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的相應位置處,在相同的藍色斑點。

【炮制】

天麻:揀去雜質,大小分檔,用水浸泡至七成透,撈出,稍晾,再潤至內外濕度均勻,切片,曬幹。炒天麻:先用文火將鍋燒熱,隨即將片倒入,炒至微黃色為度。煨天麻:將天麻片平鋪於噴過水的表芯紙上,置鍋內,用文火燒至紙色焦黃,不斷將藥片翻動至兩面老黃色為度。

1.《雷公炮炙論》:修事天麻十兩,用蒺藜子一鎰,緩火熬焦熟後,便先安置天麻十兩於瓶中,上用火熬過蒺藜子蓋內,外便用三重紙蓋並系。從已至未時,又出蒺藜子,再入熬炒,準前安天麻瓶內,用炒了蒺藜子於中,依前蓋,又隔一伏時後出。如此七遍,瓶盛出後,用布拭上氣汗,用刀劈,焙之,細銼,單搗。

2.《綱目》:若治肝經風虛,惟洗凈,以濕紙包,於糠火中煨熟,取出切片,酒浸一宿,焙幹用。

【性味】甘;辛;平;無毒

【歸經】肝;脾;腎;膽;心;膀胱經

【功能主治】息風止痙;平肝陽;祛風通絡。主急慢驚風;抽搐拘攣;眩暈;頭痛;半身不遂;肢麻;風濕痹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10g;或入丸、散、研末吞服,每次1-1.5g。

【註意】氣血虛甚者慎服。

【各家論述】

1.《本草衍義》:天麻,用根,須別藥相佐使,然後見其功,仍須加而用之,人或蜜漬為果,或蒸煮食,用天麻者,深思之則得矣。

2.李杲:肝虛不足者,宜天麻、芎窮勞以補之。其用有四:療大人風熱頭痛,小兒風癎驚悸,諸風麻痹不仁,風熱語言不遂。

3.《綱目》:天麻,乃肝經氣分之藥。《素問》雲,諸風掉眩,皆屬於木。故天麻入厥陰之經而治諸病。按羅天益雲:眼黑頭旋,風虛內作,非天麻不能治。天麻乃定風草,故為治風之神藥。今有久服天麻藥,遍身發出紅丹者,是其祛風之驗也。

4.《藥品化義》:天麻,氣性和緩,《經》曰,肝苦急,以甘緩之。用此以緩肝氣。蓋肝屬木,膽屬風,若肝虛不足,致肝急堅勁,不能養膽,則膽腑風動,如天風之鼓蕩為風木之氣,故曰諸風掉眩,皆屬肝木,由肝膽性氣之風,非外感天氣之風也,是以肝病則筋急,用此甘和緩其堅勁,乃補肝養膽,為定風神藥。若中風、風癎、驚風、頭風、眩暈,皆肝膽風證,悉以此治。若肝勁急甚,同黃連清其氣。又取其體重降下,味薄通利,能利腰膝,條達血脈,諸風熱滯於關節者,此能疏暢。凡血虛病中之神藥也。

5.《本草新編》:天麻,能止昏眩,療風去濕,治筋骨拘攣癱瘓,通血脈,開竅,余皆不足盡信。然外邪甚盛,壅塞經絡血脈之間,舍天麻又何以引經,使氣血攻補之味,直入於受病之中乎?總之,天麻最能祛外束之邪,逐內避之痰,而氣血兩虛之人,斷不可輕用之耳。

6.《本草正義》:天麻氣味,古皆稱其辛溫,蓋即因於《本草經》之赤箭,而《開寶》、甄權諸家,稱其主諸風濕痹,冷氣癱瘓等證,皆因辛溫二字而來,故視為驅風勝濕,溫通行痹之品。然潔古諸家,又謂其主虛風眩暈頭痛,則平肝息風,適與祛風行痹宣散之法相背。使其果屬辛溫宣散,則用以治虛風之眩暈頭痛,寧不助其l騰而益張其焰?何以羅天益且謂眼黑頭眩,風虛內作,非天麻不能治?從此知果是風寒濕邪之痹著癱瘓等癥,非天麻之所能奏效也。蓋天麻之質,厚重堅實,而明凈光潤,富於脂肪,故能平靜鎮定,養液以息內風,故有定風草之名,能治虛風,豈同誑語。今恒以治血虛眩暈,及兒童熱痰風驚,皆有捷效,故甄權以治語多恍惚,善驚失誌,東垣以治風熱,語言不遂,皆取其養陰滋液,而息內風。蓋氣味辛溫之說,本沿赤箭之舊,實則辛於何有,而溫亦虛言。

7.《本經》:主惡氣,久服益氣力,長陰肥健。

8.《別錄》:消癰腫,下支滿,疝,下血。

9.《藥性論》:治冷氣頑痹,癱緩不遂,語多恍惚,多驚失誌。

10.《日華子本草》:助陽氣,補五勞七傷,通血脈,開竅。

11.《開寶本草》:六髦罘縭裕鬧新危,利腰膝,強筋力。

12.張元素:治風虛眩暈頭痛。

13.《本草匯言》:主頭風,頭痛,頭暈虛旋,癲癎強痙,四肢攣急,語言不順,一切中風,風痰。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天麻相關圖片

天麻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 上一个: 天羅水  下一个:天門冬>>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