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雲南中草藥》
【拼音名】TiěTénɡGēn
【來源】為豆科植物巴豆藤的根。秋季采集。洗凈切片,曬幹。
【原形態】攀援灌木,長可達15米。幼枝有平貼亮棕色短柔毛,後漸脫落。復葉互生,小葉3枚;中間小葉倒卵形至矩圓形,長7.5~14厘米,寬4~11厘米,先端圓形,基部圓楔形,上面疏生白色短柔毛,下面有平伏絲狀毛;側生小葉較小,偏斜;葉柄長4~8厘米,有短柔毛。總狀花序腋生;花小密集;序軸有褐色短柔毛;萼鐘狀,有短柔毛;花冠紫色,無毛,旗瓣圓形,基部有耳,翼瓣基部有耳,龍骨瓣直;雄蕊2體,9+1;子房多少有柄,線形,有細毛,花柱彎曲。莢果扁平,腹縫線有狹翅,頂端有喙。開裂。種子3~5,黑色,扁平。
【生境分布】生於山間疏林中。分布四川、雲南等地。
【性味】澀微苦,溫。
【功能主治】祛瘀活血,除風濕。治內臟出血,風濕,跌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2~3錢。
【備註】本植物的莖藤煎汁制品,在少數地區亦作雞血藤膏供藥用。
【摘錄】《*辭典》
鐵藤根《中華本草》
【出處】出自《雲南中草藥》
【拼音名】TiěTénɡGēn
【英文名】RootofSchochcraspedolobium
【來源】
藥材基源:為豆科植物巴豆藤的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raspedolobiumschochiiHarms
采收和儲藏:秋季采挖,洗凈切片,曬幹。
【原形態】巴豆藤攀援灌木,長可達15m。幼枝有平貼亮棕色細毛,後漸無毛。葉互生;柄長4-8cm,有短柔毛;三出復葉,頂生葉片較大,倒卵形至長圓形,側生小葉較小,偏斜,葉長7.5-14cm,寬4-11cm,先端鈍圓,基部圓楔形,上面幾無毛,下面有疏生平貼絲狀毛,全緣。總狀花序腋生,花小密生,花序軸有褐色短柔毛;花萼杯狀,有細毛,萼齒5,其中2齒靠合;蝶形花冠,紫色,旗瓣圓形,先端微凹;雄蕊10,二體,子房線形,有細毛,花柱彎曲,柱頭微小。莢果扁平,腹線有窄翅,開裂。種子3-5顆,黑色,扁平。花期7-8月,果期10-11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山間疏林中。
資源分布:分布於福建、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性味】澀;微苦;溫
【歸經】心經
【功能主治】活血止血,祛風除濕。主內臟出血,月經不調,崩漏,帶下,風濕痹痛,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
【摘錄】《中華本草》
注: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